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校如何收學費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古代學校如何收學費

  要說我國的學校,早在公元前17世紀的夏朝就有,那時叫「癢」,從夏、商到西周,學生幾乎都是貴族,也就是所謂當時流行的「學在官府」。既然是官學,學生「學費」自然由政府掏腰包。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用行動向延續了上千年的「學在官府」制度提出挑戰,大膽提出「有教無類」、「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並身體力行創辦私塾。由此,說孔子為「開創中國教育新局面」第一人不為過。在教育界,孔子為何到現在還地位崇高?這大概是一個重要原因。

  那一年,孔子一輩子東跑西顛,政治幻想破滅後黯然地回到故鄉。那時,他已經是68歲的老人,他爭不動、也跑不動了,來日無多,不如開門辦學。

  孔子教什麼呢?《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有七十又二人。」孔子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的,廊前杏花開,老師彈琴,學生誦書,不相干的人還可駐足旁聽,聽著不順耳了,揶揄幾句也沒關係,倘若講得有一番道理,還能拽著聖人的尾巴,被收錄到《論語》之類的典籍中呢。

  那麼,既然孔子創立了私塾(即私人學校),那麼,學費從哪兒來呢?《禮記·少儀》說:「其以乘酒壺、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這裡的「乘壺酒」是「四壺酒」;「束脩」則是十條綁在一起的幹肉,學生入學時也向老師交這樣的「學費」,上學門檻底,是一所典型的平民學校。

  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什麼意思呢?「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條肉乾兒做見面禮,我不會拒絕收留他做學生的。」朱熹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說:「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

  需要指出的是,收點「學費」主要為了維持自身生存的需要,否則召一大群學生亂鬨鬨的,白吃白住不幹活兒,學校早就關門歇業了。但孔子辦學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滿腹經綸。比如,顏回「貧居陋巷,簞食瓢飲」,家裡除了水缸和土炕之外,啥也沒有,孔子就沒收他的學費而且很喜歡他。

  當然,創業期後,孔子學生中,有了當上國家總理(比如子路),學生子貢在魯國做生意,成了億萬富翁。學生發跡後適當資助一下老師,孔子也就不會為生存發愁了。

  到了秦朝,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需要,「私塾」受到打壓,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因政權更迭頻繁,官學常受衝擊甚至有名無實,而私塾卻在頑強而艱難地生長。由於私塾大多招收貧困學生,學費自然很低廉,因此畢業生大多在畢業後一年裡為師傅打工,算是歸還「貸學金」,這期間師傅不付工錢但管吃、住,幫師傅做家務,劈柴、挑水、做飯、帶小孩之類。

  到了隋唐,科舉取仕代替了「士族推薦制」,這就意味著,再窮的家庭,再不好的出身,只要你能考得高分,一樣可做官,這個政策極大地刺激了民營培訓事業的發展,於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文化感染下,「父母砸鍋賣鐵,只為孩子讀書」情景開始上演。

  在唐朝,收費最低廉的學校,當屬佛教寺院裡舉辦的學校,來這裡讀書的學生只要學習刻苦,不僅無須支付昂貴的學費,而且還推行了「獎學金制度」。也就是說,唐朝寺院舉辦的學校首創了中國學生獎學金制度,確實是值得大書一筆的地方。

  到了宋朝,由於財政充實,宋朝各地官辦學校大多不僅不收學費,有的縣象徵性的收二錢,一二線交不起的學生政府也免了,而且國家和省上的「重點學校」政府還要補助學生錢,如太學(相當於現在的大學),讀書不交錢,每月每個學子還能領到一千文錢,「孤寒士子」在校外沒有房住的,政府提供免費住宿和吃飯。

  不僅如此,宋朝私塾、書院達到鼎盛程度,而且學生收費低廉,為什麼呢?因為唐宋經濟發展,私塾學院等民辦學校有了其他的經費來源:就是達官商人的捐款資助,而學生學費只佔很小的份額。對於確實貧窮讀不起書的家庭,宋朝建立了「支助貧困家庭孩子上學制度」即「有不能養、育者,(政府)給錢養之」。

  因此,宋朝人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全國的文盲非常之少,史載「人人尊孔孟,家家誦詩書」。蘇東坡等很多宋人都有這方面記錄,蘇東城當時說宋朝基本上每家人都能識字,十家人裡九家人都能寫書,南宋葉適等人也記錄當時每家都能著書:「今吳、越、閩、蜀,家能著書,人知挾冊」。《輿地紀勝》記錄農村「家樂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誦暮弦,洋洋盈耳」。

  朱元璋時期,對私塾培訓機構簡直就是噩夢,但對於學生,則是春天的故事。

  朱元璋為了維護專職統治的需要,採取敵視私塾書院、貶辱文人的做法,把教育限制在為朝廷取仕服務的閾限內。嘉靖曾兩次廢毀書院,理由是書院「倡邪學,廣收無賴」,但最致命的一擊是張居正推行的「盡改各省書院為公廨」的政策,使得私塾學院幾乎喪失殆盡。

