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幫助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牢固樹立防溺水安全意識,熟練掌握遇到溺水事件時自救、他救以及緊急CPR心肺復甦術等技能,減少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溺亡發生率,自2018年起,鳳陽縣藍天救援隊啟動「藍色救生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志願服務項目,對全縣16個鄉鎮(園區),近百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安全教育宣講。因項目運營管理好、創新能力強、社會影響大,在滁州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以全市綜合評分第2名的成績獲得金獎。
精心謀劃,制定不同方案
由於「藍色救生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志願服務項目主要受眾是在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為讓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都能聽懂宣講內容、學會所授技能,藍天救援隊綜合考量職業種類、年齡階段、救援技能等方面因素,招募了120名優秀志願者協助藍天宣講團隊開展宣講。針對在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宣講師們通過查資料、走實地、做模擬等方式認真制定宣講方案。藍天救援隊先後召開5次全隊大會,從可行性評估、試講評價、預計成效等方面來反覆論證方案,通過不斷的修改完善,最終確定了4套安全教育宣講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後,藍天救援隊利用1個月的時間進行宣講展板、宣講課件製作,準備了急救假人、救生圈、救生繩、救援竹竿、藍天手辦等10餘種宣講道具。為確保宣講起到實效,藍天救援隊裡部分宣講師先拿自家孩子作為教學對象,反覆進行教學演示、實操互動練習,探索最優的教學方式,爭取讓學生最短時間內聽懂、學會宣講知識及所授技能,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識。
區別宣講,守護學生生命
宣講團隊教學方式創新、內容精彩、警示性強,根據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分類指導教學,寓教於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針對幼兒園階段的學生,主要採用認知式宣講。考慮到接受能力,室內宣講控制在20分鐘內,主要採用發放講解防溺水動漫圖片、傳唱防溺水兒歌、觀看防溺水動畫視頻來加深孩子們對於安全和危險的地方認知。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採用引導式宣講。室內宣講控制在40分鐘內,通過成功的溺水救援案例演示,指出危險區域,提醒學生主動了解身邊一切可用的救援工具;在互動環節,指導學生從提供的竹竿、泡沫板、塑料壺等材料中正確選擇工具進行救援,並對參與的同學贈送藍天手環。針對中學階段的學生,主要採用指導式宣講。夏季室外宣講在25至30分鐘,冬季室內宣講在45分鐘內。室外宣講會採用單刀直入的方式,通過展板把溺水危險、救援方式、急救知識等內容快速講完,然後通過宣講師扮演溺水者,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選擇工具救援,通過自己親身救人的經歷,加深對防溺水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防範意識。室內宣講主要通過真實圖片展示、知識技能教學的方式,對中學生進行警示和教育,提醒他們不去危險的地方,不做危險的事。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主要採用交談式宣講。室外宣講控制在35-45分鐘。由於高中學生可能處於叛逆期,宣講師們儘量以哥哥姐姐的身份進行交談式教學,拉近彼此距離,通過分享真實案例以及親身溺水經歷來警示他們預防危險,遠離危險。重點做好他們的實操技能培訓,教會如何利用救生圈、救援繩進行自救、他救,幫助溺水者進行緊急CPR心肺復甦術等技能。交談式宣講成功破除了教學溝通的難題,在教學了相關理論知識後,很多學生都有一種想去試一試的衝動,所以急救假人實操技能培訓也是高中學生最喜歡的環節。
滿腔真情,不畏嚴寒酷暑
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的重要性關乎個人安全、家庭幸福、學校教育,面對的是全縣16個鄉鎮(園區),近百所中小學、幼兒園,所以宣講團隊旨在更好地服務學生群體,將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工作深入校園、「聲」入人心。不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數九寒天的冬日,只要學校有需求,藍天救援隊就會組織宣講團隊第一時間奔赴當地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宣講活動。一般室外宣講能夠讓學生們有更直觀的感受和認識,所以無論冬夏,只要條件允許,宣講團隊就儘量採用室外宣講的方式開展活動。在宣講活動中,宣講師利用宣傳展板、急救模擬人、救生圈等設備,通過案例分享、知識教學、技術指導等方式,向學生們宣教防溺水知識及相關急救技能。夏令時節,參加活動的宣講師們頂烈日、冒酷暑,沒有一個人說苦叫累,一場宣講結束後就繼續奔赴下一場宣講地進行準備工作了。最多的一天,藍天救援隊宣講師們連續開車近200公裡,在4所學校開展了宣講活動,1500餘名師生接受安全教育宣講。一天下來,整個團隊的隊員都累虛脫了,皮膚也曬傷了,但是看到學生們了解了防溺水知識,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宣講活動取得了實效,他們都發自內心的感覺到累並快樂著。
鳳陽縣藍天救援隊「藍色救生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志願服務項目已走進全縣55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活動65場次,出勤271人次,直接受益學生近2萬人次。在接受過安全教育宣講的各中小學、幼兒園裡,沒有一所學校出現過學生溺亡事件。通過安全教育宣講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防溺水意識,掌握了在遇到溺水事件時應如何正確自救、他救以及幫助溺水者進行緊急CPR心肺復甦術等技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溺亡率。
【來源:滁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