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偷換講稿抨擊教育 老師:冷靜,還要高考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江蘇高中生偷換講稿 在3000名師生面前「討伐教育」

  杭州學生說:他很勇敢很男人;老師說:冷靜,先把書念好

  4月9日上午,江蘇啟東市匯龍中學的周一晨會講話,主角是高二學生江成博。他把之前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換掉,當著3000多師生的面,表達了自己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的不滿,抨擊父母強加給自己的「所謂理想」。

  江成博「討伐」中國教育制度,在網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很多網友說他就是「皇帝新裝」裡那個大聲嚷嚷的小孩,對他表示激賞。也有人勸他,中國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孩子,發完牢騷還是繼續上課吧,這是現實!

  引發他這次演講的是一本書,《我絕不原諒—— 一個90後對中國教育的批評和反思》。記者昨日聯繫上該書作者鍾道然,昔日特立獨行的90後大學生,卻選擇了沉默。出版社說,此書將不再加印。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周一晨會上突然發飆

  在不少老師眼中,江成博是一名成績不錯,落落大方,還熱衷參與社會活動的好學生。他的那場「突然」發飆,讓在場的師生所料不及。

  從短短5分鐘的演講內容看,江成博是精心準備過的,也是有感而發的。

  「這種變味的教育,學了能有什麼用呢?就是考上大學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

  「我們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學校也不該把我們當成追求升學率的工具!」

  這樣犀利的言辭,引起了很多高中生的共鳴,現場不少同學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此事一出,學校也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當地教育部門明確表達了不滿。事發後,匯龍中學認為江成博的演講,「言論不當,用詞過激」,已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沒有對他進行處分。

  網上對此事討論熱烈,網友評論說,「正是這樣的孩子,給中國教育的未來留了一點希望。讀同一本書,不同的人就應該能夠產生不同的理解;做同一份工作,不同的人就應該能用不同的方法;過同樣的生活,不同的人應該能夠演繹不同的人生……」

  他這幾天正在看90後鍾道然的書——

  《我絕不原諒》的作者,不肯就此發表評論

  能當著全校師生面在周一晨會上演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榮譽。在老師眼中是好學生的江成博,為啥在這種場合突兀地表達心聲?

  據江成博的老師介紹,小江稱自己最近看了一本「90後」大學生鍾道然的書《我絕不原諒》。這本書對當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批評和反思。對書中的言論,小江深有同感。

  《我絕不原諒》是今年新出的一本書,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大三學生鍾道然,他對應試教育發出了痛訴。

  鍾道然從小就是個讓家長驕傲的孩子:成績很優秀,基本沒上過補習班。從人大附中畢業,考入人民大學,他的人生順風順水。

  但鍾道然對中國的教育非常不滿,進入大學後,他開始了艱苦的寫作過程:退了大二大部分專業課,專心寫書,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類選修課學習。

  他在《我絕不原諒》書中說,小學拿走了獨立價值觀,中學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學拿走了理想夢想,自此以後,我們的腦子裡面什麼都沒有。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鍾道然,但曾特立獨行的鐘道然對於記者的提問選擇了沉默。他說,「我已經看過這個新聞,關於此事和我的書,我不方便說。」

  昔日叛逆的鐘道然,此刻語調平和。他婉拒了記者的採訪要求。「只要是媒體的,我都是這個態度,不方便說。」

  鍾道然沒有向記者述說他承受的壓力,但該書的出版方三聯出版社,則明確地告知記者,這本書他們不再加印了。

  學生叫好,這同學很勇敢

  老師說要冷靜,還要高考呢

  記者聯繫了杭城幾所重高的學生和老師,他們對此事反應不一。不少學生為江成博叫好,而老師在理解學生的同時,還是希望學生要冷靜。但他們都不希望透露自己的名字。

  一位姓吳的高二學生說,他覺得江成博很勇敢,「當著全校師生這樣說,絕對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平時私下裡也會抱怨,說當下的教育太死板,拼考試,扼殺了創造性和個性。但一般人不可能在這種場合下說出心裡話。真的,他很勇敢,很Man(男人)。」

  另一位姓黃的高一女生,對江成博的話也比較認同,「我們這一代學生,肯定都有這樣的抱怨,即使成績好的學生,也很痛苦。但我們的這種吶喊,是不管用的,誰都知道中國教育有問題,但改不了。」

  而對老師來說,學生發發牢騷很正常,但不能一味抱怨,還是需要冷靜,把書念好。

  「高考還在,分數還是很重要,發牢騷加不了分,權當減壓吧。學生的重心還是學習,進了大學再抨擊,也還來得及哦!」一位重高語文老師這樣說。

  也有老師對江成博發表觀點的方式與場合不認同。

  杭州高級中學的李軍良認為,學生可以有表達觀點的自由,但換掉原稿這件事,值得商榷。

  「周一晨會演講,是學校給予學生的一個展示平臺,這是一種很單純的誠信活動。如果有代表大多數人的合理想法,江成博同學完全可以與校方商量而行。但如果自己都不講誠信,反而利用了學校的組織活動,就是不成熟的做法了。再說,還有其他途徑的,比如利用網絡等。」

