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的合眾汽車北京設計中心揭幕,合眾U(哪吒U改名前)原型車亮相,到2019年上海車展公布預售價,再到今年3月21日的正式上市。整整一年。而作為汽車編輯的我,從它亮相那天起,到上市,我也關注了它整整一年的時間。到如今,我終於可以再次接觸到它,並且將它開動起來。這位姍姍來遲的「新」朋友,能否經得起我的挑剔呢?
哪吒U是哪吒汽車的第二款車型,而合眾汽車是它的母公司。也就是說,合眾是企業名稱,哪吒是產品名稱。在哪吒U之前,哪吒的首款量產車型為N01,而它主打的是小型車這一領域。如今的哪吒U,算是真正殺入了緊湊型純電動SUV這一片紅海當中來。
目前在售的哪吒U,推出有兩大系列(400、520)共計6款車型,補貼後的售價區間為13.98萬-19.98萬元,並且均為前置前驅車型,暫無雙電機四驅版本。
外觀—辨識度高
和很多造車新勢力一樣,外觀必須第一眼讓大家覺得印象深刻,才能具備較大影響力。哪吒U也採用了辨識度相當高的外觀設計,貫穿式日行燈組由「哪吒」噴泉LOGO引出,在兩端分成淚眼式造型。
尺寸巨大的兩側前燈組好似一個三叉路口,三條燈帶交相輝映,橫向燈帶下方是大燈光源。整個大燈均為LED光源,照明效果不俗。除了400 U行版與520 U行版兩款低配車型不支持自動大燈外,其餘4款車型均有該配置。
整個的車頭造型,看上去是比較飽滿的。因為是一輛純電動車型,所以哪吒U的前中網也是採用的封閉式設計,整體為一個純平面。另外從官方處獲悉,前期已經交車的客戶,還將會在7月份免費加裝IME呼吸燈,主要是中網內部會加入發光單元。可通過不同的燈語顯示,從而實現安全提醒,異常車況警示、胎壓異常、生命體遺留、車窗未關等功能。
車身側面,整體給人還是一個比較緊湊的感覺。當然,哪吒U也定位的是一款緊湊型純電動SUV,它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530/1860/1628mm,並且採用了「四輪四角」的設計,可以看到有著較短的前後懸。這樣一來就使得軸距可以得到最大化,其軸距為2770mm。
什麼概念,拿同級別的自主品牌或新勢力品牌相比,哪吒U的2770mm軸距已經是名列前茅了。而這,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在它的車內空間表現了(下文提及)。
哪吒U採用的是懸浮式的車頂設計,整個線條給人的感覺也是偏向於硬朗的,並且在車尾配有比較大尺寸的一塊擾流板。在車身塗裝上,官方提供了7種單色和4種拼色塗裝,滿足不同需求。
輪圈為低風阻樣式,並且黑色裝飾塊是可以拆卸的。在400 U享版與520 U享版兩款車型上,裝備的是19英寸輪圈,匹配225/55 R19規格的輪胎;其它4款車型均裝備18英寸輪圈,匹配225/60 R18規格的輪胎。
車尾方面,整體看上去的層次感還是比較豐富的,可以說是凹凸有致,黑色的下包圍明顯上翹,會有一個類似提臀的視覺效果。尾燈組同樣為貫穿式的設計,燈罩是透明的,邊緣部分均有燻黑的處理。
當剎車燈亮起時,兩側的尾燈組內部光源會呈現出一個方天畫戟的造型出來,這也與其「哪吒」的身份相匹配。
內飾—質感不俗
進入車內,可以看到哪吒U的中控臺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分層,最上方是比較窄的,中間部分會往外突出一部分。淺色系的加入,也會使得車內更加明亮些。
中控臺的材質用料也較為考究,經常能接觸到的地方為軟性材質包覆,並且觸感也不錯。只是會略顯單薄,建議換用稍微厚一點的包覆材料。
除了有12.3英寸的雙連屏外,在中控臺的T字區上空調與座椅加熱等功能的控制也是採用一塊觸控螢幕來完成。
中控屏幕內置QQ音樂、抖音、騰訊視頻、高德地圖等應用,並且車輛的絕大多數功能也都在裡面可以進行設置與自定義。
另外,在中控臺的中間,還有一個方正圓潤的小You智慧機器人。通過小You小You喚醒,可實時進行語音對話,擁有超過 40種擬人化萌表情。
整車的絕大多數功能均可以通過語音控制來開啟或關閉,包括全景天窗、車窗玻璃、後尾門、空調、地圖導航等等。語音平臺來自小米小愛,同時還可以實現車家互聯。在車輛中控屏上控制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上可查看車輛實時情況。
配置—「透明A柱」是亮點
其實這些都還不算什麼,更有看頭的是「透明A柱」這一功能。兩側A柱上有屏幕,該屏幕通過合眾AR-View系統,從外後鏡下方的攝像頭獲取外部實時影像並投射到這塊OLED柔性屏幕上,從而實現A柱的透明化,減小視線盲區。
並且,此外這套系統還加入了「眉心追蹤算法」,通過方向盤後的攝像頭追蹤駕駛員眼球,以確定顯示屏的顯示透視角度。但僅有400 U享版與520 U享版兩款車型上支持選裝,費用為1.2萬元。
對了,哪吒U還全系標配了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可通過車內傳感器進行感知,系統將通過APP緊急通知車主,並自動將車窗下降一定高度,開啟空調通風,避免因空氣不足或過熱而發生意外。
由於是採用的電子換擋,所以T字區下方是有一個掏空處理的,可以當做一個儲物空間,內部配備有USB接口,點菸器電源以及杯架等等。
