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也許他是一個外星過客,在地球以人類樣貌短暫停留,用他無與倫比的作品把人類引向了無邊深空
太空旅行是鮑伊的音樂最重要的主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一生,讓我們探尋科幻小說 對未知的追尋 對我們在宇宙中這方寸之地 之間的聯繫,以及它們將如何影響未來的太空旅行。
作為一個在男性主導的高科技領域工作的女性 ,我一直把他當作那些被看作怪人或被認為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傢伙的守護神。他將科幻小說與華麗搖滾和而為一,向人們證明這兩者多麼相得益彰,哪怕它們看上去完全處於兩個不同的領域。
他所傳達的「轉身面對未知」的思想對於那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是另一個熟悉的主題,噹噹前的研究把我們從公認的真理中引開時,新的結果可能比傳統的知識更受青睞。然而,更直接地說,科幻小說的主題,特別是太空旅行,在鮑威的作品中非常突出。為了向他對宇宙的欣賞表達敬意,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靜靜運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
鮑伊的第一首熱門歌曲《太空怪人》(the career-making Space Oddity)表達了「湯姆少校」(Major Tom)的孤獨,儘管他已經旅行了「十萬英裡」,但感覺「非常平靜」。1969年,阿波羅11號帶著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離開地球到達了月球的寧靜海。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在國際空間站上錄製了自己版本的《Space Oddity》,當時他坐在自己的「俯視世界的鐵皮罐頭(tin can far above the world)」裡。在這段視頻中,你可以看到他在彈奏著名的和弦之前,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跟著吉他漂浮。
哈德菲爾德今天在推特上寫道:「塵歸塵,土歸星。你的才華鼓舞了我們所有人。再見追星人。目前在國際空間站的英國太空人蒂姆·皮克今天也在社交上說,他「聽到大衛·鮑伊與癌症鬥爭失敗的消息很難過——他的音樂鼓舞了很多人。」
鮑伊的第五張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於1972年發行,講述了一位外星搖滾明星來到地球安慰人類度過生命的最後五年的故事。《Ziggy Stardust》被《滾石》雜誌評為史上最佳專輯第35位。
1976年,鮑威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他在片中飾演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為他極度乾旱的星球尋找水源。在《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墜入地球的人》中,鮑伊飾演的角色必須利用自己先進的科技知識的來獲得所需的資金,來建造他返程用的太空梭,同時要避免地球上的貪婪和上癮的誘惑來阻擋他。儘管這部電影顯然不是基於真實的故事,但有關開採其他行星或小行星以獲取地球上稀有的物質,以及在太陽系其他地方尋找水源的說法,已經遠遠超出了科幻小說的範疇。
為什麼太空旅行很重要?
我認為,鮑威反覆探索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聯繫,以獲取對我們自己生活的看法,反映了人類追求探索太空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人認為:既然我們連自己星球上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為什麼還要去探索遙遠的世界呢?NASA還把開發自己的太空探索工具的任務交給了私人公司。
那麼為什麼探索我們周圍的太空很重要呢?我相信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這裡談一談讓我繼續追求未知的四大原因。
1. 太空探索是艱難的。人類天生就有競爭意識,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競爭意識,這說明我們喜歡接受挑戰。我們最近的行星鄰居,火星,哪怕在它最接近的時候,也在遙不可及的3600萬英裡之外。這個距離大約是3光分(可能沒有這種說法),這意味著即使以光速旅行,也需要3分鐘才能到達。截至2016年1月,人類送入太空的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它目前正以每小時38000英裡的速度,在距離地球超過120億英裡(相當於18個光時)的地方逃離太陽系。然而,人類迄今為止旅行最遠的地方是距離地球240,000英裡(1.3光秒)的月球。距離是遙遠的,這個任何涉及人員和物資的太空旅行提供了技術挑戰。
2. 太空探索激勵著下一代科學家。許多科技發達的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在為學生提供科學教育的水平上已經落後了。重返月球或計劃中的火星任務肯定會激勵未來幾代太空人、火箭科學家和工程師,而這些人反過來又會要求更好的科學教育。對太空的探索,必將進一步激發新的發明。正如鮑伊在他的專輯《Heroes英雄》中引用的口號:「明天屬於那些能聽到它到來的人。」
3. 太空探索幫助我們了解和保護我們的地球。除了直接朝向外太空的任務,NASA還在向內探索我們的母星。NASA的任務研究了空氣品質、全球溫度變化和替代能源,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NASA和ESA(歐洲航天局)領導的任務同時也集中於對彗星和小行星的探索,這些研究至關重要,因為未來這些天體的運行軌跡可能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4. 太空探索有一個更崇高而且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保持我們與宇宙的聯繫,並通過這種聯繫,獲得對我們自己星球的認知。克卜勒衛星發現的行星越多,對火星土壤和天氣條件的研究越多,我們就越能清楚地認識到,使我們的星球宜居的各種特徵的狹窄交集是多麼重要。而如果我們不去探索和獲得這些認知,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正在失去什麼。歷史學家史蒂芬·派恩(Stephen Pyne)曾指出,「探索……不是所有人類社會的普遍屬性。」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探索過,甚至遊歷過很多地方。有些人滿足於生活在排外的孤立中。有關這個話題的更多內容,請查看NASA首席歷史學家史蒂文·j·迪克(Steven J. Dick)的《我們為什麼探索》(Why We Explore)系列文章。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聯邦預算對NASA的貢獻約為每年170 - 180億美元。這還不到3萬億預算總額的1%。這甚至比我們每年花在披薩(約270億美元)、菸草(約890億美元)或賭博(5860億美元)上的還要少。
我們這些仍然在地球上活著,欣賞著鮑伊留下的世界的人啊,讓我們記住他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常常被用來鼓舞我們去追求未知:「我不知道我將去往何方,但是我保證它不會無聊。」
相關知識閱讀
太空遊客指非以執行任務(例如進行實驗或工作)為目的,而搭乘太空飛行器參與太空飛行的人。在蘇聯解體後,由於太空飛行器的操作成本極大,同時要付給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地租與使用場地費,俄國為籌措經費,開放了民間金錢贊助,報酬即為可讓贊助者搭乘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因此大多數太空遊客為支付大筆費用的億萬富翁。由於NASA的太空任務僅供國際專門科研之用,故現今太空旅遊仍以俄國為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abrina Stierwalt-瓶子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