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續傳承、守正創新 國粹京劇與時代共鳴
15歲首次登臺便以優越的嗓音條件和嫻熟的演唱技巧廣獲觀眾好評。他師承前輩藝術精華,兼取眾多劇種優長,在長期的表演藝術生涯中創造了風格獨特、韻味獨具的張(君秋)派京劇藝術。在京劇唱腔上,張君秋以傳統唱腔為基礎,細心揣摩戲曲不同種類和流派的藝術風韻,並充分運用自己嗓音圓潤、音域寬闊的天賦特長,創造了大量的新腔。
-
開發區第三實驗小學:傳承京劇國粹 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文化
男生的訓練課上,京劇指導老師正在教他們如何練聲,孩子們唱得有板有眼,中氣十足。另一邊的教室裡,女生們在練習形體,壓腿、踢腿、雲手、亮相……小姑娘們的一招一式,英姿颯爽,精神十足,動作神態都有模有樣。談起京劇,這些熱愛京劇的小朋友們語氣裡透露著熱情,侃侃而談停不下來。
-
餘少群、白凱南《傳承中國》齊唱京劇
餘少群、白凱南《傳承中國》齊唱京劇 2018-04-08 13:59: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
「京劇潤童心,國粹我傳承」
天山第一小學以濃濃的國粹味道開啟2020開學第一課,以「京劇潤童心,國粹我傳承」為主題,讓國粹藝術走進學校,走進孩子。我們邀請到上海京劇院老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梅蘭芳」金獎得主李軍老師為孩子們講一講京劇歷史、唱一唱京劇歌曲、談一談中華文化
-
京劇文化:京劇,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正在不斷地發展
大約在200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時,對地方上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他80歲生日的時候,下旨傳召了很多地方上的戲劇表演團來京為他祝壽,史稱「徽班進京」。祝壽表演結束後,部分戲劇的表演者就留在了北京。通常認為,18世紀末是京劇發展的孕育期。當時,不僅民間戲曲演出很繁盛,皇宮內戲曲演出也很多。
-
敦化市圖書館舉辦 「國粹經典 臉譜之韻」京劇臉譜文化傳承及手工...
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讀者對國粹京劇的了解和喜愛, 1月12日上午,敦化市圖書館舉辦了「國粹經典 臉譜之韻」京劇臉譜文化傳承及手工製作活動。手工製作活動開始前,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京劇臉譜以及京劇的起源和興起等知識。
-
R1SE大團綜京劇造型上線,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
R1SE在大團綜的《十一少年的秋天》裡首次挑戰了京劇表演,不論是R1SE-周震南的大內侍造型,還是R1SE-趙讓得特別的丑角造型,從行頭到妝容都十分講究,整體造型英氣十足又不乏青春感,展現了弟弟們和平日裡完全不同的一面,感覺弟弟們對這次的京劇演出真的很用心,期待他們在節目裡的表演照
-
戲以人傳育少年 永存不朽京劇魂——悼梅葆玖先生
80多歲的老人家,堅持站著籤寫了近半小時。 「九爺爺從來不會拒絕籤名,有時候都得我們身邊人幫他擋著。」當聽到未來網記者回憶這段小插曲的時候,梅葆玖的孫子梅瑋笑著說,這就是老人家的「大師風範」。 作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梅葆玖是梅派藝術的重要傳人,而今這位京劇大師卻再也不能為觀眾上演一出《貴妃醉酒》。
-
貴州失學少年福建泉州南少林學武 傳承千年武術文化
信息 貴州失學少年福建泉州南少林學武 傳承千年武術文化 2016-08-31 15:44: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梨園新蕾唱紅八月 半島國粹之聲11名少年演繹京劇美韻
半島網8月8日訊 8月8日下午14點30分,半島國粹之聲名段演唱會第三場正式啟幕,本場演唱會由半島都市報李莉主持,邀請優秀青年演員邢繼文作客,來自青島馨浩玥國粹傳習社的京劇少年為半島地區的戲迷票友帶來《梨花頌》、《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大登殿》等11個經典唱段,最小演員僅僅6歲,現場嘉賓和主持人聽戲品戲聊京劇
-
76歲京劇名伶王麗芳在海外不忘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已經76歲了,但王先生寶刀不老4月27日下午,瀋陽市圖書館星期六劇場內座無虛席,京劇《白蛇傳:遊湖》引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叫好聲更是震耳欲聾!他們大多都衝著一個人來——京劇名伶王麗芳。 瀋陽京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麗芳,其表演素有「王瑤卿的骨頭,梅蘭芳的肉」之稱,被譽為菊壇奇葩,縱橫舞臺近六十年。 「咱東北真正的角兒」 王麗芳,出身梨園世家,父親王實貴是著名琴師王少卿的入室弟子。
-
圖片故事:京劇少年初長成
2017年9月,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西場小學聘請專業老師,成立「和潤京韻」社團,給孩子們教授京劇課程。每逢周末,孩子們便放棄休息時間,早早來到京劇教室,上午基本功訓練,唱念做打依次進行,壓腿、劈腿、踢腿、下腰、大跳……一遍又一遍;下午練排經典節目,手、 眼、 身、法、步,手勢的變化多端,眼神的顧盼生輝,身段的靈活多姿,步法的嫻熟多變,都是孩子們不懈的追求。
-
貴陽為明小小少年傳承國粹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弘揚民族文化,傳承經典國粹,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學養深厚,不論是趣味的圍棋象棋,雅致的書法,惟妙惟肖的京劇臉譜,還是別具一格的水墨畫,都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智慧。10月25日,貴陽為明國際學校與貴州省雕塑院、貴陽棋院、貴州京劇院攜手,在保利公園校區共同舉辦「國粹棋畫耀為明」傳統文化活動。
-
流行文化能給傳統京劇帶來什麼?
