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企業文化軟實力變成支撐目標達成的硬實力|舵舟實戰案例

2020-12-16 舵舟人物紀

案例企業:A公司

公司人數:200人

存在現象:部門牆嚴重,團隊協同困難,喪失創業激情

舵舟分析:戰略方向和目標清晰,文化認知模糊

舵舟啟發:企業目標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底層文化和價值觀支撐,談目標就如無源之水,更不要說共識目標和拆解目標,效率更無從談起。

案例知識點:企業文化與公司戰略目標相互為用;價值觀是全體管理者的事情;反覆宣講不等於理解領悟;企業文化共識會議的正確開法;價值觀固化於製成為硬實力。

1

企業文化與戰略目標有什麼關係?

很多企業都覺得談文化太虛,不如銷售業績來的快,這種想法太過片面,從本質上來看,文化和戰略是相互為用的關係。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文化為載體,而目標推進的過程,又是構建積極向上且強有力的企業文化的過程。陳春花老師在新希望六和擔任CEO期間,正值公司戰略轉型,她堅持在戰略轉型同時推進企業文化改造,不僅公司使命由 「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改為「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與美好公司」,價值觀也隨之改為 「新、和、實、謙」,用核心價值觀來統和大家的思想和認識,並在管理層中展開競聘與學習等一系列的活動。這一系列的文化再造,使得公司上下統一了轉型與變革認識,使企業內部風氣煥然一新。

用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企業文化與戰略目標之間的相互關係,如果一個企業要制定新的戰略目標,相應的文化也需要隨之改變,不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因為既有文化、價值觀的阻礙而失敗,比如柯達、諾基亞等。正如陳春花老師說:「企業文化是由既有的事業所形成,如要在這個基礎上開發新事業、新產品,推展新的戰略,大部分都會導致失敗的結果」。

2

企業價值觀到底是誰的?

價值觀很重要,重要到決定一個公司能存活多久。但是關於價值觀是否適用於所有公司來探討?比如初創公司,我們不展開來探討。舵舟認為對初創公司而言老闆本人就是價值觀,至於這個價值觀是否適合企業長久發展,就需要從長計議了。在這裡我們探討的是在確定企業活下來的情況下,有了穩定的現金流或連續打了勝仗之後,價值觀對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性。

舵舟在服務A公司過程中發現一個很多企業存在的困惑,公司的文化或者價值觀應該如何產生?由誰來制定?

文化是企業內形成的行為模式,是一個企業做事的方式。準確來講,企業文化包含使命、願景、價值觀,很多時候公司員工把文化等同於價值觀。領導力專家約翰·P·科特說:「在下一世紀十年內企業文化有可能成為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可見企業文化是多麼重要,它能夠幫助老闆凝聚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一群人能夠願意為同一件事情努力,並最終達到目標。

聚焦到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到底該由誰來提煉製定?如本文開始時所說,企業初創期老闆本人就是價值觀,價值觀會直接反應到行為上,老闆的影響力逐漸輻射到公司,慢慢形成整個公司做事情的標準,固定下來就是文化,就是價值觀。要把老闆的價值觀提煉成公司文化,還是要團隊一起參與,創始團隊、高管,在此基礎上在挑一兩位基層員工就可以了,只有身處在公司內部的人才會理解什麼樣的價值觀是適合團隊的。

由此說來價值觀是長在老闆身上的,公司價值觀就應該由老闆一個人負責嗎?當然不是。價值觀是全體管理者的事情,尤其是公司高管和中層。一張圖來說明企業文化落地中的不同部門的責任。

3

為什麼反覆宣講價值觀,員工就是不執行?

很多公司或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體現在自己公司的官網上、牆上,老闆也大會小會強調,可是團隊該出的問題還是出現了,公司反覆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為什麼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還是閉門造車呢?

舵舟在對很多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訪談中尋找答案,來自一位員工的聲音說:「我們都知道公司的文化是這幾個字,但每個字的含義是什麼卻不清楚,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

如果價值觀只是停留在嘴巴說的程度,與實際運作的制度或者管理者的行為相衝突,就跟人有兩套思維系統一樣,企業也會「精神分裂」。也就是說,價值觀不是單靠宣導就能打造的,價值觀本身就是一套行為準則,是做事的標準,其影響也是通過身邊人的案例或行為方式實施的。正如陳春花老師所說:「文化是複雜的群體學習歷程的結果,不斷受到領導行為的影響」。

很多公司都會學習海底撈的文化,但沒有一個公司成功的,因為服務中的每個細節已經成為海底撈員工的日常生活行為了,比如每天早上起來練習微笑,這不是一項強制執行的任務,而是行為習慣,當文化成為員工的習慣,其力量是巨大的。

在實戰案例中,舵舟還要澄清一個問題,就是反覆宣講並不等於理解領悟。這不僅說價值觀,適用於管理的各個維度。在一項針對全球250個企業的管理者進行的調查中,僅半數管理者能說出他們公司最重要的目標,這個結果確實令人沮喪。不是管理者或者普通員工的理解能力差,而是企業總願意用抽象的詞語表達,比如承擔,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理解,它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怎麼做是體現了承擔這個詞?再比如說「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優秀的公司」,何為優秀?具體的標準是什麼?沒有清晰的標準就沒有統一的認識,這也是為什麼公司文化或者目標總是不能共識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如何正確提取公司的價值觀?

