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二世是成功的國王,但他的王后更成功

2020-12-12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從法國來的徵服王威廉一世當了英格蘭國王,開創了英國的「諾曼王朝」。從此,英國的王朝就在這個基礎上往下傳承,直到現在,但現在的王朝叫「溫莎王朝」。威廉一世還是諾曼第公爵,治理的地方包括英法兩國大片領域。

諾曼王朝的幾任君王

威廉一世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羅伯特、二兒子魯佛斯、小兒子亨利、小女兒阿黛拉。威廉一世死後,王位由二兒子繼承,即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綽號"紅臉威廉",他性格暴躁、打仗兇悍,但終生未娶,沒有子嗣;在他當國王期間,基本奠定了英格蘭收復甦格蘭的基礎;1100年,他在一次狩獵的過程中,詭異地死了,死於箭傷,也沒有查明是誰射的箭。

接替威廉二世的是威廉一世的小兒子、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史稱「亨利一世」。亨利一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國王,不過據說人品並不好。但在他當政時期,英格蘭收復了諾曼第和蘇格蘭。他有二個兒子和二個女兒,活下來的只有小女兒瑪蒂爾達。他對這個小女兒非常疼愛,打算把王位傳給她。1086年,亨利一世因為食物中毒而死,但是王位繼承出現了問題。

亨利一世死後,他的外甥、法國的布魯瓦伯爵的兒子史蒂芬跑來宣布繼承舅舅的王位,因為他母親是威廉一世的小女兒阿黛拉;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當然不同意,兩人就帶著軍隊打起來了,瑪蒂爾達失敗了;1153年,亨利一世的外孫、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已經長大成人,他率領軍隊登陸英格蘭,打敗了史蒂芬。畢竟是親戚,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史蒂芬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

1154年10月史蒂芬死了,亨利即位成為英格蘭國王,史稱「亨利二世」,開始了英國的「金雀花王朝」。實際上也叫「安茹王朝」。自此,統治英格蘭近百年的諾曼王朝被取代了。叫「金雀花王朝」是因為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喜歡在自己的帽子上插朵金雀花,叫「安茹王朝」是因為他們家的封地在法國西北部的安茹地區,他父親就是「安茹伯爵」。

亨利二世是一個渾身上下都是故事的國王。他給英格蘭帶來了統一和進步,也給英格蘭帶來了大片的法國土地,更給英格蘭帶來了百年的英法戰爭;他的婚姻奇特動人,他卻又四處留情,情人無數;他的兒子們個個豪橫,但對他都不很喜歡···總之,亨利二世是英國國王中的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今天主要講他。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

邱吉爾說:「亨利二世的偉大功績,就是他奠定了英國《習慣法》的基礎,後人只需在此上面添磚加瓦。它的圖案將有所變動,而外形卻總是維持不變的。」

亨利二世費盡周折好不容易接連班,當上了英格蘭國王。因為他又是法國的安茹公爵,當然地把法國一大片富饒的地區也帶到了英格蘭,這給法國和英國以後的百年戰爭埋下了隱患。英國就是個埋雷小能手,原來自古就有這個技能,還是給自己埋雷。

法國的安茹貴族很有名,很早前這個爵位是富爾克五世的,這夥計不是很安分,要出去闖蕩江湖,就把位置給了大兒子若弗魯瓦五世,自己跑到耶路撒冷,娶了耶路撒冷王鮑德溫二世的女兒梅麗桑德,養了好幾個有名的後代,他的孫子就是有名的鮑德溫四世,電影《天國王朝》裡的麻風病國王。按照那個時候歐洲貴族接班的法則,亨利二世是可以接鮑德溫四世的王位的。

按照邱吉爾的說法,亨利二世的最大功績就是制定了新法《習慣法》,又叫《普通法》。在這之前英格蘭在處理糾紛、判定罪與非罪,還是依據「神判法」,有點像跳大神搞迷信。比如把人扔到水裡,如果沉下去就是有罪、浮起來就是無罪;民事糾紛基本靠決鬥,誰贏誰有理,還有一個「決鬥法」。

