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她的事業在路上,她的人生是沿著這條道路一直遠行。從一條崎嶇的鄉村小道到寬廣的「一帶一路」,又從「一帶一路」到沒有盡頭的國際化之路。在這條路上,她以中原女性特有的堅韌與智慧,踐行歲月,追逐夢想,用三十年的青春年華,譜寫出她人生的華麗篇章。她就是封丘縣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師雲青。
□本報記者孫瑋文/圖
「我們這一車瀝青乳化劑是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的外貿產品,現在我們的產品也踏上『一帶一路』啦!」正在忙著裝車的男子叫趙松凱,是河南省封丘縣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在公司主要負責調配產品,保障客戶訂購的產品能按要求準時送達。可是三年前,趙松凱還是公司所在地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的貧困戶。
趙松凱妻子因嚴重風溼病喪失勞動能力,兩個孩子,一個高中時期因家庭困難退學,一個正在上高中。八十多歲的老父親體弱多病,上學和看病所有的花費,全壓在了趙松凱一個人身上。他平時只能靠農閒打些零工,微薄的收入讓這個家度日如年。
偶然的機會,大洋公司董事長師雲青聽說趙松凱的家庭情況後,馬上派人到趙松凱家慰問,並當場決定安排趙松凱到公司上班,工資是他平時打零工收入的雙倍。
在封丘縣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像趙松凱這樣被師雲青改變命運的員工至少還有五名,他們都是被師雲青主動安排到公司來上班的當地貧困戶。作為一個只有二十多人的科技民營企業,公司在不惜用人成本的基礎上,竭力為當地百姓造福、為政府扶貧解憂。
每當問起師雲青是一種什麼力量讓她始終堅持為貧困戶不斷付出時,她總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也是從貧窮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
習近平主席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而對師雲青來說,幸福不僅僅是艱苦奮鬥的過程,更鐫刻了自己30年的不懈青春。
1988年,師雲青與人合作在封丘縣應舉鄉創辦了封丘縣太行化工廠,生產阻燃劑系列產品。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那真是一窮二白,在一片空地上建了幾間房子,生活工作條件極其簡陋,一切從零做起,很不容易。但是強烈的奮鬥意識激勵著我,總覺得一天到晚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勁,感覺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談起當年創業,師雲青依然激情滿懷。
建廠前兩年,由於市場調研不夠、生產工藝落後、產品質量不穩定、運營經驗不足等原因,致使產品銷路不暢,企業一度陷入困境,幾乎處於關閉狀態。師雲青第一次體會到了創業的艱難,也看到了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和管理經驗的缺乏。
為了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企業管理能力,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她於1990年參加高考,如願考入河南大學化工系學習。大學期間,師雲青每天不是待在教室裡,就是待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如饑似渴地吮吸著化工知識和技能。她在專注於學業的同時,還不停地思考著企業未來的發展。
大學畢業後,她放棄舒適穩定的工作,毅然回到工廠,繼續艱難的創業之路。
「我不想過平淡的日子,也不想按部就班上班,我要繼續我的創業夢。」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先後赴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等院校尋找技術合作。1992年與上海科研所聯合研發了導熱油,填補了河南省的此項空白,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辦理相關許可證件後,企業開始了第二個產品——導熱油的生產銷售。
新產品的小批量生產順利完成,在推廣銷售上卻遇到了困難。由於客戶對導熱油認識不足,普遍具有排斥心理,師雲青先後組織十多人奔赴洛陽、陝西渭南等全國各地推銷,卻無人問津,結果沒有賣出一噸。員工情緒普遍低落,巨大的壓力降臨到師雲青頭上。
面對這個問題,師雲青沒有選擇退卻,而是選擇了繼續前行。
她組織企業骨幹經多次研究,決定參加當時在上海舉辦的機械設備展覽會,尋求合作商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次展會上,遇到了原山東海洋機械廠的人,該廠生產榨油設備,需要導熱油。當即,該廠就訂購了5噸導熱油。銷路打開了,師雲青長長舒了一口氣。很快,導熱油產品的節能環保優勢被廣大客戶所接受。
由於廠裡生產的產品質量好、品種多,很快就暢銷到全國各地。但是,由於當時的營商環境還不很規範,企業之間的拖欠款和「三角債」現象十分普遍,較多的客戶欠款直接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營,企業再次陷入運營困境。
師雲青是那種愈挫愈勇的人。她認為: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走出困境,相信困難是暫時的。
1994年9月,師雲青為了追回6萬元欠款,隻身一人坐了兩天一夜的長途車來到內蒙古赤峰市。當時的交通還很不方便,有的地方不通車,她就步行十多裡,炙熱的空氣烤得她胳膊上掉了一層皮。
回憶當時的情形,師雲青說:「那時6萬元錢對一個初創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資金。因為『三角債』很普遍,錢很難要。我當時就下決心在那裡住下來,啥時候要到錢,就啥時候回來。結果在那裡整整住了一個月,每一天都十分煎熬。欠款廠家的老闆說他女兒跟我一般大,最後被我身上的這種執著精神所打動,一分不少把欠款全給了我。這一個月,我整整瘦了8斤。」
