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麵是很多人喜歡的麵食,自己在家做手擀麵很多朋友覺著很難,其實只要你掌握了這幾個關鍵步驟,做出的手擀麵勁道又好吃。手擀麵怎樣和面過程是有些說法的,首先麵團要硬實。和好的麵團揉到光滑軟硬適度,才算做揉到了火候。擀麵條的麵團要硬實擀出的麵條下到鍋裡才不會渾湯,吃起來才勁道爽彈
今天介紹的是手擀麵的一種傳統做法,不用水只用雞蛋,做好的麵條口感勁道滑彈,營養好吃。
麵粉500g、雞蛋6個、精鹽1茶匙
1、雞蛋磕入碗裡,調入鹽後用力攪打成均勻的雞蛋液。把打好雞蛋液慢慢倒進麵粉盆裡,邊倒入雞蛋液邊用筷子把麵粉攪拌成面碎。
2、水與面的比例是否合適。可以抓一把面穗,用力攥緊,以能成團不散不粘手為合適。
3、把攪打好的面碎用力揉成麵團蓋上保鮮膜餳30分鐘。餳面要徹底「餳透」。餳透的面揉出的麵團才能做到光滑溫潤。
4、餳過的麵團放在面板上再次用力揉勻,揉勻後再餳20分鐘。
5、餳好的麵團在面板上用力揉至光滑油潤。切成半個拳頭大的等份面劑,揉勻後用手按扁成麵餅。
6、用擀麵杖把麵餅卷在擀麵杖上,用力往前推擀成薄片。擀麵片過程中,要把面片調整多次角度,可使擀制的面片薄厚均勻。
7、擀好的麵皮纏過在擀麵杖上,垂直疊放在面板上放成梯形。
8、切麵條:自疊放好的麵皮一頭開始,把面片切成寬窄一致的麵條。
麵條要筋道好吃首先要掌握用的麵粉,不是任何麵粉都能做麵條的,低筋麵粉適合做餅乾、蛋糕、中筋麵粉適合做烙餅、高筋麵粉適合做麵包,只有中高筋的麵粉才適合製作手擀麵
其次就是需要掌握好和面的配方,別小瞧了這家常的手擀麵,如果想要筋道好吃也是需要正確的比例的,下面我就將自己多年總結的和面配方和比例分享給大家
所需原料:雪花粉一斤、雞蛋一個、鹽2克、水220克左右、玉米面100克
製作方法:第一麵粉過細蘿放在一個盆裡,雞蛋洗淨和麵粉放到一起,加入鹽,水一點點往盆裡加,這時候盆裡的面會成片狀或者是塊狀,左手扶盆,右手順一個方向將面揉成表面光滑的麵團(和面講究三光,也就是盆光、面光、手光)揉好的麵團因為筋性太大不能當時用,需要表面蓋一層溼布自然醒發半個小時,添加鹽、鹼可增強麵團筋力。冷水麵團中加鹽,鹼都是為了增強麵團筋力。使麵筋彈性、韌性和延伸性增強。麵團中加鹼,會使製品帶有鹼味,同時使麵團出現淡黃色,並對麵粉中的維生素有破壞作用,因而一般的麵團不用加鹼來增強麵團筋力,而是加鹽。但擀制手工面、抻面等,常常既加鹽,有加鹼。因為加鹼不僅可以強化麵筋,還能增加麵條的爽滑性,使麵條煮時不渾湯,吃時爽口不粘和面就是將粉料與水等原輔料摻和調製成團的過程。分為手工和面和機器和面兩種
第二、案板上撒一層玉米面也就是俗稱的薄面,將麵團放在薄面上用手將麵團按扁,然後在麵餅的表面再撒一層薄面,用擀麵杖從麵餅的中間擀開將麵餅擀薄,儘量擀成薄厚均勻的圓片,然後把麵皮一層層疊起來,為了避免中間粘連要再麵皮的中間撒一層薄面,將面片層層疊起後找一把快刀,從右向左切成均勻的細條,然後用手拿起細條抖勻即可。
手工和面技法大體可分為抄伴法、調和法、攪和法三種。
抄拌法:將麵粉放入盆(缸)中或案板上,中間挖一個坑塘,加入水等輔料,用一隻手或雙手在坑內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手不沾水,以水推粉,抄拌成雪花狀,在加入少量水揉搓成麵團,達到「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此種和面方法適於在盆內調製大量的冷水麵團和發酵麵團,也可在案板上調製少量的冷水麵團、水油麵團。
調和法:麵粉放在案板上圍成中薄邊厚的圓形,將水倒入中間,雙手五指張開,從內向外慢慢調和,使麵粉與水結合,面成雪花片狀後,在摻入適量的水和在一起,揉搓成麵團。飲食行業通常多用此法調製少量的冷水麵團、溫水麵團、熱水麵團、水油麵團等。③攪和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稀軟麵團和燙麵調製。
手擀麵不僅僅是一道裹腹的食物,更是家的感覺,是家的味道最樸素的傳承。冬日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手擀麵,濃濃的麵湯包裹著筋道爽滑的麵條,那滋味真是給肉都不換,手擀麵裡有許多北方小夥伴的回憶,甚至伴隨了成長的很長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