面對這麼亂糟糟的社會情勢,亨利二世下決心改革,先從建章立制的司法改革入手,1163年,他開始制定新法,就是這部影響深遠的《習慣法》。這部法律體現了「法律來源於人民」的原則,確立了陪審團制度,擴大了王室法庭的權限,拓寬了進階貴族的通道,制約了大封建領主的特權,穩固了英格蘭王室的統治。

亨利二世在位期間,通過戰爭迫使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臣服。他又通過聯姻和對外戰爭,使英王控制的版圖空前擴大,除不列顛群島外,還佔領了歐洲大陸南起庇里牛斯山、北至法國大部分地區的廣闊疆域。

亨利二世花了4年時間,把英格蘭境內的貴族捋了個遍,確立了自己在王國中不可撼動的地位,他還恢復了對蘇格蘭和威爾斯的統治權,現在只剩下愛爾蘭好像還在掌控之外。實際上他早在1155年就有了攻打愛爾蘭的計劃,但因為剛剛上位,所以一時還沒有好的機會。

這一拖就到了1169年,他發動了對愛爾蘭威爾斯邊境地區的進攻,即使進攻,也是有一陣沒一陣的,因為亨利二世還有別的是要做,畢竟他是英格蘭國王,還是諾曼第公爵、阿基坦公爵和安茹伯爵,這些地方還有許多的事。因為在法國有著巨大的利益,亨利二世對自己封地附近的南特進行幹預,讓他弟弟傑弗裡當了這個地方的伯爵。

亨利二世還在英格蘭和教會發生了比較大的衝突,原因來自他的朋友、坎特伯雷大主教託馬斯·貝克特。這個主教當過財政部長,後來能當大主教,都是亨利二世對他照顧的原因,許多有修養的教士說他不適合當主教。但貝克特不這樣認為,他處處與國王作對,處處說自己是最適合當主教的人。不可避免的引起國王的不滿。

那個時候教士犯罪,都有宗教法庭審理,亨利二世從這裡入手報復主教,他在1164年宣布了一份王權高於教會的《克拉倫登憲章》,要求教士必須遵守世俗法律。貝克特為此和國王糾纏不清,一會同意、一會反對,後來乾脆跑到國外去了。

沒有主教在邊上,亨利二世清靜不少,但沒想到幾年後這傢伙又回來了,還是一如既往地和國王對著幹,甚至幹涉國王的王子加冕問題。亨利二世是真的煩不勝煩,他對自己的身邊騎士說:沒有人能讓我擺脫這個不安分的教士嗎?國王的話,騎士當然了解,沒幾天,這個愚蠢的教士就在教堂裡被刺殺了。但是亨利二世和教會的關係也徹底破裂。後來還是國王赤身向教皇請罪了事。

亨利二世的懺悔

亨利二世有四個兒子,他計劃大兒子亨利繼承遺產,即安茹、諾曼第和英格蘭;二兒子理察繼承王后的遺產,也就是阿基坦伯爵,這是一個法國南部的大區;三兒子傑弗裡將獲得布列塔尼;小兒子約翰獲得愛爾蘭。沒想到大兒子亨利於1183年不幸死了,三兒子傑弗裡也死於1186年,這讓老國王難受萬分,他又不喜歡強勢的老二理察,偏愛小兒子約翰。

實際上幾個兒子和王后關係很好,對亨利二世不好,主要因為亨利二世喜歡在外面找情人,好像還有不少私生子。王后對這些兒子抱怨國王,引起了王子們的反感,他們在後期不斷的造老國王的反,搞得老國王苦惱不堪,於1189年7月鬱悶地死去。

他娶了「歐洲中世紀最強的女人」——阿基坦的埃莉諾」,她擁有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大片領土和財富的唯一的繼承權、「法國第一富婆」、「法國皇后」、「英國皇后」、「獅心王理查一世和失地王約翰的母親「、」法國皇太后「、'歐洲皇家祖母」。