  杭二中校長葉翠微認為,對這樣的事件,學校應該要冷思考。「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出現這樣超常態的反應,要及時給予引導。學校裡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天不會塌下來,關鍵在於善待、理解和引導學生,要有包容心。」(記者 梁建偉 記者 梁建偉/文 楊可威/繪)

相關焦點

  • 高中生國旗下演講抨擊教育 講稿「原文」現網絡
    ,把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悄悄換成另外一篇抨擊教育制度的文章,由於語出驚人,引起一片譁然。昨天,網絡上流傳著該學生的演講稿原文,稿件內容表達了自己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的不滿,抨擊父母強加給自己所謂理想,演講稿也受到網友的好評。記者核實發現,網絡演講稿與原稿有出入,並非真正的原稿,而教育專家則表示,一個高中生說出這樣的話,也許觀點上會有所偏激和幼稚,但社會應該以寬容之心去包容,而孩子在演講稿中提到的一些問題,也確實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反思。
  • 高考故意考零分,在試卷上抨擊高考制度的蔣多多,現狀如何?
    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這位學子只考了文綜零分、總分114分的成績,而登錄熱搜的原因究是在高考試卷上抨擊高考制度,訴說了她對目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要知道,經歷了千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在經過無數時代的改革之後,已經成為了豪門或是寒門公平角逐未來的一項標準制度。它關係著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未來,還是眾多學子,千千萬萬家庭的未來。寒窗苦讀數十載只為一朝試劍高考上,並不是一個人在試卷上的抨擊就能否定它的存在意義的。
  • 千萬別給偷換演講稿的學生過多的壓力
    >中國文明網   4月9日上午,江蘇省啟東市匯龍中學舉行升國旗儀式時,一名高二學生在國旗下發表講話,將之前老師「把關」過的演講稿,悄悄換成另外一篇抨擊教育制度的文章
  • 「洋高考」大揭秘 看看國外高中生怎樣高考
    韓國    「比死刑還要殘酷」  在重視學歷的韓國,名校畢業生在就業和婚姻上都有更多的選擇,因此,一年一度的韓國高考被媒體形容為「比死刑還要殘酷」。  韓國的高考都是在每年12月舉行,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錄取率只有50%。
  • 大學老師梁曉聲:每一堂課的講稿都有七八頁紙
    大學老師梁曉聲:每一堂課的講稿都有七八頁紙 在這些基本的職業準則之外,作家梁曉聲在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擔任老師的身份,有些像推銷員。  他總要花很長的時間調查、了解學生的個人願望是什麼,在評論還是在創作;還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們學習中文的意義。他要求學生首先清楚中文系學生的基本能力是什麼,這種能力對邁出校門後的職業選擇有什麼幫助。  2002年調到北京語言大學,十年來,梁曉聲每年都會重複「推銷關」。
  • 對「高考工廠」的抨擊,一場教育理念的「黑命貴」運動
    伴隨著每年的高考,都會有一場持續兩個月左右的輿論「盛宴」。從高考前的各種預測,到高考時的奇人軼事;從放榜時的牛人刷榜,到投檔線後的志願「撿漏」…雖然每年輿論的關注點都各不相同,有些「固定流程」也可能偶爾缺失。
  • 美國一高中生因畢業演講時抨擊學校走紅網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6月13日報導,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市一名高中生在發表畢業感言時,譴責學校教職工不負責任、酗酒成性,相關視頻走紅網絡後該高中生受到追捧,被網友稱為「英雄」。6月6日,畢業生納塔莉布爾(Nataly Buhr)在聖伊西德羅高中的演講臺上發表畢業感言,分別感謝她的父母、最好的朋友和最喜歡的5位老師幫助她實現夢想。然後話鋒一轉,她開始抨擊學校,「感謝我的輔導員對我不管不問,哪怕約好時間,我和我的父母也聯繫不到你。在過去的幾周,隨著頒獎典禮和畢業典禮的臨近,你才開始露面。
  • 合格高中生家長標準 高一是老師,高二是朋友,高三才是父母
    合格的高中生家長認為其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和家庭的最大成功,任何事的成功比不了孩子的成功,同時任何多麼偉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孩子的教育失敗。合格的高中生家長堅信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作用無可替代。不合格家長:老師你好,孩子就多拜託你了!我沒啥文化,我不會教育孩子,老師請多費心!我平時比較忙,沒啥時間照顧孩子。
  • 合格高中生家長標準出爐:高一是老師,高二是朋友,高三才是父母
    合格的高中生家長認為其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和家庭的最大成功,任何事的成功比不了孩子的成功,同時任何多麼偉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孩子的教育失敗。合格的高中生家長堅信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作用無可替代。不合格家長老師你好,孩子就多拜託你了!我沒啥文化,我不會教育孩子,老師請多費心!
