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想好久,實在不知道怎麼寫,松松爸發布這個徵文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拒絕的,知道松松爸是想為很多家長樹立一個正確的就醫觀和正能量,但是就是不願意去回憶,歷程太痛苦。或者說到現在還未釋懷,有時候是不想去面對。
最近因為要術前會診,敘述生病史,這個就像揭傷疤一樣,很疼。也就想寫下一部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少走彎路,正確的就醫理念,一是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二也可以減少孩子的痛苦。俗語就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希望我們的歷程能幫助一些家長。
小語名叫劉恆語,恆:持之以恆,做事堅持到底。語:言也,能言善道,口齒伶俐。出生於2016年11月22日11點42分。記得很清楚,當時出生南京下雪。跟很多第一次做父母一樣,小傢伙的來臨,很開心,也很興奮。因為小語媽媽前面有過一次自然流產史,所以懷小語的時候2個月就辭職在家安心待產。各項產檢和體檢,和該吃的葉酸也沒漏過,以至於我到現在想不通為什麼會生這樣的病。
小語出生8斤4兩,是個大胖大胖的小子,但是他的出生並沒有多麼一帆風順。出生第二日即2016年11月23日,因嘴唇發紫,哭聲小,血糖測不出,轉南京中大醫院。入院診斷
1、高胰島素血症
2、新生兒低血糖
3、新生兒感染
4、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0.34cm),動脈導管未閉(0.23cm)
5、缺氧缺血性腦病
6、高危兒,
當時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書,籤字的時候自己很鎮定。醫生也有說新生兒低血糖後期會影響很大,建議我們放棄,再生一個,當時就一口回絕了,剛出生的小傢伙,讓我放棄,如何放棄?一心覺得現在的醫療水平,應該能應付,就籤字並告知醫生,要治!最大程度去治!
因為icu不讓陪護,出醫院門口的那一刻眼淚就控制不住,當時心裡在想,如果我有罪,有錯,請讓上天懲罰我,不要懲罰我的孩子,他還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當時從未想過要一個小孩對自己這麼困難,回到小語媽媽那邊,還要笑著說沒事,現在醫療科技發達,一切都會好的。
小語在南京東南大學中大醫院,經過18天的治療後,終於血糖控制,可以出院了,因為icu不讓陪護和隨意探視,有時候到固定探視的時候,我都能感覺到他的變化。但是無論怎麼變化,他的那一頭濃密的毛髮,我都能老遠看到,這就是我兒子。
小語在醫院的時候還有個外號,醫生取的』金毛獅王『,希望這個霸氣的名字能給他帶來好運。出院後醫生囑咐定期隨診和複查,我們也很小心的照顧這個小傢伙。每天定時測量血糖,小傢伙的腳底板都是小針管,有時候看著於心不忍,都是小語媽媽扎,我走開的。小傢伙也很堅強,後面一直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慢慢的長大著,雖然發育略慢,但是俗說的3翻6坐9爬,我們也都會,只是晚了1-2個月。當時想到每個孩子發育不一樣,也就沒過多在意。
六個月的時候應該是複查MR,當時要喝鎮定藥,跑了兩次沒做成,看著受罪,就直接不做了。(這裡還是奉勸下家長,有時候兒科要做的檢查,還是要做的,現在想想如果當時做了MR,發現核磁不好,會不會早點處理,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抽搐和現在的這種破病,現在有時候想想還想抽自己兩巴掌,這麼大意。)後面也就正常的給奶奶帶,小語媽媽上班,以為就這樣沒事了。我是一個很願意接受現狀的人,一直想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即好。原本以為老天只是開始的時候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沒想到,更大的玩笑還在後面。
2017年12月31日,記得很清楚,公司當時團建去泰國跨年。當時在異國,小語在朋友家玩,因腹瀉,失去意識,閉氣,送南京中西醫結核醫院檢測血項。大致診斷腹瀉,脫水,積食造成。當時朋友給我連線的時候,恨不得自己飛回來,但是信了醫生的話也以為是腹瀉積食導致的脫水造成,未在意。這裡也要奉勸一下各位家長,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有病一定要看兒科,這裡的時候我也真想抽自己幾巴掌。2018年1月5號,小語再次出現抽搐,雙眼上翻,口唇蒼白,呼之不應,持續5分鐘自行緩解。因為當時是奶奶帶,給我打完電話,我從公司開車到小區門口,小語奶奶鞋都沒穿上,抱著小語在雪地裡等我。當時我急不可待的送到南京兒童醫院,路上給小語媽媽打了電話說下情況。到急診後,護士還很慢慢的在那不急不躁的,當時氣的真想捶她,給了安定以及葡萄糖,門診診斷:抽搐待查 。後面我們就開始約檢查,這也就是噩夢的開始,