亨利二世的王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是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的女兒埃利諾,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她比亨利二世大了12歲。一開始她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王后,因為生不出兒子,1150年和國王離婚了。

緊接著她就嫁給了小自己12歲的諾曼第公爵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當了英格蘭國王后,她自然從法國皇后變成了英國皇后。說到底她就是個皇后的命。並且當了英國皇后,她接二連三地給亨利二世生了四個兒子,路易七世不知道會不會經常在廁所裡偷哭。

國王的老婆不愁嫁

實際上路易七世就是個奇葩,他從小的願望是當個大主教,從來就不想當國王,所以他在皇家修道院裡學習教義、神誡特別用心。但是,他哥哥菲利普卻早早死了,接班當國王成了他不能改變的命運。沒法子,在他父親的安排下,他只好一萬個不情願地接下這法蘭西帝國的王位;更讓他難受的是還要結婚生孩子,這讓他痛苦萬分。因為他是個禁慾的人,這男歡女愛在他那裡是邪惡的、骯髒的。

1132年,路易七世和與他同歲的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的女兒埃利諾結婚了,埃利諾家裡顯貴巨富,又美若天仙,但這個一心想當主教、堅持禁慾的國王卻痛苦萬分。但是作為國王,他又要為家族生出接班人才能算完成任務。可憐的路易每次和年輕貌美的王后同房都痛苦不堪,每次事畢他都到上帝像前痛哭流涕地懺悔,還要上帝保佑,讓皇后趕快生個兒子,這樣他就不用再進皇后的臥室。

但是,上帝好像偏要折磨他,結婚七年,路易懺悔哭求了無數回,皇后才生了個女兒;路易只能捏著鼻子,接著和皇后研究怎麼才能生兒子。每次研究完,路易還是要痛哭、懺悔、求兒子。1150年,埃莉諾皇后又懷孕了,又生了個女兒。路易七世不幹了,堅決要求離婚。終於,這段19年的王室奇葩婚姻走到了盡頭。

禁慾的路易七世

皇后也沒有任何留戀,實際上她也受夠了路易七世的怪癖。在十字軍東徵時,她就和別人傳出許多事,讓路易七世妒火中燒。在王宮裡,她早就對那個常常進宮的十七、八歲的諾曼第公爵、安茹伯爵產生了興趣,兩人眉目傳情很久了,年齡不是問題。她還被這個少年推到在床上過,那是幸福的時刻。

離婚後的皇后火速嫁給了19歲的亨利二世,她雖然比亨利二世大了一輪,可她帶給了亨利二世富饒的阿基坦公國和阿基坦公爵的爵位。這時的路易七世緩過神來,這富饒遼闊的阿基坦公國可不能丟。他向亨利二世宣戰。亨利二世雖然年輕,還沒有當上英格蘭國王,但也不是好惹的,正是年輕氣盛火氣大的歲數,一頓猛打,把路易七世打得丟盔棄甲。更讓路易七世受不了的是,皇后嫁給這個小夥子後,接二連三地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這下尷尬了,當時離婚時,路易七世的理由就是皇后生不出兒子。

亨利二世雖然娶了埃莉諾,他在外面可從來沒閒著,有許多的情人相好。儘管埃莉諾很強悍,但她對這個小自己12歲的丈夫很寬容,還幫助撫養亨利二世不斷出現的私生子。到1166年12月,埃莉諾生下了她和亨利二世的第八個孩子約翰後,她與亨利二世實際就是分居狀態。好在埃莉諾自己就有公爵頭銜,有自己的領地和宮殿,她也有大把的追求者,所以她的生活裡從來不缺詩和遠方。