  • 高中生高考考日語
    高中生高考考日語說明高中生高考考日語。高考日語對英文比較差的考生肯定是1種彎道超車的有效方式,高考日文考試最高分:150分。
  • 高中生跳樓留遺書:我的死跟老師沒關係!教育真的只要關心成績?
    高中生跳樓留遺書:我的死跟老師沒關係!教育真的只要關心成績?網絡配圖就目前中國教育來看,高中是整個學生時代壓力最大的階段,高考的壓力促使下,學生們只能一門心思扎在題海裡無法自拔,尤其是當今的教育方式,讓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至於孩子心理承受的壓力
  • 關於高考,剛剛畢業的我,給高中生們3點忠告
    我是今年的高考生,剛剛走出高考的我真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考完英語出來,忽然覺得天都比平時更高更藍。不知道我是不是屬於那種沒心沒肺型的考生,我目前還沒有為高考分數焦慮過……反正已經考過了,焦慮還是放鬆分數都在那裡,不會改變了。不過關於高考,我還是有點想說的。
  • 高中生「三觀」教育:憂心的現實,無奈的話題,不容迴避的選擇
    除了這些極端案例,現在的很多高中生還存在著下列讓人焦慮的現象:戀愛之風盛行;自我意識膨脹,任性隨意,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愛學習甚至厭學,學習不主動,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目無尊長,隨意頂撞家長和老師;愛攀比,花錢大手大腳;不節儉,隨意浪費;金錢至上;經不起挫折,怨天尤人;喜歡追星等等。
  • 被家長抨擊多年的應試教育,正在拯救美國學生?
    上課除了語數外,還要學藝術、縫紉、烘焙,不光玩樂器還要玩體育——還是特專業那種。所以有些中國家長據此認為:美國學生玩這玩那、不僅放學早,還能出那麼多諾貝爾獎,美式素質教育真偉大。他們繼而開始批判國內中小學壓力大,搞得還都是應試教育,放學後要去上輔導班,周末也要去上輔導班,培養出來的孩子還都是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弱。
  • 高中生因這4件事被老師批評,請及時改正,影響高考後悔也來不及
    從初三升到高中,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高中生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在未來的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考上重點大學,所以,對於高中生而言,當下要做好每一件關於學習的事情,對於某一些「壞事」,儘量要避而遠之,雖然大部分高中生,學習都很認真,但還是有不少的高中生,卻不好好約束自己,導致被老師點名批評,下面就跟大家分享:高中生因這4件事被老師批評,請及時改正,影響高考後悔也來不及。
  • 新高考暴露的問題,怎樣選擇高考科目?高中生家長快來看看
    文/琪琪說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以前的大文大理的兩大選擇已經不復存在,新高考的模式將會在2021這對於新的考生來說即將是一次比較難的高考,誰也不知道新高考模式究竟會怎樣,一切都是比較新的開始。
  • 高中生作息時間表曝光,每天只睡六小時,比大家想像的還要累!
    在中國,對於廣大學子來說高考是他們人生中的一道坎,成功邁過這道坎,也許人生就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高中生總是卯足了勁的學習,用一句話來形容高中生的生活就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也許大家不相信,認為很誇張,但是近日網上曝光了高中生的作息時間表,他們每天只能睡六個小時,比大家想像的還要辛苦。現在大多數的中學高中生每天要上12節課,一節早自習,上午四節課,下午四節課再加上三節晚自習,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每天需要在教室坐上13個多小時。
  • 高一數學迎來新課本,準高中生預習「看不懂」?老師:知識量更大
    文/素素說教育今年的高考中考都已經結束了,並且各個地區的高考志願也已經錄取填報完畢了。從今年考生們整體的分數上來看,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考,考生們的成績都算是比較不錯的。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們的複習進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今年中考和高考試卷的難度整體來說是有所下降的。高考結束之後,高考生可以好好地放鬆一下了,接下來準備迎接大學生活就可以了。但是對於很多的中考生來說,卻是真正學習生涯的開始。因為中考結束,也意味著初中生們和自己的初中學習和生活告別了,成為了準高中生。
  • 高一數學迎來新課本,準高中生預習「看不懂」?老師:知識量更大
    文/教育派對今年的高考中考都已經結束了,並且各個地區的高考志願也已經錄取填報完畢了。從今年考生們整體的分數上來看,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考,考生們的成績都算是比較不錯的。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們的複習進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今年中考和高考試卷的難度整體來說是有所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