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娃娃」生命停留在8歲:父母的利慾薰心,終究害了自己兒子

2020-12-12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還記得,那個在2012年的春晚舞臺,作為"龍寶寶"亮相的鄧鳴賀的嗎?為長得可愛機靈,而且和大家掛的年畫上面的喜慶娃娃長得很像,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年畫娃娃"。

這個真人版的年畫娃娃其實還是個有戲曲天賦的孩子,從三歲起他就開始對戲曲感興趣,並且開始登上許多大舞臺,而且也逐漸有著越來越大的名氣,隨後也成為火遍全國的"真人版年畫娃娃"。

鄧鳴賀的走紅對他來說無疑是個悲劇,因為在這之後,他的父母開始讓他接各種商業活動,為兒子安排了許多行程,卻忘了,他還只是一個只有幾歲娃娃。

後來,在六歲的時候,這個年畫娃娃被查出患上了急性的白血病,經過了五次的治療,堅強的鄧鳴賀的病情出現了好轉,醫生也告誡父母不要讓他太過勞累,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因為這病雖然治好了,但也有復發的風險。

但是,看到兒子有好轉了,父母又開始安排他接了很多的活動。直到8歲那年,這個"年畫娃娃"的生命卻永遠地停止了,父母的利慾薰心,終究害了自己兒子。

"啃小"現象,令人寒心

社會上或許有不少的啃老行為,我們都嗤之以鼻,但是還有不少父母,是利用自己的子女做來賺錢的,我們稱之為啃小族

這些父母不顧自己的孩子的童年,把他們培養成為賺錢的工具,然後推他們出去接活兒,讓他們賺錢養家。

比如說一些父母會讓孩子去當童模,去接廣告,把孩子當成搖錢樹,甚至看著有巨大的利益可圖,還會為了讓孩子賺更多的錢,完全忽視孩子的上學和教育問題。

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父母給孩子安排適當的活當做人生歷練,讓孩子長長見識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孩子身上,未免太令人心寒。

父母的利慾薰心,終究害了孩子

父母的利慾薰心,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大的傷害。

首先,父母的這種啃小行為,會讓孩子失去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別的孩子在這個年紀裡面可以享受到童年的快樂,而被迫出去賺錢的孩子只能接受著父母安排的各種活動,他們或許是不開心的,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壓迫。

其次,父母的這種利慾薰心的行為還會讓子女丟失了學習的機會。在該上學的年紀逼著孩子去賺錢,恨不得孩子可以為家庭賺取更大的收入,但是孩子畢竟還小,需要接受教育。如果父母因為錢而讓孩子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樣只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因為孩子不可能會一直以同樣的形象被許多觀眾喜歡,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發展和進步,需要學習,才能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

最後,父母的啃小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是每個父母都應該關注的焦點,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就罔顧孩子的健康,讓他們奔奔波波去賺錢,太大的壓力和太忙碌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健康出現很大的問題。等到孩子的身體搞壞了,父母后悔都來不及。

