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紮根山東大地辦大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在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中錘鍊辦學特色,主動擔當作為。
「一流學科建設」特色
青島科技大學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等3個學科進入了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4個學科入選山東省重點建設的「一流學科」行列,數量和影響力居省屬高校前茅。化學工程與技術獲評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B+等級,為省屬工科高校唯一。現擁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設有76個本科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駐魯高校最多),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支撐學科建設的人才隊伍實力突出,現有院士2人、雙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3人,國家優青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9人,「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團隊領軍人才」2人,以及省級學科帶頭人100餘人。走進新時代,青科大布局完成了面向軍民融合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數據、智能製造、機器人、微電子、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學院。2018年4月,青科大聯合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射山東省首個以高校命名的「青科大一號」衛星;2020年7月,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在青科大揭牌,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賦能。
「政產學研融合」特色
青科大現已建成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數量位居山東省屬高校首位。先後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器、橡膠谷國家孵化器、國家新材料科技企業孵化器等3個國家級孵化器(創業孵化園區)。學校始終堅持走政產學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已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而上市的公司已經達到了7家,「政產學研融合」的「青科大模式」廣受讚譽,並被國務院研究室《決策參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以典型經驗和做法進行深度報導。學校先後獲得包括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等在內的15項國家科技大獎。2011年以來,科研經費連續9年過億元,累計超過20億元。近五年,獲得國家「863」、「97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課題300餘項,縱向課題總經費達3.3億元,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200餘項。多年來,青科大以顯著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熔鑄了鮮明的「政產學研」融合辦學特色。
「中德合作辦學」特色
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的合作始於1995年,雙方啟動了聯合培養碩士項目,每年約20名中國學生到德國攻讀碩士學位。2001年,雙方共建山東省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德科技學院。2002年正式批准設立,納入中德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得到了德國教研部(BMBF)及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重點資助。2012年,青島科技大學與帕德博恩大學開展「機械工程在中國(mb-cn)」來華碩士項目,開闢了合作辦學的「雙車道」。自2001年以來,中德科技學院與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伊爾梅瑙工業大學、卡塞爾大學、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科布倫茲應用科技大學、西魯爾應用科技大學等德國高層次綜合性大學為主開展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項目及科研項目合作。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公布的《中國戰略(2015-2020)》中,援引了青島科技大學與德國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和科布倫茨應用科技大學在中德科技學院合作辦學方面的成功範例。目前,中德科技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個本科專業、17個合作項目,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被譽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典範,創造了「北青科南同濟」之美譽。截止目前,中德科技學院已培養近2800名本科生,在德國畢業的學生中90%以上繼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帕德博恩大學、錫根大學等多所德國精英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在讀、畢業博士已達46人。海外優秀學子層出不窮,目前僅在慕尼黑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博士的學生就達100餘人。國內外優秀畢業生被中國電力傳媒集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德國大眾、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等400餘家德資企業以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錄用。進入新時代,青科大繼續擦亮「中德合作辦學」特色品牌,引進德國雙元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啟動中德國際合作區(中德校區)建設,2019年8月正式啟用,近千名學生入住;當前,學校正舉全校之力加快中德青年科學院和青島中德工業大學(暫用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