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廊坊市一位網友通過微博發帖,吐槽乘坐公交車時遇到的鬧心事兒:乘客身體不便從後門上車,家人從前門為其刷卡,但被司機要求下車後再從前門上車。吐槽引發各方爭議,有人認為特殊情況應特殊對待。也有人認為,規矩是社會秩序的保障,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
據網友微博吐槽:1月12日下午2是30分許,在廊坊三河市文化大廈公交站,一名身體不便的乘客從後門上了一輛302路公交車,家人從前門上車並為其刷卡。該乘客當時已經坐在座位上,但被公交車司機要求下車,然後再從前門上車。該乘客稱身體實在難受,想讓公交車司機照顧下,但公交車司機堅持讓該乘客先下車再從前門上車,否則就拒絕開車。交涉中該乘客情緒崩潰,下車後離去。
該網友認為,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已經上去了並且刷卡了,也沒有打擾到別人,公交車司機應當通融照顧下。
不過,該網友的吐槽引來各方爭議,有人挺人情,有人挺規矩。挺人情一方認為,制定的規矩只適合一般情況,但凡事都有特殊情況。有些規矩的制定,恰恰是沒有考慮到特殊情況。比如坐輪椅殘疾人乘坐公交車。再比如,放學的孩子公交卡丟了也沒零錢,是不是就該讓孩子下車步行回家?還是改天再把錢還上?再嚴格的規矩,也不能脫離開「人」這個中心。
挺規矩一方則認為,一行有一行的規矩。公交公司制定前門上、後門下的規矩,是有充足現實原因的。而且公交車上有監控,後門上乘客的話,司機會受到處罰。每個人自覺遵守規矩,社會秩序才會井然有序。不能因個人特殊原因而破壞規矩。如果動輒以特殊理由破壞規矩,規矩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如果該乘客行動不便或身體難受,可以改乘計程車等交通工具。
對於這件事兒,你是怎麼看呢?(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