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數據分析中的相關性和協方差

2020-12-11 一起學python

相關性和協方差

相關性和協方差是兩個重要的統計量,pandas計算這兩個量的函數分別是corr( )和cov( )。這兩個量的計算通常涉及兩個Series對象。

另外一種情況是,計算單個DataFrame對象的相關性和協方差,返回兩個新DataFrame對象形式的矩陣。

用corrwith( )方法可以計算DataFrame對象的列或行與Series對象或其他DataFrame對象元素兩兩之間的相關性。

NaN數據

由前幾節可知,補上缺失的數據很容易,它們在數據結構中用NaN來表示,以便於識別。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有些元素在某個數據結構中沒有定義,這種情況很常見。

pandas意在更好地管理這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事實上,這一節我們將講解缺失值的處理方法,這樣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比如,pandas庫在計算各種描述性統計量的時候,並沒有將NaN值考慮在內。

為元素賦NaN值

有時需要為數據結構中的元素賦NaN值,這時用NumPy的np.NaN(或np.nan)即可。

過濾NaN

數據分析過程中,有幾種去除NaN的方法。然而,若要人工逐一刪除NaN元素很麻煩,也很不安全,因為無法確保刪除了所有的NaN。而dropna( )函數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種方法是,用notnull( )函數作為選取元素的條件,實現直接過濾。

DataFrame處理起來要稍微複雜點。如果對這類對象使用dropna( )方法,只要行或列有一個NaN元素,該行或列的全部元素都會被刪除。

因此,為了避免刪除整行或整列,需要用how選項,指定其值為all,告知dropna( )函數隻刪除所有元素均為NaN的行或列。

為NaN元素填充其他值

刪除NaN元素,可能會刪除跟數據分析相關的其他數據,所以與其冒著風險去過濾NaN元素,不如用其他數值替代NaN。fillna( )函數能夠滿足大多數需要。這個函數以替換NaN的元素作為參數。所有NaN值都可以替換為同一個元素,如下所示:

