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著強烈國潮風的哪吒汽車,作為汽車界的後浪,可謂是後來者居上。首款車型哪吒N01一經亮相就以新國潮精品純電SUV的鮮明形象被市場所歡迎,其智能科技和主動駕駛安全,以及超越同級的長續航頗受市場青睞。
如今,哪吒U已經在眾多期待下上市,其價位定位在20萬內,讓老百姓能夠以親民的價格體驗到高品質純電車。哪吒U以獨特的「自·信·在」設計理念打造了符合國人審美的時尚硬朗造型,更以情感科技迅速立足市場。
在這次的哪吒U山海經大型試駕體驗活動上,則充分體驗到了新車的實力,下面就一一介紹吧。
電動車最受關注的,那就是電池了,而電池則又分為續航裡程和電池安全兩個方面。哪吒U基於Hozon EPT2.0動力總成平臺而打造,採用高比能量NCM811 電池,NEDC續航裡程多於500公裡最高達660km,可以說這麼長的續航都能滿足京津往返路程加上市區實用。
活動當天,車輛充滿電後從北京東五環歷經大概80公裡後到達雁西湖。這一路,有24公裡市區快速路,然後就是56公裡的高速路了,車輛滿載空調製冷調的比較大,然而到達目的地後,車輛電量還有五分之四多。相信,這樣的電池續航足以讓很多人滿意了。
除了電池自身電容量大外,高續航和安全性還在於電池的管理系統。自主研發的Hozon EPT2.0恆溫電池管理系統,基本上可以讓電池始終保持在15℃-45℃之前。不僅在試駕當天高達38℃的夏天,即便是到冰冷的讓人受不了的黑河,也能讓電量損耗在5%內。如果沒電了需要緊急充電,不用著急,電池只需要30分鐘就能充到80%。管理系統還可估算可用容量、健康狀態等,及時對故障監管。就算買後行駛15公裡,電池損耗能控制在5%內。
這次體驗除了電池讓人滿意外,駕乘體驗也不錯。哪吒U的電機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這麼大的扭矩帶來的效果就是提速快,四驅版百公裡提速居然僅4.9秒,兩驅版也僅7秒內,簡直就是跑車和小鋼炮級別的提速。
方向盤的力度恰到好處,輕鬆的底盤,敏捷的油門反應,讓駕駛員在市區裡開起來很輕鬆。跑高速底盤也跟公裡性能紮實的燃油車一樣,轉向併線隨心所欲,沒有感覺到沉重的電池帶來的笨重感。運動模式下,方向盤和油門踏板變得敏感,配和充沛的動力,在高速路上行駛如行雲流水。
在擋位旋鈕的右邊,i-Drive則是駕駛模式選取,按下去則在ECO、舒適、運動三種模式之間轉換。如果選擇ECO模式,動力回收力度在二級;舒適模式下,動力回收力度在一級;運動模式下,動力回收力度在三級,趕緊主要是為了營造運動的粗糙感。當然車輛也有力度選擇鍵,三種模式下任意選擇三種力度。
智能輔助駕駛是當前電動汽車必備既能,為此,哪吒U配備了先進的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特別是其AEB主動緊急剎車系統,通過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兩種手段來監測前方,可對汽車、自行車、人物進行甄別,必要時則採取緊急制動。
在場地體驗現場,演示人員駕駛哪吒U先後以30km/h和40km/h行駛,但不幹預剎車,最終都能在現場布置的障礙物前及時剎車。現場還破紀錄地實現了50km/h自動剎車,技術先進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在現場還跟兩款競品進行了自動泊車大PK。由於側方停車位長度較短,然後地上沒有停車線做參考,於是兩輛競品車型一個沒進去,一個誤識別為垂直停車位,而哪吒U則能迅速檢測到車位並快速入位。
這樣的好表現在於12個雷達以領先的窄波束合成技術,控制相鄰兩個超聲波雷達的相位,從而在車輪四角形成一條發射和接收波束範圍極小的窄波束,它的寬度遠遠小於傳統寬波束,且探測範圍更遠,能夠以極高的精度快速探測車輛視場中的物體,並能有效減少惡劣天氣和相鄰物體的幹擾。
哪吒U在高配車型上有實體專門的顯示器顯示小You表情,低配車型是在中控屏上顯示。它是基於生物識別、智能語音、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能力的會「察言觀色」的智能助手,可以實時實現情感互動和人性化自然語音交流。不僅可以與車主主動聊天、還會逗你開心、哄你大笑,日常生活中有變幻莫測的表情,能緩解車主的長途驅車中枯燥的情緒,而且,還可以通過它進行全車AI語音控制、AI預測、智能家居互聯。
在這些技術當中,最能引人注意的是「透明A柱」了。這個設備看似就是兩塊屏幕安裝在柱子上,其實可沒這麼簡單。為了讓屏幕更顯得透明地逼真,哪吒汽車運用獨有「眉心追蹤算法」,通過攝像頭跟蹤駕駛員雙眼,計算出眉心位置,從而對A柱顯示屏的顯示透視角度確認,並進行實時顯示,讓駕駛者始終保持視野的清晰。
哪吒U除了有上述諸多技術外,在空間上也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其車長4530mm、寬1860mm、高1628mm、軸距2770mm,空間相比競品更大。超跑風格的一體式皮質座椅,有著相當Q彈的坐感,並且車內的靜音也是比同價位的燃油車安靜一些。然後,20萬以內的定價非常契合目前的電動車市場,讓人覺得物超所值。隨著品牌建設的不斷深化,銷售網絡不斷地鋪張,相信不僅能為哪吒U帶來不錯的銷量,也為其後的新車型帶來極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