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軍校學員魏凱倫登上了各大媒體的平臺。
四年前,魏凱倫還是一名工地搬磚補貼家庭的少年,當拿到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高喊「山,山,我走出去了!」,這一幕感動了無數網友。
四年之後的今天,臨近畢業,魏凱倫主動寫下了赴邊申請書,重新回到了西部的大山裡。
在很多人看來,考上大學,似乎人生的方向就應該朝向大城市和高大上的科研院所,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迎合「階級跨越」的社會心理。魏凱倫的選擇,讓不少人尤其是和國防科技大學相關的學員困惑不解。
高考這麼高的分數,理應用來獲取現實利益,為何在原生家庭並不富裕的情況下,還要選擇重新回到崇山峻岭?
對此,魏凱倫本人是這樣解釋的:
「山還是那座山,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縛,而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我而言,這不是『重回原點』,而是新的起點。」
從這一番豪言壯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魏凱倫,內心一定充盈著幸福和激動。
在軍校分配之際,出現了魏凱倫這樣一則材料,既能為赴邊志願提供輿論正能量,又能進一步詮釋軍人犧牲風險的職業本質。
魏凱倫在赴邊志願中寫道:
「選擇了軍人這個特殊的職業,就是選擇了犧牲奉獻。」
這句話,可以說,充分說明了軍人和軍官職業的最根本的精神——犧牲奉獻。選擇到新疆基層服役之後,也許多年無法回到內地,也許和家人分離成為常態,也許升職提拔速度比不上內地機關和院校,然而,對於其本人來說,只要願意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就不迷茫,就會一直堅定的走下去。
很多人說,高考620的分數,完全可以上一個不錯的211高校,畢業之後到大廠工作,收入或許比軍官高,也不用吃山溝農村,邊關冷月的苦頭。
我想,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你一定沒有把自己設身處地的置於魏凱倫的場景。或許你來自內地三四線小城市,渴望通過考大學進入更高的平臺,以實現人生價值;或許你來自一二線大城市,聽從父母的建議,覺得軍官職業穩定,終身不用愁飯碗才選擇軍校;或許你仰慕軍裝的光鮮亮麗,僅僅為了一身符號的虛榮投筆從戎,當苦難真正襲來時卻無所適從。如果以自己的得失來衡量魏凱倫的選擇,恐怕只會把結論引向自己想要看到的結果。
也許有些人會說,宣揚大山走出來的孩子又回到大山,這不就是在鼓吹階層固化,鼓吹窮人的孩子永遠在基層嗎?
答案並非如此。
從事實判斷來看,魏凱倫的選擇,冷靜而出色。
假如魏凱倫當初選擇了一所不錯的211,他或許有可能進入不錯的企業工作學習,但是,這樣的推論真的成立嗎。
魏凱倫出身貧窮,高三時還需要在工地搬磚補貼家用。如果選擇了地方大學,他如何面對地方高校巨大的貧富懸殊?如何與來自大城市從小就擁有寬闊眼界的孩子競爭有限的資源?又如何在原生家庭的巨大差距面前保持一顆善良、淳樸、簡單、快樂的心靈?
如果選擇了地方大學,也許他將會面臨一場新的人生困境。而軍校,恰恰解了燃眉之渴,較為封閉和單一的環境同時又給他提供的心靈的庇護,給予他完備的精神信念體系以抗禦現實世界的種種衝擊。
從魏凱倫的自白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深刻與平靜。
他主動申請去新疆。一是因為出身於農村,對艱苦邊遠地區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二是堅信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能吃苦、敢吃苦才能得到想要的。
對於魏凱倫來說,如果選擇了北上廣的單位,以他的家境,如何支撐起在大城市生存的基礎?如果看到了周圍的同事都結了婚,買了房,如何在虛榮和攀比中保持內心波瀾不驚?
福樓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中講述過一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農家女愛瑪的故事。她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可是她的兩度偷情非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自己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她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號的價格。一個人獲得了超出自己階層範圍的饋贈,有時往往只會導致更大的不幸。我們沒有必要為了「跨越階層」的政治正確,去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桎梏——「比如,在大城市996,為了一套房全家負債,娶門不當戶不對,脾氣不和,三觀不一致的城市大小姐」。年輕人的焦慮,往往來自於把欲望當志氣。
對於像魏凱倫這樣接受過遠超原生家庭背景高等教育的農村大學生來說,如何在光怪陸離的社會中避免淪為包法利夫人式的悲劇,是當代農村大學生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很顯然,魏凱倫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也許他沒有太多的哲學理論基礎去解釋和詮釋人心,但他深刻的明白自身的現實和自我的定位。對他來說,選擇到艱苦邊遠地區服役,不僅與國家和民族需要相契合,同時也能使自己遠離浮躁、媚俗和庸俗的傷害,永遠善良,永遠年輕。
再者,他的家庭或許已經不能再承受風險,赴疆服役的工資待遇也相當不錯。如果他能夠一直保持今天這種心態,不為世俗和世人的評判而擾動心神,對他來說,這就是正確而幸福的選擇。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今日之山已非過去之山,未來的大山也必將迥異於今日。同樣是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從不同的視角看到的東西,悟到的體會也完全不同。
拋開政治宣傳的需要,從個體角度出發,其實,人的幸福都是由自己定義的。既然知道大山擁有賜予幸福的可能,為什麼不勇敢地其中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