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選為第一屆特聘村主任,我很榮幸,也願意為老百姓幹點實事!」作為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聘村主任代表之一的吳基梁說,擔任特聘村主任後將利用自己的資源,引進更多的成功企業家到走馬村投資,讓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龍馬潭區啟動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計劃。目前,龍馬潭區32個行政村,已完成16個行政村聘任「特聘村主任」18名,有望年底實現全覆蓋。在這些特聘村主任中有成功的企業家、離退休幹部、返鄉創業人才、優秀農民代表等群體。
特聘村主任是啥?怎樣產生的?如何有效管理?怎樣發揮作用?
「特聘村主任」主要是那些企業經營管理負責人以及熟悉農村事務、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本土人員,通過選聘他們,凝聚一股力量,整合一批資源,帶動鄉村振興發展。這是龍馬潭區強化基層治理、提振鄉村振興、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舉措。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龍馬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選聘『特聘村主任』,旨在引導專家人才匯聚基層一線、直接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利用他們思維視眼開闊、經營理念先進、人脈資源豐富等優勢,來幫助聘任村問診把脈、制定規劃、謀劃發展、解決難題,助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帶動群眾共同發家致富。」
實施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計劃,是龍馬潭區打造「3 N」(3即黨建指導專家、「特聘村主任」、鄉賢人士)的「鄉村振興人才服務團」,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之一。
選優配強 卯足幹勁
「五步」工作法,選出得力領頭羊。「特聘村主任就是聘任村的領頭羊!人選是否恰當、得力,關乎到整個村的發展質量和前景。雖然今年我們才正式聘任,但實際準備和謀劃工作,早就提上了日程。前期在頂層設計的時候,我們就召開了多次內部集體研討會,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也廣泛聽取了外界的意見。核心目的就只有一個:選出滿意、合適、可靠的人!」龍馬潭區人才辦負責同志介紹說。
第一步:「摸清底細」。組織各個村摸清村情、人情,通盤掌握每個行政村的人口基數、地理環境、水源交通、經濟基礎、人員構成等基本情況;對各行政村內企業家、技能人才、務工經商者等人員,做到家底清、情況明。
二步「意向調查」。利用疫情期間大多優秀人才人人足不出戶契機,對各行政村企業家、技能人才、務工經商者等幾類關鍵人員開展網絡問卷調查,充分宣傳全區「特聘村主任」政策,了解他們的創業投資意向和歸鄉留守意願,初步確定意向人選。
三步「紅娘引路」。結合摸底情況和網上問卷調查,動員熟人朋友、村組幹部、資深人士充當「紅娘」「橋梁」,與四類關鍵人員見面洽談交流,開展動員宣傳和職業規劃引導,爭取他們的認可、支持和參與。
四步「層層篩選」。村、鎮兩級經過篩選,以組織名義向區人才辦推薦;區人才辦召集區級行業主管部門從行業領域挖掘、推薦,結合鎮推薦名單,調整補充專家型、技能型、企業家型等典型代表,並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審議通過。
五步「聘任使用」。與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18名優秀人才達成聘任協議,頒發聘書,正式聘任使用,並開展交流座談,提前動員和謀劃開展相關工作。
措施激勵 人盡其才
幾個月來,龍馬潭區按照不佔村「兩委」班子職數、不參與日常事務管理、不領取待遇報酬的「三不原則」管理,創新實施「特聘村主任」計劃。
沒有待遇,如何調動積極性?
