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廊坊新聞頻道"關注我們
今天限行1和6
明天限行2和7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宋代:陸遊
風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
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大風好似捲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賞析
第一首詩主要寫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詩人之處境。前兩句以誇張之法寫大雨瓢潑,其聲響之巨,描繪出黑天大風大雨之境,很是生動,波濤洶湧之聲正與作者渴望為國出力、光復中原之心相印。後兩句轉寫近處,描寫其所處之境,寫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門,其妙處是把作者的主觀之感和貓結合一起寫。
第二首詩以「痴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悽涼之極,為什麼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徵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兩句。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雲、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編輯 | 雁凌
來源 | 古詩文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片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