埃莉諾王后

其實埃莉諾王后是有底線的,畢竟國王娶她時,自己已經徐娘半老,所以國王花心她能原諒,玩唄,誰沒玩過似的。但是動了真情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王后當年在耶路撒冷對武士雷蒙德動了真情,差點踹了路易七世和武士雷蒙德私奔。所以王后時刻注意著,國王玩再多的女人都沒有關係,生了私生子也可以幫著撫養,但不能動真情,這是底線。

偏偏有個叫羅莎蒙德的女孩讓亨利二世動了真情,她是國王手下一個騎士的女兒,據說是通情達理、多才多藝還風情萬種。當然,如果不是美麗加優先,國王也不會愛上她。1165年到1174年這十年間,每當埃莉諾王后不在英國的時候,亨利二世就會在各種場合帶上羅莎蒙德,儼然女主人的樣子,這讓王后很不爽。她找來幾個兒子,向他們傾訴國王的花心和這麼多年的種種。這些兒子本來就和王后關係好,一下子就炸了,一個個要找亨利二世理論。

亨利二世與幾個兒子關係不好,很大原因來自於此。羅莎蒙德在社會壓力下,到修道院當修女去了,如同我國出家當尼姑,後來不明原因死在了修道院。埃莉諾王后與兒子一起反對亨利二世,亨利二世一氣之下,把埃莉諾王后逮住關了起來。不過說時關,實際上就是軟禁。為了不讓幾個兒子找到王后,國王不停地變換地點。這一關就是十五年,直到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

無疑,埃莉諾王后是個成功的女人,她當了兩個國家的王后,養的兒子先後擔任英格蘭國王。她一生歷盡大風大浪,1204年4月,83歲的王后終於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愛恨交織的一生。實際上,她對這個比自己小12歲的丈夫還是比較愛的,雖然他把自己關了15年。