或者,若要將不同列的NaN替換為不同的元素,依次指定列名稱及要替換成的元素即可。

相關焦點

  • 用 Python 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
    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我們所用到的數據往往都不是一維的,而這些數據在分析時難度就增加了不少,因為我們需要考慮維度之間的關係。而這些維度關係的分析就需要用一些方法來進行衡量,相關性分析就是其中一種。本文就用python來解釋一下數據的相關性分析。
  • 協方差分析
    一、協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不論是單因素方差分析還是多因素方差分析,控制因素都是可控的,其各個水平可以通過人為的努力得到控制和確定。但在許多實際問題中,有些控制因素很難人為控制,但它們的不同水平確實對觀測變量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
  • ML基礎:協方差矩陣!
    因此, 這樣計算得到的協方差矩陣是依賴於樣本數據的, 通常提供的樣本數目越多 , 樣本在總體中的覆蓋面就越廣。注意, 我們並不能得到協方差矩陣 $C(X)$ 的真實值, 只能根據所提供的 X 的樣本數據對其進行近似估計。因此, 這樣計算得到的協方差矩陣是依賴於樣本數據的, 通常提供的樣本數目越多 , 樣本在總體中的覆蓋面就越廣。
  • 使用python計算相關係數與協方差
    前言相關係數與協方差都是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相關係數是研究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的量。而相關係數又被細分為簡單相關係數、復相關係數、典型相關係數。協方差用于衡量兩個變量的總體誤差。有些匯總統計(如相關係數和協方差)是通過參數對計算出來的。小編接下來帶領大家一起來體驗python 中是如何實現的。corr方法-相關係數Series的corr方法用於計算兩個Series中重疊的、非NA的、按索引對其的值的相關係數。
  • R-相關性分析
    相關偏相關相關關係可視化第一部分: 相關性分析方法選擇相關分析是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隨機變量之間的關係的一種統計學方法,可以分析變量間的關係情況以及關係強弱程度等,如身高和體重之間的相關性。  最常用的為卡方檢驗,用於評價兩個無序分類變量的相關性(檢驗兩組數據是否具有統計學差異,從而分析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第二部分: Pearson相關&Spearman相關R中可計算多種相關係數,其中最常用的包括Pearson,Spearman和Kendall相關係數,最基礎的,cor(x = ,y = ,use = ,method = ) 可用於計算相關係數; cov(x
  • 方差-協方差法VaR計量模型選擇
    VaR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歷史模擬法、Monte Carlo模擬法、方差—協方差方法(分析方法),這三種方法基本思想不同,各有優缺點。本文所研究的是實踐中最常用的方差—協方差方法。     在方差—協方差方法中,RiskMetrics方法由於其推出時間較早且算法簡單而倍受業界推崇。但隨著現代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風險日益複雜化,從而需要一套更為精確的測量方法來監控投資風險。
  • 教程| 從特徵分解到協方差矩陣:詳細剖析和實現PCA算法
    當數據點投影到第二個主成分上時,它們離樣本均值(空心點)的方差卻非常小,即數據點到紅色線的平均距離。所以紅色線是最優的主成分。協方差矩陣前面我們已經了解矩陣其實就是一種將某個向量變換為另一個的方法,另外我們也可以將矩陣看作作用於所有數據並朝向某個方向的力。同時我們還知道了變量間的相關性可以由方差和協方差表達,並且我們希望保留最大方差以實現最優的降維。
  • 機器學習中的統計學——協方差矩陣
    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曾講述過主成分分析的數學模型、幾何意義和推導過程(PS:點擊即可閱讀),這裡面就要涉及到協方差矩陣的計算,本文將針對協方差矩陣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 【學習記·第31期】單因素、雙因素方差分析VS協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能夠解決t檢驗、z檢驗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對統計學和行為科學的發展起了巨大促進作用,因此方差分析的關鍵步驟檢驗以Fisher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其對統計學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學習方差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方差分析的假定條件。當前提條件滿足時,自變量均方和誤差均方的比值是呈分布的。
  • 協方差(covariance)與相關係數(2)|統計學專題
    從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相關係數的計算公式中包括x與y的協方差、x的方差和y的方差。故計算x與y的協方差是計算相關係數的基礎。分母的作用是將協方差的結果調整至[-1,1],故相關係數不受數據scale的影響。
  • 數理統計 | 原來協方差與相關係數還能這麼理解
    這些指標可以幫助我們對一組數據中的數值分布情況進行基本的描述,通過均值我們可以了解到數據分布趨向的一個數值,通過方差和標準差我們又可以進一步了解到這些數據向均值聚攏的一個程度,或者換句話說, 方差與標準差告訴了我們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
  • 【每天學點應用軟體】用Excel做數據分析之相關係數與協方差
    某次實驗在兩個不同的反應器中進行同一條件下實驗得到兩組溫度和壓力相關數據,試分析他們和溫度的關聯關係,並對在不同反應器內進行同一條件下反應的可靠性給出依據。  相關係數是描述兩個測量值變量之間的離散程度的指標。
  • 【視頻教學】SPSS中級統計--S02-5協方差分析
    視頻:協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是關於如何調節協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效應,從而更加有效地分析實驗處理效應的一種統計技術,也是對實驗進行統計控制的一種綜合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
  • 從協方差矩陣到主成分分析
    之前小編寫過一篇關於協方差矩陣的文章,一文讀懂協方差與協方差矩陣,今天我們將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礎上,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數據降維中一個常用的算法
  • R語言統計篇: 單因素協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One-way ANCOVA)可以研究一個分類變量對一個連續變量的影響,同時校正其他變量的作用,這些變量也稱為協變量(Covariate)。也是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R語言統計篇:單因素方差分析)的一個延伸。比方說,我們現在想要研究不同BMI(偏輕,正常與超重)與空腹血糖的關係,同時校正血壓水平。在此研究中,BMI分組是一個分類變量(自變量),血糖是一個連續變量(因變量),血壓則是一個協變量(covariate)。c.
  • 協方差矩陣是什麼_協方差矩陣計算公式_如何計算協方差矩陣
    打開APP 協方差矩陣是什麼_協方差矩陣計算公式_如何計算協方差矩陣 發表於 2017-12-05 15:58:43   協方差矩陣是什麼   在統計學與概率論中,協方差矩陣的每個元素是各個向量元素之間的協方差,是從標量隨機變量到高維度隨機向量的自然推廣。
  • Python數據科學:方差分析
    / 01 / 數理統計技術數理統計分為頻率和貝葉斯兩大學派。描述性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就是從總體數據中提煉變量的主要信息,即統計量。描述性分析的難點在於對業務的了解和對數據的尋找。/ 02 /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用於檢驗多個樣本的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探索多於兩個分類的分類變量與連續變量的關係。比如說「淺談數據分析崗」中薪水與教育程度之間的關係,教育程度為一個多分類的分類變量。
  • 常用數據分析方法:方差分析及實現!
    方差分析是一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對該事物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及顯著影響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本文介紹了方差分析的基礎概念,詳細講解了單因素方差分析、雙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並且給出了它們的python實踐代碼。
  • 像Excel一樣使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
    Excel是數據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本篇文章通過python與excel的功能對比介紹如何使用python通過函數式編程完成excel中的數據處理及分析工作。以下是《像Excel一樣使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系列文章的目錄。 1, 生成數據表第一部分是生成數據表,常見的生成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導入外部數據,第二種是直接寫入數據。 Excel中的文件菜單中提供了獲取外部數據的功能,支持資料庫和文本文件和頁面的多種數據源導入。
  • 「spss數據分析系列」方差分析
    上一課我們講的是t檢驗,t檢驗是用於2個類別的均值對比,如果是3分類以及以上的分類的均值對比,則採用方差分析。t檢驗是用的t分布來檢驗時候接受假設,方差分析則用的F分布,如下圖。方差分析的適用條件:1、個樣本的獨立性(指每個單元格內的數據相互獨立):這樣才能保證數據變異的可加性。2、正態性:單元格內的所有總體都是從一個正太總體來面抽出來,這個時候一般由於單元格數量比較少,所以沒法直接分析和觀察,這時候一般採用殘差分析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