  清朝初期大體繼承明代衣缽,對書院實行官學化,但儘管如此,隨著人口大量增加,官學數量、規模和招生人數有限,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多的生徒特別是貧民學子的需要,各地私學又開始應運而生。

  而清朝中後期,民辦學校經費來源分為兩部分。硬體投資方面,一是官辦民助;二是由當地鄉紳、義士或民眾集資,其中無償劃撥土地和捐贈房屋是重要方式。而民辦學校教師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學生所繳學費,並多與學生家長們共同商議而定。學生每人每年一般繳80-120斤小麥,一名塾師一年可得2000斤小麥。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焦點

  • 這所學校只教英語,不收學費收垃圾,「垃圾學校」引熱議
    上學就要交學費,這是大部分人的共識。因為上學本身,就是一個用學費換取知識的過程。這一點,在一些私立學校表現得尤為突出,尤其是一些教學成績好的私立學校,收費更是非常高昂,恐怕有很多普通人家庭承擔不起。但是在柬埔寨,今年卻出現了一所不收學費收垃圾的私立學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德國大學不收學費,不收學費,不收學費!
    當小編老師噼裡啪啦說了一堆:德國理工專業排名強、學歷含金量高、就業前景好blablabla……同學弱弱地問了句:老師,聽說德國大學……不收學費是嗎?沒錯!第一種情況:就讀公立學校,攻讀第一個學位 (Erststudium) 以及大部分碩士課程的學生(巴登-符騰堡州除外)不用繳納學費。
  • 家長訴「大方」學校收9500元學費 開3500元發票
    家長訴「大方」學校收9500元學費開3500元發票  本報訊 (記者付莎 實習生程思)昨日,一位家長向本報熱線反映:「小孩就讀的民辦大方學校新學期收的學費只開收據,不給發票。」  該家長訴說,孩子去年9月入讀武昌徐東的民辦大方學校一年級,當時報名的住讀班,全部學費9500元,包括8900元住讀學費、200元書本費、400元興趣班。  「去年第一學期交學費時只開了收據,我一再要求,校方才開給3500元發票。」這位家長氣憤地說:「今年新學期開學選擇走讀班,又收取學費8975元,其中7000元學費、200元書本費、400元興趣班、1375元車費。
  • 千年未解之謎——孔子教學到底收不收學費?
    孔子私人設立學校,開門招生,提倡「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孔子招生到底收不收學費呢?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至今仍然沒有定論。但在末學看來,孔子是不收學費的,理由有三:其一,孔子倡導「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會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 學校不開學,學生的學費怎麼收,是否會少交一些?
    有朋友問:因為疫情,今年學生的學費怎麼收?為什麼?公辦中小學不收學費!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學校是不收學費和住宿費的,學生的夥食費都是自己充飯卡,自己每月往自己卡裡存錢。用多少花多少。所以,對於公辦學校而言,不存在學費的問題。那麼對於幼兒園和中小學私立學校會怎麼收呢?
  • 古代學校的那些事,上有官學下有私學,為何讀書人還是少數?
    可是在古代讀書與考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需要人們不斷的學習積累,並且在學習上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錢。家裡條件好的有家裡幫助,而寒門才子的學業反而會給家裡增加一些負擔。不僅是買書買學習工具,在古代上學還需要交錢。不同的學校有不的學費與不同的待遇。
  • 廈門理工學院財務少收60多萬學費 學校「買單」!
    理工學院昨晚表示,2013-2014、2014-2015學年的學費不再補繳,已經補扣的,將從今天開始退回到學生銀行卡裡,即不再要求過去兩年少交學費的學生補交學費。  學校「秋後算帳」  學生被補扣學費  13日,理工學院多名學生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扣款,項目為「學費」,2013年進校的學生扣了三次420元,2014級的扣兩次420元,2015級學生扣款一次420元。同時,也有學生發現卡裡多了一筆錢。
  • 德國哪些大學收學費?
    德國大學收學費嗎
  • 惠陽這所學校還沒開學就收學費,相關部門回應了!
    對此,惠陽區政府辦公室回應:經了解,上學期期末結束後,學校考慮學生人數較多,生源來源複雜,且原定春節後的開學時間較為緊促,為有序收費,方便家長,原擬自1月18日起陸續收取第二學期學費,以有較充裕的時間給家長繳費,當天有極少部分家長完成了交費。疫情發生後,學校已停止了秋季學期的收費行為。
  • 沒到學校上課還收六成學費,一外國語學校把家長惹毛了
    目前,學生家長已經組織了維權微信小組,以表達對學校近期做法的不滿。其中,一家長利用微信提出了對學校幾個問題和強烈不滿:1.不滿意學費。在學校無法正常上課的情況下,通過在線課程教學生,他們沒有提供24小時全託管的學校生活學習服務,只提供3門主課程,但學校仍表示將收取60%學費,家長認為這是不合理的。
