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備受大家追捧的《慶餘年》馬上就要完結了,結局男主角範閒的生死未卜也讓觀眾們吊著一顆心,熱烈地期盼第二季的播出。
雖然《慶餘年》在更新期間出現了播放平臺會員加價以及全集洩露等事故,但仍擋不住該劇的口碑以及不斷攀升的熱度。究其原因,在於整部劇從配角到主角,從編劇到導演,都全情投入到作品中,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用心,當然值得觀眾的好評價。
本劇匯集了各路戲骨,即便他們在業內外都享譽頗豐,但是在面對每場戲時都絲毫不敢懈怠,或許這才是這部穿越的腦洞劇實打實地體現出古裝權謀政局質感的原因。
說回本劇男主角張若昀,他在眾多老演員的包圍中似乎顯得有些稚嫩,但是演出來的效果卻是出人意料的成熟,這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張若昀對角色的敬畏感。
作品收官之際,張若昀在微博上洋洋灑灑地寫下數千字,表達了對範閒的感情,同時也回應了前段時間網上爆料張若昀在面試時嚮導演宣稱「小範大人非我莫屬」的傳言。
張若昀說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在與出品人曹華益與導演孫皓第二次碰面的酒桌上,他借著三分酒氣,說出了「小範大人非我莫屬」。
導演孫皓並沒有因為張若昀這句略顯張狂的話而心有芥蒂,因為他注意到了張若昀在聊戲的時候人是顫抖的,他說「演員在聊角色時顫抖,代表他心動了。」
導演體會到了張若昀對角色的幾近痴狂的喜愛,於是拍板定下了張若昀出演範閒。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吧。」
當然張若昀沒有辜負導演的信任,他從剛接觸劇本時就一口氣讀完了近400萬字的原著,悉心寫下人物的小傳,體會範閒的處境以及情感,多次與導演交流、溝通,甚至連導演都說「不要功課做得太細,你心裡已經有了。」
最後張若昀終於體會到了範閒的少年般的直率與勇氣,老年般的老成與孤獨。當時全劇組在拍攝範閒醉酒吟詩的高光場面時,花費了整整三天的時間,而張若昀為了真實地體現範閒酒醉中的孤獨,開工前早早地就喝酒進行準備,足足醉了一天半。
對此,張若昀說「演戲就是你有兩分醉,你可以演五分醉,你有三分醉,你可以演八分醉,但是,你要是一滴不沾,你要演醉,就特別假。」
這大概就是張若昀對角色的敬畏感。有了這份敬畏感,他便敢於嚮導演直抒胸臆,即使事後意識到有些冒昧,也會為了角色想著「算了,反正範閒當時坐在那也會這麼說話」;有了這份敬畏感,他便敢於與盛名已久的老戲骨同臺飆戲,不怯於展示自己,在演技的切磋中向老戲骨請教,飛速成長。
也正是這份敬畏感,才使得張若昀逐漸和範閒合為一體,栩栩如生地傳達出範閒的心境,讓這一角色大爆。
所以,演員呈現出的效果往往不在於他的履歷,不在於他的榮耀,只要他對角色產生了敬畏感,踏實認真地表達角色,再新生代的演員演出的效果並不會差。
就像初出茅廬的藍盈瑩,在《我就是演員》的排練中深刻體會每一個角色的心境,每一個場景的氛圍,反覆推敲,在舞臺上只管投入到角色中,每一場的表演都能夠讓觀眾入戲,即使與赫赫有名的導師章子怡同臺演繹,也不會讓人覺得她的演技多麼稚嫩。
就像本職是歌手的偶像張藝興,在與影帝黃渤合作的《一齣好戲》中,將自己徹底投身於拍攝場景中,隨著角色馬小興的心路歷程一步一步地變化,最後在成片中表現出的複雜人性令人咂舌,即便是演技爐火純青的黃渤也沒有遮擋住張藝興在片中的光芒。
當然,縱然是影視圈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前輩演員,即使從藝路中代表作無數,在後期只要對角色不再有敬畏感,用已經成型的演技信手拈來,也會遭到觀眾的質疑。
就像孫紅雷,在現代劇《好先生》中飾演了男主角路遠,你不能說孫紅雷沒有把人物形象塑造出來,只是讓人覺得沒有把路遠最獨特的性格本質表現出來,單單分析這個角色,和綜藝《極限挑戰》中的孫漂亮有什麼區別?
就像黃磊,在前一部大熱的家庭劇《小別離》播出以後,迅速出演了姊妹篇《小歡喜》,同樣是教育題材,同樣也激起了不小的水花,只是片中每一個配角都火了,陶虹、詠梅重新喚醒了大眾對於中年女演員的美好記憶,一路小演員們也都各憑演技成功出了圈,唯獨黃磊在戲中並沒有什麼記憶點,只是重複之前的形象。
你看,演員這個行業並不是一個吃老本的行業,有作品不代表一直不會翻車,只要有一刻鬆懈失去了對角色的敬畏感,就會被觀眾貼上不專業的標籤,成為從業以來的汙點,畢竟影視的記憶是不會被磨滅的。
你認為還有哪些保持敬畏感的典型例子?或者哪些你認為的好演員現在失去了對角色的敬畏感?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