2018年1月18日,MR顯示:左額葉頂葉交界處小片囊性灶周圍輕度膠質增生。
2018年2月2日入南京兒童醫院康復科約腦電圖檢查,因發熱嘔吐四肢大發作。
2018年2月9日腦電檢測一次孤立和一次成串發作,表現為縮脖或點頭一下,四肢曲奇上抬,或雙眼睜開凝視,同步EEG示廣泛性1.5-3HZ中-高多棘慢波複合低波幅快波節律陣法1-2S,不典型高峰失律,左側顳,額區著。
2月12日根據腦電圖和發作形式,確診嬰兒痙攣症。當時南京兒童醫院會診的神經內科醫生說不好治,首選ACTH,但是南兒沒有。當時在住院部醫生辦公室,醫生還百度什麼是嬰兒痙攣症,大致給我說了下。我當時就記得很難治,會導致智力倒退,當時腦袋懵懵的出了辦公室,在樓梯口差點暈倒。第二次因小孩眼淚控制不住的流下來,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我想真的是未到傷心處。
南京兒童出院後醫生開了德巴金,說吃15天複查。當時趕到春節,春節人家家裡笑聲笑語,我們因為小語的病,年夜飯都沒能坐一桌。小語除夕發燒,一家人圍著他團團轉,這是第一次想春節快點過去。
2018年2月28南兒隨診,德巴金早晚加量後出現成串和單次點頭動作,2種發作形式:1.雙手突然上舉,抱頭,咬牙,雙眼凝視,持續3S, 2.是成串發作,點頭每天1-2次,每次3-25下/串,基本在睡醒之後出現。
這個時候我真的坐不住了,不停在網上各種搜索,找到了咱們一米陽光群,了解到是專門的嬰兒痙攣症病友群,群裡全是像我們一樣的嬰兒痙攣症家長。在群裡我看到了松松爸寫的文章,了解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婦兒)和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很專業,姜玉武、張月華、吳曄、楊志仙、鄒麗萍等專家很厲害。
得到這些信息,我第一時間就帶著孩子去了北京,去了北京才發現什麼是一號難求,當時排隊加號在北大婦兒門診二樓梯坐了一夜。因為是加號,到中午才看到我們,這個中間有個小插曲。我們先看了楊志仙,到了張月華的時候她的學生看了我們看了其他的醫生,堅決不給我們看,說北大內科醫生都是一樣的,折騰了一上午實在沒力氣較勁。出來的時候感覺北京格外的冷,抱著小語回到酒店,就嘗試的好大夫撥通了301鄒麗萍主任的通話,當時在電話已經泣不成聲,鄒主任聽完情況後,我說我們在北京,第二天就安排我們面診,然後安排住院。
2018年3月19日-4月5入院北京301醫院ACTH治療,這個時間心理才算安心了下來。因301隻能一個人陪護,我回南京繼續上班,讓小語奶奶去北京在外面照應。有句話怎麼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小語媽媽在醫院每天發小語的狀態,每天3-4串,每串1-30下,這當時的心態就快蹦掉了,班都無心上。
一直這樣終於到出院的日子。當時小語還有發作,鄒主任查房說加妥泰1/8+德巴金早晚各2.5,先觀察看看。可能上天眷戀吧,出院後一周無發作,2018年5月28複查腦電正常,當時覺得整個世界都亮了。
這一次北京複查,我們帶了小語去了北京天安門。我有個理想就是看天安門升旗,從未想過會以看病的名義來看天安門,總以為這樣,就算好了,結果……這個期間我感覺很多都顛覆了我這個無神論的人,從未想過會有一種病是這樣的病,從什麼都不信,到什麼都半信半疑。為小語我隔三差五去南京雞鳴寺上香祈福,為小語在雞鳴寺許健康牌。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堅持正規治療的信念,只是自己內心多了一份慰藉。
2018年10月18日複查,無臨床發作,腦電異常。鄒主任調藥德巴金早晚2.8ml,妥泰1/2。
2019年3月20複查,腦電繼續異常,無臨床發作 鄒主任調德巴金早晚3.2ml,妥泰3/4,中間有打頭現象,鄒主任說嬰兒有腦損傷,可能是頭疼,妥泰在美國有治療頭疼的作用。
2019年八月就徹底復發。當時真想罵娘,南京瞬速的約了腦電,然後約了鄒主任,調德巴金早晚5ML,減妥泰換奧卡西平4.5ml。然後又控制住了(小語腦電正常後,我們開始南京康復,這個時候還想說下,復發鄒主任說有可能是感統刺激的,不過只是懷疑,後期我們感統刺激性就減少或者不做,)2020年1月19日複查,腦電異常,無臨床發作。小語也有點進步。可是好景不長,2020年7月4,腦電異常,有臨床表現,表現為突然踢到東西,身體前傾,點頭,雙上肢外展或者聳肩一下,可伴姿勢維持,輕微口角下斜,持續時間1-5S,1日1-2次,多麼恐怖的一種病,反覆無常,中間連線鄒主任,說奧卡口服液稀釋會比較快,加奧卡的量。