皮質座椅採用的是一體式的設計,對整個身體的承託性表現不錯,並且座椅的填充物也都比較柔軟,整體的舒適性還是讓人比較滿意的。在配置上,主駕駛座椅配備有多向電動調節,座椅高低可調,還有座椅加熱的功能。同樣,前排的座椅加熱功能除了400 U行版與520 U行版兩款低配車型外,其它4款車型也均有配備。
後排座椅也是與前排同色的設計,同樣的填充物比較柔軟,而且坐墊的能夠將腿部承託住,並且後排均有獨立的頭枕。在配置上有後排獨立空調出風口、USB接口。
空間—表現優秀
在空間層面上,我身高175cm,體重55kg。在調整到我的正常駕駛座姿後,前排的頭部空間一拳有餘。在保持前排座椅不動的情況下,後排頭部空間依舊是一拳有餘,腿部空間超過兩拳的水平。這就是軸距與「四輪四角」最直觀的體現。地板中間沒有鼓包,除了靠背略微偏硬(相對左右兩側座椅來講),其它的對中間乘客還是比較友好的。並且前方也沒有遮擋,再加上全景天窗,通透性有保證。
而關於後備廂部分,兩個系列的頂配車型都是配有感應電動尾門。後備廂內部較為規整,配有照明燈和掛鈎。後排座椅支持四/六比例放倒,可形成一個純平面,拓展空間的使用。
打開蓋板後,由於沒有配備胎(提供隨車充氣泵和補胎液),所以還是有比較可觀的儲物空間。
駕乘體驗—屬於主流水平
動力部分,哪吒U目前在售的車型均為前置前驅車型,除了入門版的400 U行版搭載的電機最大功率為120千瓦以外,其餘5款車型所搭載的電機最大功率均為150千瓦,峰值扭矩310牛·米。傳動匹配的是一臺固定齒比單級變速箱。
在駕駛起來,整套動力系統處於主流水平。動力輸出平順,響應也直接。駕駛模式有標準、經濟與運動三種模式,可通過按鍵i-Drive來切換,並且液晶儀表也會根據模式來切換到相應的主題,並會用顏色加以區分。在這三種模式下,動力的響應還是會有差異化的存在,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方向盤的轉向力度也有標準和運動兩種可選,標準模式下,轉向的響應以及回饋力度適中,還是比較友好的。在運動模式下,轉向的手感會略顯沉重一些,但在高速行駛時,會更踏實。
動能回收同樣是三擋可調,在每個擋位下,電機拖拽感也有不同。在最高檔位下,能在體感上明顯察覺到它的存在。如果是剛接觸到純電動車的朋友需要去適應下。
剎車和加速踏板的調校都是前一點行程比較輕快,但過了臨界點後阻尼感就比較明顯了。而且加速踏板剛開始踩下的那一點會比較靈敏,把握不好會有一點竄車的感覺。
底盤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獨立懸架的組合,整體的調校是屬於緊繃有質感的那一類。對路面的細小的振動過濾比較乾淨,對於大的起伏,也又能很好去化解掉,而且車身也還不會出現多餘的彈跳。唯一的就是,可能車輛的高度或重心原因,在高速上時,遇到側風,車輛還是有明顯的一個橫擺。
駕駛輔助—平順不生硬
在駕駛輔助配置上,試駕的哪吒U是配備有L2+級別駕駛輔助系統。涵蓋全速段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車道居中保持、主動剎車、自動泊車等等功能。並且配備有來自Mobileye Eye Q4的晶片,整體硬體配置堆的比較高。而關於這些功能,官方表示會在6月30日的OTA升級中,向車輛推送升級。
在場地體驗中,主動剎車在30km/h、40km/h以及50km/h的時速下,均能在碰撞前進行剎停。車輛會在50米左右的距離系統開始預警,當偵測到駕駛員無響應時,系統便會自動介入,並採取緊急制動措施,最大程度上來規避事故的發生。
當然,該系統僅為駕駛輔助功能,在日常的實際駕駛中,它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在你駕駛員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事故的發生或減輕事故造成的傷害程度。所以在日常駕駛時,駕駛員還是為主導,不可盲目依賴輔助系統。
在自動泊車功能上,當按下泊車按鍵後,中控屏幕開始提示開始搜索車位。在搜索到車位後,駕駛員只需掛入R擋,車輛便會自動開始將車輛泊入車位,無需駕駛員控制剎車油門方向盤以及一直按著泊車按鍵,真正實現了自動泊車。
在泊入車位時,車輛還會進行自我調整,使得車輛能夠完全停入車位。在調整過程中,不管是剎車的力度還是轉向的力度,都是比較平順的,不會過於機械和生硬,從而帶來不適感。整個過程還是比較平順舒適的。在演示的5.3米車位,車輛基本4到6把就能完全泊入車位。
寫在最後
智能網聯化的大舉入侵,汽車的更新迭代如圖數碼產品一般,越新的產品化,它所帶來的功能及可玩性更多。哪吒U同樣如此,極具辨識度的個性外觀,「透明A柱」的黑科技,專治馬虎的車內生命體徵監測,還有硬體與配置都處於主流水平的駕駛輔助系統。再加上好開、好用、舒適的屬性,哪吒U會是在緊湊型純電SUV市場裡的有力競爭者。
關於該如何來購買這款車型,個人推薦是首選補貼後售價17.98萬元的520 U創版車型。整體的配置水平並不差,常規配置都在,還搭載有全套的駕駛輔助系統,續航也超過了500公裡。另外一點就是截止到6月30日止,還可以享受5年返5萬元的優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