[摘要]京劇與流行元素的「一鍋燉」,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在「好看」、「有趣」和「亂來」、「不像京劇」的兩極評價之間,牽扯出有關京劇傳承與創新的宏大話題。 京劇與流行元素的「一鍋燉」,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在「好看」、「有趣」和「亂來」、「不像京劇」的兩極評價之間,牽扯出有關京劇傳承與創新的宏大話題。文匯報:搖滾京劇、舞蹈京劇、懸疑京劇……這些流行文化與傳統京劇的嫁接近來特別多。你怎樣評價?王珮瑜:作為京劇從業者,寧可有人說不好,也不願面對市場的冷漠反饋。
-
「風從運河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篇之臨清京劇
二十世紀初,在上灣街觀音嘴單、徐二家又組織了「知音會」,因能演八出戲,又名「小八出」,會員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故又稱「小班」。 1934年馬德奎戲班來臨演出,上座率低,公館街戲院子經理把他們請去幫忙,由票友唱主角同臺演出,一炮打響,轟動臨清城。 臨清真正意義上的票房出現在1932年。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 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國粹戲曲經典。近日,德州市群星京劇社走進山東華宇工學院,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傳統文化盛宴。本次演唱會以現代京劇為主,向新時代青年學生普及國粹經典戲劇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
三國、武俠、國畫、說唱……13位帥哥美女亮相杭州,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
這座沉澱了千年智慧,散發著濃厚文化氣息的城市迎來了來自全國10座城市共13位參賽選手。他們經過各區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懷著對中國文化的極大熱情,聯手奉獻出一場英文視聽盛宴。最終,來自上海中山公園中心的Frank以純正的英文發音和自信流暢的舞臺表現拔得頭籌。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民族藝術
——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2005年文化活動一覽 文/唐霞 一、振興京劇藝術 2005年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開展振興京劇藝術的系列活動。研討會有80多人參加,有專業院團的領導、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演員,也有社會各界熱愛京劇藝術的票友,與會者圍繞著京劇的傳承發展,發表不少真知灼見。 10月份,在研討會的基礎上,徵集了34篇論文,出版了「傳承創新之光──振興京劇藝術論文集」,此書由夏徵農老領導題詞,王力平同志作序。
-
【文化】京劇與法律
京劇與法律如果一定要從西方文化的古董庫中找出一件可以和中國京劇媲美的東西那一定是法律有人將京劇戲稱為「中國的歌劇」。其實,京劇的誕生早於歌劇,與其說京劇是「中國的歌劇」,倒不如說「歌劇是西方的京劇」。如果一定要從西方文化的古董庫中找出一件可以和中國京劇媲美的東西,那一定是法律。法律是舶來品,京劇可是國粹!一東一西的兩件物什,一莊一諧的兩種文化,其實身上流淌著相近的氣韻。壹京劇的形式美輪美奐,但說起其內容,終不過了了。
-
《經典詠流傳》一個特別用心的節目,流傳經典,傳承文化
就像《有溫度的故事店》他們的製作初衷就很好,童謠更容易被孩童所接受。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又能接觸到中國經典。肖戰和那英的千年一聲唱和阿龍川鶴的少年行真的是百聽不厭,尤其是少年行,把王維《少年行》組詩四首其三,刻畫其意氣風發,雄渾勁健的少年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