2020年8月21日依舊有臨床表現,發作形式同上,次數增加。一日1-12次,調藥德巴金早晚各6ML 奧卡早5 中3 晚7(先前多數在下午,所以中午加了一次 ),但是這次沒能控制,今年疫情原因,2020年9月9日向公司申請,我們又重新踏上北京之路,這次我們做了兩手準備,1是看內科張月華,2是看外科蔡立新,張月華建議我們加藥開浦蘭,蔡主任那我們開了術前檢查的單子,期間約腦電前我們沒有加開浦蘭,因為術前腦電要抓發作,腦電做完後,我們開始加開浦蘭(開浦蘭這個藥,進入中國十來年,有改善語言及流利程度,對局灶性癲癇發作期間異常放電有抑制作用,而且副作用還是相對較小的一種藥物。)
慶幸的是,目前我們又控制住了!而且進步也很大!我們術前檢查也做完了,在等待術前會診。目前能不能手術,做不做手術,我還沒想好。
這麼久了,兜兜轉轉感覺還是在起點一樣,但是要相信未來總會可期,一起都是最好的安排。你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不是遊戲,我們沒有多少可供選擇的機會。既然選擇了,就要咬牙堅持走下去。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小語還有20天就滿四周歲了,至於其發育水平,我也說不上來,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形容吧。評估智齡20-24個月,跟正常孩子肯定沒法比。大運動方面,走路跟跑跟喝醉酒一樣,康復這麼多年,最近才感覺走路才有點樣子。我們腦電正常後2個多月就開始康復訓練,語言、認知、感統一直在堅持做,小語媽媽在家也會給小語做認知訓練,做肢體糾正訓練,每天跪,認都是必修課目。目前家庭成員都能認出來,偶爾也能幫忙拿拿東西,會背一些兒歌:比如三字經,小白兔,還算很清晰,數字方面可以背到100,認數可以認到10,書寫還不會,只會亂畫,用我的話語就是以前我在學校的時候老師說我們背天書一樣的感覺。只是智力感覺不怎麼好,不理解,單純記得,灌輸性記得。會自己吃飯,吃的滿地都是,多希望哪天腦袋開竅,什麼都會了,也多麼希望自己睡醒,當做噩夢一場。
小語的頭圍比較小,3年了才漲了3cm,第二次的核磁顯示壓部腦萎縮,這個我不太理解,字面理解好像是變差了,我的理解導致壓部萎縮可能跟ACTH激素有關聯。
關於康復,我覺得還是要做的,可以做一次系統性的評估,針對不足的地方加強點,不過不用太強制。常規就好,太刺激的不能做,電療針灸的建議還是不要做的好。父母也要在家多教,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就是父母,家庭和睦才會更好,這個我也檢討下自己,自己工作的原因,早9晚21,一周能帶的時間也就周末,有時候也會不耐煩,因為很難帶,有時候會忍不住想揍他,有時候也會感覺很難受,我們這樣的家庭承受的太多,不僅經濟方面,精神壓力也會很大,守得雲開見月明,加油吧!
能想的歷程可能就這麼多,一路走來,中間的心酸我想只有我們當家長的才會知道。出去的時候也會很扎心,每當看到同事問你家孩子該上學了,心裡都莫名的難受。這個是無法言語,因為跟他們說他們也無法理解,乾脆不如不說。無論怎樣,大家還是需要堅持科學的醫療治療,努力總會有希望,盡人事,聽天命,上天總會眷顧,家長要有自己的判斷,不信迷信,堅持正規治療,總歸會未來可期。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團結起來,夫妻齊心,其利斷金。這裡要感謝小語媽媽精心照顧小語的起居,以及康復。也感謝求醫路上幫助過我們的群友媽媽們,特別是群裡的小恩媽媽,大家都素未謀面,但是很熱心的幫助我們,回答我們各種問題,在群裡就像在家裡一樣溫馨。就像松爸說的:一米陽光,有愛不孤單!我們一起加油,相信一切總會好的!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握現在。人生的幸運或不幸,都是在我們現在的每一個行動中形成的。應付未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今天的事做得盡善盡美。把握住了現在,就是把握住了幸福的秘密。只有破除對過去和未來的執著,活在當下,才算是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諦。所以我們當家長的這一次就是修行,把握能把握的,剩下的交給老天。
推薦閱讀▼▼▼
· 《我和蚊子的愛恨糾葛》——「一米陽光杯」電寶寶勵志徵文大賽作品(一)
· 《一米陽光-喬恩重生記》——「一米陽光杯」電寶寶勵志徵文大賽作品(二)
· 首屆「一米陽光杯」電寶寶勵志徵文大賽正式啟動
· 【一米陽光病友群體簡介】
· 嬰兒痙攣症寶貝的治療之路——松松爸自述
· 第二屆一米陽光嬰兒痙攣症全國病友聚會圓滿落幕
· 一米陽光病友群線上公益直播課(一)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視頻腦電圖預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