  • 大四學生不在學校上課,還收學費和住宿費合理嗎?輔導員道出實情
    然而即便如此到了大四,學校還是會向學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很多大四的學生都覺得很委屈,並且覺得「不合理」,因為到了大四學生們已經不上課,基本都是去實習,所以大學收學費和住宿費對於很多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講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 疫情下的中小學私立學校該不該收取學費?收多少合適?
    近期臨近中小學網課停止,進入在線考試階段,於是乎很多的私立學校開始給家長群逐步開展發送收取學費的消息,漫天群消息發布,眼花繚亂的消息給很多的家長造成了困惑。在這裡,我站在我認為比較在理的角度考慮問題,【私立中小學學費是需要承擔,但是得看情況!】
  • 唐河某學校再現蹊蹺事,義務教育都免費了,怎麼還在收學費?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留言本留言,反應唐河縣桐寨鋪鎮李松莊小學今天在家長微信群裡又開始通知預繳下學期的學費了,去年預繳的100元/人(送書包一個),最後說是換校長了原來的教師也換了,當初預繳的100元最後退回了50元(其餘的不退,說是書包錢),今年又開始通知預繳學費了,今年是讓預繳300
  • 弘舍 | 古代開學那些事兒
    那麼,古代學子開學前會做哪些準備?需不需要交納學費?有無統一的「校服」?古代的開學儀式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古代的學期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冬學多「三月制」,相對較短,以明代為例,一般從每年的臘月到次年三月。八月制, 「上元(即正月十五)入學」,「八月終解館」。十二月制 ,「正月望後啟學」,「歲暮罷館」。古代學校如何收學費?
  • 湖北孝感外國語學校未開學提前收學費 家長提意見被踢出群
    王女士(化姓)的孩子在孝感外國語學校就讀小學。4月底,她收到了孩子班主任老師要求交學費的通知。因為此前看到過教育部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收費有關問題的預警,她向老師提出了異議,並堅持未交費。5月1日,楚天都市報新媒體報導了雲夢一所學校未開學收取學費的調查報導。
  • 東莞一學校學費收現金引質疑 傳負責人涉詐騙落網
    東莞一學校學費收現金引質疑 傳負責人涉詐騙落網 2014-08-27 10:10:53而早在7月22日,她已經收到了學校的另一條通知,「我校自即日起原建行及浦東銀行轉帳帳號停止使用,即從即日起家長不可以再轉帳到我校建行和浦東銀行帳號。如需要報名繳費的家長,只能到校刷卡或繳現金。特此告知。」  「原本的繳費帳號不能用就挺奇怪了,現在還只能收現金,更詭異了。」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收到通知後的疑惑。
  • 什麼是國際學校?學費多少?
    對於很多剛接觸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對國際學校存在這諸多的誤解,有人說國際學校是收費高昂的「貴族式教育」、是申請國外大學的跳板;有人說國際學校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平臺、是對抗傳統應試教育的利器、是與國際化教育接軌的必經之路……那麼,究竟什麼是國際學校?學費一般是多少錢呢?
  • 武漢楓葉學校線上教學收全額學費 欲以增值服務代替退費家長不買帳
    近日,有家長給記者來電反映,疫情期間,武漢楓葉國際學校一直採取線上教學的方式,學費也是按全額收取。在部分家長看來,這有些不合理。武漢楓葉國際學校的家長介紹,疫情爆發後,學校一直採取線上教學的方式授課。家長們認為,線上教學質量有折扣,希望學校能退還部分學費。可是,眼見學期結束,學校也沒有給出退費方案。武漢楓葉國際學校學生家長李女士:這肯定是有差別的,現在都只是開了語數外三科主課,其他的都沒有,並且在學校裡面主要是外教課,這個都沒有,我們也理解學校付出了勞動,交一點學費我們也認可,但是不能收全部吧。
  • 這些大學不收學費
    不過,我國高校的收費情況各不一樣,不乏有一些學費較貴的學校,導致一些普通家庭經濟上難以支撐。那麼,中國有哪些不收學費的大學呢?我國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是所有學生均能免學費的,往往有機會免學費的學生只是校內一部分,且通常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目前,我國高校免學費的情況包括:特殊的專項獎助學金、公費生等。
  • 家長爆料無牌學校(下):學費16萬隻收現金不用考試?
    也不是家長理不理解的問題……而是,沒有辦學資質的B校根本就不能稱為一所學校,頂多就是個教育機構,說難聽點就是個三無私塾。令人更傷腦筋的是,沒有資質意味著B校學生沒辦法在B校獲得學籍,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從B校畢業後無法升讀公立學校,只能考慮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