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劉湘:留下「日軍不退,川軍不還」遺囑,更留下了重慶大學

2020-08-20 創史人

雨!雨!雨,一輪又一輪,中央氣象臺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降雨在話題熱搜榜上高居不下。

6月28日,重慶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也沒有躲過這場連綿的雨。典禮剛開始就下起了大雨。為縮短時間,考慮學子們的健康,校長張宗益將原本飽含深情、洋洋灑灑的致辭大幅刪減,用幾個小標題寄語畢業生。

「好雨知時節」,2000餘名畢業生身披雨衣在雨中聆聽了校長的「最後一課」,張宗益洪亮而激昂的聲音在大雨中顯得更加有穿透力,更為情真意切,這讓我們不禁想起在重大校園中響起的那些「歷史聲音」。

1928年10月12日,重慶菜園壩楊佳花園,首期預科兩個班級在此舉行開學儀式,重慶大學成立。四川王劉湘被推舉為首任校長,他發表了《重慶大學成立宣言》,第一個鏗鏘之聲在「重大」響起。

「人類之文野,國家之理亂,悉以人才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後事業日新,然後生機永暢。世界所以進化無疆,國家所以長存不敝,胥賴於此……則直賊夫人之子兼害於尓家,兇於尓國,今日現象已呈如此,凡具深識,能無隱憂?」

重慶大學第一推動人是時任巴縣議事會義長李揆安等,但若沒有時任四川省主席劉湘點頭和親力支持這事很難實現。劉湘不僅同意籌辦重大,還出任籌備委員會委員長,提出「文化學術興衰關乎民族國家,重大不可不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劉湘發表的重慶大學成立宣言,就像他在盧溝橋事變後請纓抗日時慷慨陳詞一般鼓舞人心,就像他出師未捷身先死時的臨終遺囑一樣大義正氣。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等南方城市相繼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國土淪失,學子們一時對抗戰前途憂慮重重。12月下旬,周恩來由鄧穎超陪同,來到重大七七抗戰大禮堂做了《第二期抗戰形勢》的演講。

那天是星期天,但前來聽演講的人卻將禮堂擠得水洩不通,除重大師生外,還有許多工人和其它學校的青年。周恩來明確提出抗日戰爭已經由「第一期的敵進我退」進入到「相持、準備反攻」的第二階段,第三期「我進敵退,大反攻」階段也即將來臨。周恩來的演講使大家看到了抗戰勝利的前途和光明。

還有一個聲音也來自重慶大學,其在當時傳播和影響更大。1938年,重慶大學工學院院長馮簡在重慶大學附近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35千瓦短波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這部電臺在珍珠港事件後成為盟軍在遠東惟一可利用的短波電臺,為時5年半的轟炸中,她每次都躲過劫難,「蛙聲」不斷,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天。

日本人將這個無可奈何的電臺稱之為「重慶之蛙」,中國的不屈之聲也從這裡源源不斷地傳到了全球,使其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精神豐碑。1945年,「重慶之蛙」第一個向全國同胞廣播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還有一個聲音,那是巨大的轟鳴聲,它一樣令人振奮。抗戰期間,重慶遭到日軍多次轟炸,師生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40級機電專業學生何其忱投筆從戎,成為屢建戰功的B-25型轟炸機機長。