埃莉諾王后被埋葬在她的丈夫亨利二世和她的兒子理察一世中間,她死後還被兩個愛她的偉大國王包圍著。

相關焦點

  • 小亨利自稱為英格蘭國王,為什麼就成為腓力二世新的較量對手?
    路易七世國王長期患病,最後遭遇了一連串令他軀體癱瘓的中風,於1180年9月18日去世,享年六十歲。路易七世的十五歲兒子在前一年被加冕為共治國王,現在正式登基,稱為腓力二世。突然間,亨利二世不得不與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而不是比自己年長十歲的男人締結條約、制定政策。腓力二世比亨利二世最年長的三個兒子都要小,比約翰只大幾個月。對這個少年國王來講,亨利二世簡直是來自另一個時代的人物。
  • 宮女打敗髮妻成為王后,最終卻被國王拋棄,還被送上斷頭臺
    無論古今中外,小三奪嫡,搶走王后地位的事很少有成功的,例如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雖然她成功讓亨利二世和第一任妻子離婚,自己成為英國王后,可是最終她還是以悲劇收場。三、國王一意孤行和王后離婚,宮女當了王后亨利八世的結髮妻凱薩琳王后生了很多孩子,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公主成活,其它都夭折了,而英國是不準國王的私生子即位的。亨利八世一直為繼承人發愁,所以他就決定和凱薩琳王后離婚,娶他心愛的美人安妮博林為王后。
  • 從「叛國者」之子到國王:「享樂主義者」查理二世的成功之路
    英國再次陷入混亂陰霾之中,保王黨逐漸佔據上風後,國會公開聲明支持君主制,贊成王室復闢,保王黨將領喬治·蒙克開始積極奔走,迎請查理二世回國登基。雖然喬治·蒙克是個不折不扣的君主專制主義者,誓死效忠國王,但他在革命形勢高漲時曾成功混入資產階級陣營,還在克倫威爾執政時擔任第一次「英荷戰爭」艦隊司令。
  • 國王好男色,憤怒的王后用燒紅的鐵叉捅入他的菊花!
    梅爾吉布森飾演的主角威廉華萊士可謂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面對英格蘭人的壓迫,大吼一聲Freedom,帶著一幫不穿底褲的蘇格蘭漢子與英格蘭國王的軍隊死磕。肉搏場景非常之嗨,沒看過的朋友推薦看看。電影裡面英格蘭老國王愛德華一世則是個陰險深沉的傢伙,總是一副奸雄狀。他的繼承人則跟老爺子大相逕庭,陰柔氣息較重,只喜歡和同性愛人廝混,老爺子一直看他不順眼。
  • 亨利八世會不會後悔殺了王后安妮·博林?
    安妮人頭落地的那一刻,亨利八世早已等不及對外宣布安妮·博林的死訊。帶著這一個消息,他馬不停蹄地奔向自己的新歡,簡·西摩。他在安妮死後十天,迎娶了第三任新王后。在安妮被逮捕進入倫敦塔的那一刻,亨利八世就已經把她拋之腦後了。
  • 美貌公主的父親和三個哥哥都是法國國王,她的丈夫也是法國國王
    瑪格麗特又譯為「瑪戈」,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后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她的父王駕崩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 亨利五世決定徵服法蘭西
    1415年8月英法戰爭(百年戰爭第三階段)重新爆發之前,更迫切需要外援的勃艮第黨與英格蘭達成秘密協定,英軍登陸法蘭西時勃艮第保持「中立」。同時,亨利五世仍然假裝與奧爾良黨談判,掩飾自己的戰爭準備。英王理察二世遇害後留下年僅10歲的小王后瓦盧瓦的伊莎貝拉,亨利四世曾試圖說服她嫁給自己的太子,如果這樁婚事談成,未來的君主娶前朝王后有助於強化蘭開斯特的合法性,亨利五世也便成為法蘭西查理六世的女婿。
  • 她就當了一年王后就病故了,卻為國王完成了夢寐以求的願望
    1536年,宮女簡西摩和國王亨利八世舉行了婚禮,成為新王后,但是沒有舉行正式加冕的儀式。因為亨利八世想等到簡西摩生下兒子再舉行一場盛大的加冕禮。亨利八世實在是太想生兒子。善良的王后簡西摩是一位仁慈的繼母,她善待亨利八世的兩個女兒瑪麗公主和伊莉莎白公主,她和安妮博林有天壤之別,安妮博林虐待第一任王后後凱薩琳的女兒瑪麗公主。簡西摩認為,亨利八世和第一任王后凱薩琳的婚姻是合法的。亨利八世不應該宣布第一任王后的女兒瑪麗公主為私生女,更不應該廢除瑪麗公主的繼承權。
  • 在亨利二世加強中央權力的改革中,佔至關重要地位的是司法改革
    混亂時期1135年亨利一世死後,王位的繼承人有兩個可能的人選:他的女兒瑪蒂爾達,即安茹伯爵亨利·若弗魯瓦的妻子;他的外甥布盧瓦伯爵史蒂芬。在王位爭奪戰中,瑪蒂爾達和她的丈夫安茹伯爵試圖謀求英格蘭的王位,但史蒂芬獲得了英格蘭貴族的支持。史蒂芬的弟弟作為主教不僅給予他財政支持,而且為其贏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倫敦市民也支持史蒂芬。1135年,史蒂芬被選為國王。
  • 亨利八世處決王后博林的細節曝光:不讓用火刑是國王的最後仁慈?