出臺專門激勵措施,激發乾事創業擔當。
為吸納優秀人才擔任「特聘村主任」,龍馬潭區專門制定《激勵「特聘村主任」十條措施》,充分調動他們幹事創業的熱情,激勵他們擔當作為,其中包括支持子女入學、獎勵招商引資、扶持創新創業、加強評先評優等一系列超常舉措,不斷激勵更多優秀成功人士回鄉創業。
打好兩張組合牌,讓人人竭盡其才。
打好「感情牌」,抓住成功人士報答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及他們幹事創業的需求,以「鄉情」為牽引,激發他們回饋家鄉本心。金龍鎮草壩村特聘村主任鄒從陸為曹壩本村人,他主動放棄外出發展的良好機遇,自願留守家鄉建設。2015年,他捐資5萬元修建家鄉公路;近年來,又帶領群眾到眉山、仁壽學習柑橘種植技術,引進曹壩村產業園500畝春見栽種,預計年收益100萬元。特興街道走馬村特聘村主任孔令林同樣是本土留守人才,他成立的康悅浩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捷順越農副產品銷售公司與走馬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同發展,主營物業管理服務、果蔬收購配送等業務,2019年,實現產值370萬左右。
打好「優勢牌」,立足本地交通、資源、產業等優勢,以特聘村主任實力、人脈資源為依託,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最大化的項目、資金、政策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特聘村主任們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雙加鎮涼坳村特聘村主任邱清春,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帶領群眾發展養鵝、種植水稻,為4名貧困群眾提供長期就業崗位,每年聘請臨時工200人,為鄉親帶來收入16萬餘元。胡市鎮三教村特聘村主任劉守平充分發揮自己的養殖技術特長,出資四千元左右購買魚苗,帶動村民發展羅非魚養殖20畝3.6萬尾,還無償為村民運輸飼料,聯繫銷售渠道,預計銷售價值36萬餘元。
構築命運共同體,實現良性互動共贏。
構建「企業 項目 群眾」利益共同體,人人都是主人翁,事事關乎自身,實現良性互動、抱團發展。同時,針對各村發展瓶頸,開展特聘村主任茶話會、交流會,相互交流、學習借鑑,利用專業人才,互相出謀劃策、破解難題、化解矛盾,同黨委政府、村「兩委」班子一起帶動當地發展,實現「人才有舞臺、鄉村得振興、企業獲發展、村民享實惠」的「四贏」之路。今年來,特聘村主任累計實施項目近30個,投入項目資金超過1億元,解決就業500餘人。
因地制宜 百花齊放
鄉村振興,發展是要義,項目是抓手。特聘村主任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一個個早早開始了謀劃、考察、研究、準備,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張羅和實施。三個月以來,每個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傅應清:帶領王莊村打造休閒經濟。
「發展並壯大集體經濟,是件很有意義、很有前景的事情!」特聘村主任傅應清高興地介紹道。
作為魚塘街道王莊村的特聘村主任,他早就開始了通盤謀劃和思考,正式聘任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折騰」:搭建鄉賢聯誼會,設立王莊村鄉賢基金,動員組織外出實地參觀考察,招商引資3家民營企業,在網上、雜誌上痴迷研究學習村集經濟和休閒觀光農業……致力於把王莊鈀梳田社和龍馬社打造成瀘州市休閒娛樂餐飲觀光採摘為一體的基地。
幾個月來,鈀梳田土地已流轉成集體土地;休閒遊釣已初具規模;龍馬社已流轉成生態魚和龍蝦專業合作社,一切都如火如荼走上了理想的軌跡……
「以前閒置的土地流轉利用起來了,感覺一下子變廢為寶,我們老百姓還能從中分紅,幸福簡直來得太突然了。」王莊村一位李姓群眾高興的說道。
徐正權:改善桐興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院落。
特興街道桐興村,靠近城區,區位優勢良好,適合發展和打造休閒經濟。「現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了,精神需求大了,周末能有個近郊愜意的休閒旅遊場所,很是受歡迎。」徐正權介紹說。
作為特興街道桐興村的特聘村主任,他對桐心院子周邊4個院落進行了升級改造,營造優美寧靜的人居環境,推動了桐興村的鄉村旅遊發展,為桐興村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桐心院子已成為了瀘州城鄉居民周末休閒放鬆的一處知名場所。
「有了休閒場所和好的環境還不夠,還要有美食吸引人、留住人。」徐正權同時介紹道。他還利用自己的養殖技術和人脈資源,帶領幾位鄉賢承包了20畝魚塘,開始生態養魚,形成了桐興村長江生態垂釣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曾川浩、袁存彬: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種養殖業。
雙加鎮枝子園村土地肥沃,又靠近酒工業園區,特聘村主任曾川浩本身就是學農業出身,利用自身專業優勢,他尋思著帶領老百姓種植高粱、柑橘等經濟作物,既能有效利用土地,又能帶來經濟效益。目前,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已實現種植高粱300畝、柑橘100畝,計劃帶領5戶貧困戶脫貧摘帽,預計帶來經濟效益年均30餘萬元。
「觀賞魚產業,這一新興朝陽產業正滲入到家庭裝飾、環境美化、修身養性、魚療健身、專業競技、科普文化等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擁有廣大的市場前景。」袁村彬介紹說。安寧街道良豐村水源充足,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作為特聘村主任的袁存彬經過較長時間的關注、考察與比較,計劃以「代養包回收」的模式在其受聘的良豐村進行觀賞魚錦鯉養殖,以點帶面輻射全區。計劃帶動村民新發展錦鯉養殖20畝,還準備在之前村上已有的青蛙養殖規模上,繼續加大規模、做大做強,預計年經濟效益可達70餘萬元。
「通過企業發展,帶動集體經濟及周邊村民積極行動,共同發展,逐步實現村民增收致富、集體經濟壯大、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提升等目的,這是我們的初衷和想法。」龍馬潭區組織部分管負責人說。
據悉,龍馬潭區像王莊村、桐興村、枝子園村和良豐村這樣的發展案例還比比皆是,一大批特聘村主任正帶領群眾發家致富,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