抗日戰爭這場生命與死亡、和平與戰爭、光明與黑暗、文明與野蠻的決鬥,塑造了薪火相傳的重大精神,重大也成為一座歷史豐碑。

相關焦點

  • 1937年"四川王"率軍出川抗日,卻被蔣介石氣死!
    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對全省作出動員:中華民族為鞏固自己之生存,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積極抵抗!凡我國人,必須歷盡艱辛,從屍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後之勝利!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後防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 日寇想在成都設領事館,劉湘:日本人被打死,一概不負責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若敵軍一日不退出中國,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這是四川軍閥劉湘臨終前留下的遺囑,激勵了成千上萬的川人出川抗擊日寇。說到劉湘,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大局和民族大義面前,他向來拎得清。因為劉湘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容不下半個侵略者。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而在三天之後,曾經被打上內戰內行標籤的川軍領袖劉湘卻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致電常凱申請纓抗擊日寇。 要知道,四川作為中國的西南後方,日寇從東北入侵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打到四川,前面的各省軍閥相繼沉默,而後方的劉湘卻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常凱申抗戰。
  • 劉湘是如何從各路四川軍閥中脫穎而出稱王的?
    劉湘所在的第一師師長周駿,被護國軍打敗後丟下隊伍跑了,空缺的師長先後由兩名空降的周剛道和徐孝剛擔任,下屬兩位旅長,一位是劉湘,另一位是士官系的王右瑜,兩位空降師長掌握不了基本部隊,而王右瑜又加入了南方的護法軍,第一師的實權就掌握在劉湘旅長手中,後來劉湘隨師長徐孝剛投向熊克武,以他手上掌握的一師實力被熊克武委任為川軍第一師師長,3個月後熊克武進行川軍整編,劉湘擔任第二師師長
  • 抗戰期間,川軍做了什麼,為什麼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自辛亥革命以來,四川就一直處於軍閥割據和派系互鬥中。當時的川軍,軍紀渙散、裝備拙劣,被認為是中國「最糟糕的軍隊」,然而這支處處被人嫌棄的部隊,卻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幾乎無役不從,足跡遍布主要抗日戰場。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40萬人出川抗戰,此後8年中,加上各種支援人員共計350萬人,傷亡64多萬人,居全國之首。
  • 都說「無川不成軍」,抗日期間四川犧牲了多少人?專家:全國之最
    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藉口演習中一人失蹤,侵入宛平縣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1937年7月8日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天,隨著報童的叫賣聲,全中國大街小巷都聽聞了這一駭人訊息,抗日戰爭爆發了! 要打仗首先需要調兵遣將,於是各地組織紛紛聯合起來,1937年8月7日,時任四川省主席劉湘立刻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共同商討抗日大計。
  • 劉湘的「神軍」模範師,打仗靠扶乩,行軍靠算卦
    1927年,劉從雲藉口「事園館」、「靜德館」的「靈根」還未調齊,出川前往漢口、上海一帶活動。劉湘企圖以神治軍,以劉從云為他的軍師,言聽計從。1928年,劉湘從外國買進一批武器彈藥被蔣介石扣留,同時感到所部駐地只有江北、巴縣、壁山,周圍其他軍閥逼的很緊,他就派蔣尚樸去找劉神仙想辦法。蔣尚樸在漢口找到了劉從雲,劉從雲說:「槍械已無希望,我曾阻止不買而玉憲不聽。
  •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方志四川•記憶】「文華送炭救劉湘」,風雲人物交情甚篤 2020-12-10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軍總動員 水陸兩線抗擊進犯武漢日軍
    因敵從腹背迂迴,友軍支持不力,為防全師被圍困殲滅,師長曾蘇元令後撤二線陣地,致使信陽被困,武漢門戶被日軍打開。「這些戰鬥中,川軍表現不佳,原因很複雜。安慶防守兵力不足,日軍又從後方登陸,棄守是早晚的;30集團軍是全由地方保安團倉促組成的部隊,戰鬥力和意志力很差;124師在滕縣犧牲太大,兩三個月的時間還沒緩過氣來。」
  • 他是劉湘的得力戰將,因土城戰役而成名,1948年卻被我軍俘虜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共產黨隊伍無疑是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當然了國民黨中也確實出過一份力,但總體來說確實還是消極的,不過有另外一支隊伍卻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了令日軍都聞風喪膽的氣勢來,這支隊伍就是大名鼎鼎的川軍。
  • 無川不成軍!然而壯士出川,因為一個人毀了川軍名聲
    四川向前線派遣了數百萬士兵,另有100萬人正在接受訓練。當時,四川的總人口還不到4000萬。在過去的八年裡,每100人就有7名士兵。然而,在「大力士」離開四川後,一個人成了叛徒此外,在抗日戰爭期間,四川還出糧為全國冠軍。根據《四川與抗日戰爭》,從1938年到1940年,四川向國民黨國庫繳納了8000多萬元的稅款。
  • 川軍少年英勇就義前,堅定不移地說了6個字,日軍脫帽敬禮!
    自古以來,我國因為開疆擴土發動的戰爭和被人侵犯的被動戰爭,數不數勝。古代的侵略戰爭,基本都是邊境和匈奴。近代,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日本侵華戰爭了。1937年,日軍開啟全面侵華戰爭,在我國實施了眾多「惡行」。中華兒女奮起迎戰,奔赴前線,保家衛國。
  • 打撈抗日記憶 血性川軍鏖戰守護民族大義
    崢嶸歲月——成都建川博物館非常記憶 血性川軍川軍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從秦嶺出川)。很多軍人只有兩件單衣,一雙草鞋。一路上無有任何補給,但經歷了北方嚴寒的考驗。不得以還搶了閻錫山的軍庫,以補充補給。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
  • 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原標題:川軍抗戰八年裝備「鳥槍換炮」:從鬥笠到鋼盔(圖)   1937年9月,十多萬川軍將士出川向東,從此開始到抗戰結束,四川輸出了超過300萬將士。這300多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武器,與日軍的裝備相比優劣何在?
  • 真實的川軍,和《亮劍3·雷霆戰將》是天差地別
    歷史不是兒戲,我們需正視歷史,拍攝影視劇更需要還原歷史,影視拍攝走點心吧。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尊重祖國一路辛苦走來的點點滴滴,這點上不允許任何人隨意詬病、調侃,娛樂。歷史上真實的川軍今天就單以劇中的川軍為例。
  • 川軍出川 血鑄悲壯之歌
    北路由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率領從成都啟程,徒步經川陝公路至寶雞,然後沿隴海鐵路進入山西;中路由川軍將領楊森率領20軍從駐守的貴州出發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南路則由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率領從重慶啟程走水路參加南京保衛戰。    川軍抗戰研究專家何允中介紹,9月初,楊森的部隊一路急行軍馳援上海。此時,淞滬會戰已經打響,楊森部隊陸續抵滬以後,編入第十九集團軍序列,駐防上海郊區。
  • 川軍踏草鞋背大刀抗戰 煙杆上標"不除日寇不回鄉"
    菸袋上也寫著  「收復失地」  「雙槍兵」  川軍史稱「雙槍兵」,川軍士兵都喜歡吸「葉子煙」,吸旱菸以提神。抗戰時,在煙杆上也標識:「中華男兒上戰場打日寇」,「旌旗一片立功勞,萬馬軍中赴戰場,馬上官長傳下令,不除日寇不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