父母應該知道,孩子在什麼階段應該做什麼事,父母也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父母不能因為一己私慾毀了自己的孩子,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和決定自己的人生。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鄧鳴賀:春晚「年畫娃娃」,8歲因重病去世,妹妹也成小童星
    引言以前過年,家裡都會貼年畫,年畫多種多樣,其中有一個娃娃很常見,這個娃娃圓頭圓腦、白白胖胖,穿著紅肚兜,眉間還有一點紅痣。大家管這個娃娃叫「年畫娃娃」,那時候要誇一個小孩子可愛,都會說一句「就像年畫娃娃似的」。
  •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全因母親一句話,網友稱:童子命
    他們對待表演如一而終,從未發生改變,只能說他們都是幸運的,而「年畫娃娃」卻是極其不幸的。你是否還記得春晚舞臺上有一個頂著「桃心頭」,身穿紅肚兜,仿佛就是是從畫中走出的「年畫娃娃」,他就是鄧鳴賀。鄧鳴賀3歲登臺,6歲上春晚,看上去風光無限,可是他的生命定格在8歲,當網友了解到其中緣由後紛紛感慨:童子命其實鄧鳴賀淪落到這樣的地步跟他的父母有著密切相關的原因,2006年鄧鳴賀出生在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普通縣城中。
  • 年畫娃娃鄧鳴賀8歲離世,生前一直做父母搖錢樹,網友稱:童子命
    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是,他在4歲的時候就進入了《梨園春》,6歲的時候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並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令人惋惜的是,他在8歲時就去世了,還被觀眾們稱為「年畫娃娃」,他就是——鄧鳴賀01.由於他的父母工作忙,父母就把他交給了他的奶奶爺爺照顧,他的爺爺是當地一家著名歌劇院的琵琶手,鄧鳴賀從小就受到戲曲的影響,並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鄧鳴賀4歲時,就被家人送到河南的一所藝術學校學習豫劇,在學校內被老師發現他的天賦,並成為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
  • 當年在春晚走紅的「年畫娃娃」鄧鳴賀已走5年,唯一妹妹現怎樣了
    相信大家過年的時候都見過年畫娃娃,這種和對聯一樣張貼在牆上的裝飾藝術,從2000年前的漢代便開始初具端倪了。到了北宋時期,伴隨商業和手工業的成熟,年畫的樣式也多了起來。在題材這一塊,古人顯然更偏愛趨向美女、戲曲、娃娃這種展現闔家歡樂和生活娛樂的主題,年畫娃娃便應運而生。
  • 「年畫娃娃」:哥哥已逝去8年,妹妹活在當下,不負韶華
    他曾是家人引以為傲的戲曲天才,他曾是前輩眼中天賦異稟的「梨園小戲骨」,曾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妹妹的榜樣,他便是當年大半個中國的「年畫娃娃」——鄧鳴賀。癸巳蛇年,除夕之夜,鄧氏兄妹身著紅襖,手拿福字,稚嫩的童聲,粉雕玉琢活似年畫娃娃的面龐,使得鄧氏兄妹為大眾深深喜愛。自此,鄧鳴賀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鄧鳴賀:幼年習得曲藝成,梨園春色別樣紅鄧鳴賀的年畫娃娃形象深入人心,但鮮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位「梨園小戲骨」。
  • 女兒兒時的天真模樣如何成了家喻戶曉的年畫娃娃
    張大昕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知名年畫家,其筆下大量年畫幾成當時專屬的文化符號。而張大昕畫筆下的「年畫娃娃」原型正是女兒張弛。兩場同日舉行的畫展如同兩代人傳承的跨時空對話,「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走訪了張大昕的女兒、畫家張弛,以她的記憶呈現張大昕先生的「三個世界」——年畫世界、山水畫世界和生活世界。
  • 天津楊柳青年畫:年畫娃娃抱的是條什麼魚?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馬上「臘八」了,家家戶戶該進入置辦年貨的日子了,擱以前,年畫在每家必不可少,貼上年畫預示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說起年畫,就必須提到天津楊柳青,因為楊柳青的年畫名氣太大,製作精美,傳承有序,即便如今貼年畫的人少了,可過年前送人一張楊柳青的年畫,依舊是件喜慶開心的事情,拿得出手。
  • 「年畫娃娃」火了,小臉肉嘟嘟,網友:家長就餵了個臉?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肉嘟嘟的小臉蛋兒,軟乎乎的小手和小腳丫……像這樣一個長得跟年畫娃娃似的白白淨淨的小寶寶,有誰見了會不喜歡呢?這不,前段時間萱爸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年畫娃娃」,小傢伙就是憑藉著自己的肉臉蛋兒走紅網絡的。
  • 小網紅6歲開始化妝,身高停留在10歲:父母的「放縱」害了孩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人為了美麗會非常花心思來打扮自己,有的人為美麗會花高價去整容,也有的人會選擇化妝這種低成本、簡單、短時間能出效果的方式來美化自己。這種現象在成人之間非常常見,但是對於兒童就未必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做法了。
  • 當年紅遍大半中國的「年畫娃娃」,已逝去8年,唯一妹妹後來如何?