    安妮·博林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她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之母,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被處決的王后。安妮·博林原本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任王后凱薩琳的侍從女官,為了與博林結婚,亨利八世讓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安妮·博林在1533年1月與亨利八世秘密結婚,5月被宣布為合法妻子。
  • 此人原本是法國公爵,趁英國內亂帶兵入侵英國,成功當上英國國王
    現在小編要講述的這個歷史故事,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法國公爵,但是他野心之大,趁著隔海相望的國家英國發生內亂的時候,親自帶兵入侵英國,結果他成功從法國公爵變成英國國王。這位法國公爵就是威廉一世,由於他成功徵服英國並當上英國國王,得到綽號「徵服者威廉」,他所建立的朝代史稱諾曼第王朝。
  • 英格蘭歷史上最年幼的國王——亨利六世
    幸好12月6日英格蘭傳來喜訊,王后在溫莎城堡誕下一名男嬰,這是國王艱苦軍旅生涯中最感欣慰的事情,他立即下令將消息傳布全軍,與將士們共同分享喜悅,並給兒子起名為亨利。但直到辭世,他從未與這唯一的孩子見過面。
  • 查理六世在王后陪伴下與亨利五世籤署《特魯瓦條約》
    奧爾良黨不能容忍王后的調和政策,他們將王后囚禁在圖爾,沒收她的財產,剷除她的親信,將她與自己的孩子和侍女們隔離,迫使王后逃到勃艮第黨一邊與之結成同盟。此時法蘭西形成奧爾良黨擁戴王太子,勃艮第黨支持王后的對峙局面。
  • 從亨利八世的6任王后和賭王何鴻燊的4房太太,看透婚姻的本質
    姐姐是亨利八世的情婦之一。妹妹安妮更加年輕貌美、工於心計。他曾跟一位伯爵訂婚,然而,當她發現自己有希望成為王后時,就千方百計地解除了婚約。安妮很懂得欲擒故縱,她並沒有急切地爬上國王的床,而是刻意和亨利保持一定距離。
  • 書摘|以不朽上帝的名義,亨利八世究竟殺了多少人?
    亨利八世於1513年第二次入侵法蘭西。這次他御駕親徵,凱薩琳王后留守,作為攝政者監督針對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的新戰事。他的兄長被抓獲並遣送回國之後,他流落到匈牙利王國的布達,在烏拉斯洛二世國王的保護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烏拉斯洛二世給他一筆年金(一直到1516年),並確保備受挫折的英格蘭國王抓不到他。理查在經濟上穩定,並且天性好戰,在沙場揚名立威,在義大利北部、法蘭西南部和西班牙半島若干動蕩的王國和封建領地不斷廝殺。
  • 瑟曦·蘭尼斯特的原型:爭強好勝的紅玫瑰王后
    奈何老天故意作弄,亨利五世比查理六世小18歲,等到法王駕崩後戴上法國王冠原本毫無懸念,但他36歲英年早逝(1422年8月31日),而查理六世比他晚逝一個多月。所幸亨利五世留下遺腹子,就是一生下來就戴上英法雙王冠的嬰兒國王亨利六世。
  • 王后廢掉丈夫擁立兒子為國王,可是兒子卻殺掉了她最親密的人
    這個加冕禮是屬於國王和王后,還是屬於國王和寵臣?伊莎貝拉的哥哥查理王子和叔叔都勃然大怒,痛罵愛德華二世,憤然離席,揚長而去。但可氣的是,愛德華二世將伊莎貝拉的嫁妝和叔叔的禮物一部分轉送給加維斯頓,十二歲的小王后伊莎貝拉特別生氣。為什麼愛德華二世會這樣?當然是有原因的。
  • 她7歲嫁給國王,喪夫後拒絕嫁給殺夫仇人的兒子,後來19歲病故
    法國宮廷要求伊莎貝拉王后返回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當然不同意,他想讓伊莎貝拉王后應該嫁給他的兒子,未來的國王亨利五世。 但是伊莎貝拉王后堅決拒絕了,她深愛自己的丈夫理查二世,她開始為亡夫理查二世哀悼,根本不理亨利四世的要求。 1401年8月,亨利四世同意讓伊莎貝拉王后回法國,但是留下了她的嫁妝。1406年,亨利四世還是建議伊莎貝拉嫁給他的兒子,但被法國宮廷拒絕。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無地王約翰是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國王,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徵服了法國的一半地區,使半個法國成為英國的領地。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室內鬥
  • 法國朝代的滅亡巧合:所有朝代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三兄弟
    卡佩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 瓦盧瓦王朝最後三位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 波旁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 事實上,沒有什麼冥冥中早已註定的歷史,法國朝代出現這種情況,純粹就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