一路奮鬥一路歌。正是這種鍥而不捨、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帶動企業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逐步邁向正常的發展軌道。
有夢想,就要飛得更高更遠
隨著國家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以及施工工藝的不斷創新,作為等級道路施工必需材料的瀝青乳化劑出現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在此形勢下,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師雲青看準了市場需求,決定上馬新項目——瀝青乳化劑。
然而,新的市場戰略並不能在以老產品結構為基礎的生產經營上發揮有效作用。為了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也為了響應封丘縣居廂鎮政府的招商引資邀請,2009年底,師雲青開始二次創業,獨資成立了封丘縣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在大洋公司創辦初期,因為新項目要求高,投資大,師雲青首先面臨新的資金問題。
由於師雲青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人緣非常好,聽說她回家鄉進行投資上馬新項目,平時與她相識的親戚、朋友都紛紛慷慨相助,幾千元、數萬元不等的資金,很快匯集到了師雲青的項目上,保證了新項目的順利開工。
2009年底,總投資近500萬元,佔地15畝的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至此,時年46歲的師雲青在化工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後,又開始了新徵程。
化工行業是師雲青的老本行,豐富的生產經驗、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穩定的客戶,使她的企業第二年就實現了盈利。
之後,師雲青主動聯姻武漢理工大學合作開發了橡膠油、改性劑和抗剝落劑等公路瀝青外加劑等新產品系列,使公司的產品品種有100多個。
2013年以來,師雲青在資金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投入100萬元科研經費,研髮乳化劑的產品升級,搶佔新市場需求,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一致認可。目前,該公司實現銷售兩千多萬元,利稅超過兩百萬元。
2016年,該公司新建1200平方米廠房,增加一個乳化劑車間,設置5個反應釜。目前,年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生產能力大大提高,滿足了銷售需求。
2018年,該公司打造「豫洋」品牌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作為一名私營企業的管理者,師雲青十分重視人才在公司發展的作用。她制訂了一套合理的員工工資分配管理方案,留住了一批年富力強、精明強幹的營銷人才和技術骨幹。
為了搶佔市場,2016年,該公司試行銷售模式「雙軌制」,採取更加靈活的價格定位和支付方式。2017年,進一步完善全國銷售布局,新增新疆、貴州、甘肅、江西4個銷售處。2018年,打開哈薩克斯坦、肯亞、蒙古國等國際市場。
2017年5月,封丘縣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展示板四板正式掛牌,標誌著公司經營管理更加規範,達到進入資本市場的要求,在規劃企業長遠發展的路上又跨越了一步。2018年2月,該公司被封丘縣政府命名為「科技型先進企業」,成為當地經濟實體的楷模,回報家鄉、不忘桑梓的典範。
一路夢想一路愛
從1988年白手起家到2010年二次創業,再到今天的四板掛牌,師雲青用自己的汗水揮灑著青春的芳華。
有多少次,她的事業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是一個男人給予她勇氣和鼓勵,讓她重拾信心,再次啟程;又有多少次,她的工作遇到不能接受的委屈和懊惱,是一個男人給予她理解和包容……
這個陪她一路走過來的男人,正是她的丈夫於好平。
1993年,按照老家風俗,師雲青經人介紹,與於好平結為伉儷。結婚第三天,她就跑到了工廠上班。面對妻子的忙碌,於好平剛開始有點不理解。但作為老師的他,還是從妻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對人生不懈奮鬥的精神和對事業執著追求的韌勁,他被這種精神和韌勁深深感動了,決心用自己的努力來幫助妻子分擔家庭的一切,好讓她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事業的發展中。
師雲青說,在很多時候,丈夫的支持是她砥礪前行的動力。
回憶起當年二次創業,於好平說:「因為一直忙於建廠,她日夜在忙碌、奔波,到廠建好的時候,眼窩都陷下去了,真讓人心疼。從廠投入生產到今天,她幾乎沒有正常休息過,根本沒有節假日,孩子只要想見媽媽,就必須到廠裡才能見得著。」
師雲青自嘲地說:「我是一個只負責生,不負責養的母親。這麼多年來,對丈夫和孩子虧欠得太多、太多了。」
而在師雲青看來,30年的辛勞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也是為了能幫助身邊更多的人。近十年來,師雲青每年都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周邊鄉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她都會儘量在廠裡安排一個合適的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通過就業實現脫貧。每年,師雲青對鎮上舉辦的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公益事業也給予積極支持,推動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這一路走來,她一直默默地為社會大家庭奉獻著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