    這是一首流傳在民間的經典童謠,在8年前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一位4歲的「年畫娃娃」將這首作為春晚開場童謠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這位「年畫娃娃」瞬時間成為大眾目光的焦點,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紅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就是眾多國人心中的那個小福娃鄧鳴賀。
  • 「巨嬰」兒子33歲了還離不開母親,別綁架式育兒了,會害了孩子
    明明已經成年,但是心理水平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就像一個沒斷奶的娃娃一樣。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與處理,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巨嬰」。就是讀大學,媽媽都會跟著兒子在學校外面租房子,照顧起兒子的生活起居。2、父母把孩子培養成巨嬰,最終害了自己,也毀了孩子以前曾看過一條新聞,在上海的某處街頭,一個年紀很大的阿姨,被一個30歲的中年男人抱起來狂甩。阿姨掙扎,這個男人就將她按在了地上,然後拿衣服抽打她的頭部。
  • 他將Q版「年畫娃娃」搬上文創舞臺,讓非遺 「潮」起來!
    首創於明末,鼎盛於清朝的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的"楊柳青年畫",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成為西青的名片、天津的名片,甚至中國的名片。一提到「楊柳青年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色彩豐富,或憨或嘎、或靜或動的大胖娃娃。這些代表著生命繁衍,寓意著美滿吉祥的娃娃,在張榮章手中變得表情更生動、動作更俏皮了。
  • 大張偉說喜歡年畫娃娃一樣的胖女生,看到他老婆正臉後,我信了!
    並且劉迎也完美符合大張偉對另一半要求,劉迎是那種白白胖胖的女生,個子不高,正臉很有福相,就跟年畫娃娃一樣憨態可掬,年紀還比大張偉大幾歲。這兩個特點正是大張偉描述過的理想型的特徵:像年畫娃娃一樣、大三歲。大張偉說過很多次自己喜歡胖女生,但是外界總以為他在開玩笑,現在看他老婆的照片,不少網友直呼:我信了!
  • 父母對兒子早戀的放縱,害的不僅僅是兒子
    「我們家是男孩兒不吃虧」,這種言論其實在很多家有男孩的家庭已經根深蒂固了,但其實父母在這等事情上沾沾自喜,往往害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1)對男孩早戀的放縱,毀的可是三代人的未來。父母對此並未進行正確的引導,反而認為「我們家是男孩兒反正不吃虧」,就這樣孩子的行為被持續放縱著。孩子進入初二的時候,領回了一個已經懷孕的女生,雙方父母也是夠奇特,竟然商議著讓兩人輟學在家先把孩子生下來再說。兩個不足十四歲的孩子,自己都還是孩子,卻生下了孩子。
  • 郭春奎:讓東昌府木版年畫煥發活力
    郭春奎在刻版 孫叢叢/圖 今年70歲的郭春奎來自山東省聊城市,是東昌府木版年畫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郭春奎年輕時曾在當地一家印刷廠工作,主要負責印製糖果、點心等包裝用紙,出於工作需要,他拜師於東昌府木版年畫第五代傳人欒喜才、欒喜魁兄弟門下,潛心學習刻版技藝。 東昌府木版年畫始於明末清初,其繁盛時,年畫作坊遍布聊城堂邑、陽穀、東阿等20多個城鎮或鄉村,種類多以神像為主,涉及娃娃壽星、戲曲人物、歷史故事、風光景色等眾多題材。
  • 在摒棄多子多福觀念的今天,楊柳青年畫之娃娃畫該如何傳承?
    上圖這幅《五子奪蓮》是嶺南版小學二年級美術上冊的第一課內容中的一幅年畫,這幅年畫的寓意是多子多福。畫面中五個娃娃姿勢各不相同,配景是蓮蓬,左邊四個娃娃相對緊促,右邊是單獨一個娃娃,這個娃娃為了讓構圖重心不偏不倚,他手上的蓮蓬較多,使整個畫面處於平衡的位置。年畫中的娃娃多為動,配景則是靜,動靜結合,畫面豐滿且生動,又不失整潔。動靜和主賓結合,整體構圖特別注意虛實、疏密、簡繁關係的處理。
  • 年畫上畫的人是誰?他的一生無可挑剔,五福聚齊
    一年又一年,在新年來臨之際,大家都會提前準備對聯,窗紙,年畫等。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中國的民間藝術,在清光緒的年間,開始正式成為年畫,被大家喜愛。在新年的時候張貼年畫,裝飾家庭環境,代表著來年的吉祥寓意。年畫最開始是起源在漢代時期,到了唐宋時期開始發展,到了明清開始盛行開來。
  • 12歲兒子依舊與母親同睡,導致夫妻分床,是愛還是害
    雖說母子情深,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分寸,要知道什麼是害,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她兒子今年12歲了,上小學6年級,至今還沒有和媽媽分床睡,因為孩子大了,一張床睡不下三個人,所以小田選擇和老公分床了。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夫妻經常吵架是否與分床睡有關係,但我個人覺得夫妻長期分床必然影響感情。我問過她,兒子這麼大了為什麼不分床,她說她提出過幾次,每次兒子都是以暴力、絕食、甚至逃學來威脅她,最後都是她妥協。
  • 「我的孩子=我的身體」,「越界」的親子關係,終究坑了自己孩子
    一位17歲的高二女生,在節目中直言自己最大的煩惱就是自己的爸爸和自己太過親密,在平時生活中,父親總是會不經意間摸她屁股,甚至在女兒洗澡的時候推門進入,說要幫女兒洗澡,即便女兒表示拒絕,這位父親還是沒有停止他的行為。
  • 4歲兒子發脾氣說「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老愛怪別人?
    兒子4歲半了,平時性格也還不錯。這天卻因為自己搭的積木倒了,而崩潰大哭不停地衝我發脾氣。事情是這樣的:他在地墊上玩著積木。但由於地墊是軟的、不固定會移動。所以他搭的積木,不是很穩。看著倒下的積木,兒子大哭起來,生氣的大聲說:「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