在共識了上述問題之後,舵舟將正式告訴你如何提煉價值觀?如何開一場價值觀提煉、共識的會議?

首先,如前文所說要選擇合適的人一起開會探討,創始團隊、高管、1-2名基層員工,基本涵蓋了公司各個層面的人。

正式進入討論環節後,首先要回顧是什麼使我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從中提取出關鍵詞,這些詞語就可能是公司的文化,比如創新、團結等等。在進行歸類、合併同類項之後確定下大家一致認同的價值觀關鍵詞。

第二步是對上面提出的關鍵詞進行定義,就是一句話描述什麼是創新。

第三步是進行行為描述,即什麼樣的行為能夠體現這樣的價值觀,一定是可衡量的行為方式。

最後進行總結和達成共識,如果所有人都沒有意見,提取出的完整的價值觀內容可以寫入到文化手冊裡了。

5

從知道到做到,中間該怎麼做?

企業的價值觀到此為止就結束了嗎?開完共識會就真的能夠解決價值觀統一的問題嗎?當然不是!這只是個開始,價值觀從提取共識到真正落地、深入人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不是躺在文化牆上或文化手冊中的,而是團隊通過一個個行為方式的累積出來的。企業文化可以通過下面四個步驟落地。

在此舵舟強調,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首先是一把手工程,老闆是企業文化的第一推手,而文化和價值觀的最終的表現,一定不是虛的,是員工的行為表現,是公司落地可用的獎懲制度。

都說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但從上面第四個步驟可以看出來,企業文化最終能夠通過機制和制度固化下來,用文化和價值觀的東西來淘汰、激勵、選拔員工,當文化固化成制度,軟實力就變成了硬實力。

本期舵舟實戰案例分析就到這裡,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上海國企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與會人士認為,新時代的國企應該用先進的文化基因鑄魂育人,用優秀的文化品牌立道塑形,把企業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硬實力」,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如今,臨港集團總資產超過1100億元,引進企業約1萬家,實體性經營主體50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近200家,成為上海全市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壓艙石」。劉家平表示,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集團始終把企業文化作為推動國企黨建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的重要載體。「如果把企業經營成績比作『硬實力』的話,那麼企業文化就是支撐這個硬實力發展的『軟實力』」。
  • 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全面推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8月15日傍晚,宿豫區順河街道「小鎮客廳」廣場上,廣場舞參賽隊正在加緊排練舞蹈,備戰廣場舞大賽;與此同時,「豫見好聲音」海選同步展開,目前已有400餘人報名。
  • 企業文化:民生銀行的軟實力
    它是對民生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是指引民生銀行未來發展的核心綱領。」    如果說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中國民生銀行的「軟實力」。在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看來,企業之間的競爭,雖然體現為戰略、執行、商業模式等「硬實力」,但支撐這些硬實力的卻是企業文化,這是企業的「軟實力」。
  • 新文創:讓文化軟實力「配得上」硬實力
    在11月8日舉行的「文明互鑑:網上文化交流共享」主題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中國的網際網路人、數字文化產業的從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中國文化在對外交流、對外影響上,怎樣才能有更好的表現。「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更配得上我們的硬實力和國際地位。」 今年上半年,騰訊將已經執行數年的「泛娛樂」戰略升級為「新文創」戰略。
  • 「硬實力」與「軟實力」
    但都可以概括為一個原因,即當時國家的「軟實力」不及日本。  現代戰爭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而不僅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國家的整體實力,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部分。所謂「硬實力」,主要體現為軍事實力,包括GDP、人口、資源等各種「實打實」的因素。
  • 檢察文化軟實力助推硬實力建設
    與之相對應的是檢察硬實力,其不僅包含檢察機關建設和發展的各種基礎配套設施以及持續不斷有保障的經濟投入,更重要的是指檢察機關所擁有的各項法定權力,是履行職責所依憑的國家權力,尤其是國家強制力。兩者相輔相成,檢察硬實力作用和效益的充分發揮,需要檢察軟實力支持;檢察軟實力建設將使檢察機關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理論認同、話語認同與感情認同。
  • 把企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
    經濟全球化發展形勢下,更多的企業尋求突破和改革,不斷創新發展道路,因而企業文化建設也要跟隨時代的變化,積極吸收先進的、現代化的理念與觀點,不僅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要求,還要有超前思維,為企業發展、進步做好支撐和服務。三是企業文化建設要與企業制度相結合,做到以文化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企業要想管理好必須依靠健全規範的制度。制度是剛性的,約束力強;文化是柔性的,接受度高。
  •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09.18 星期三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    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正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 我們有「硬實力」「軟實力」,但仍缺少這種實力!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表面上能力的強大,可能會掩蓋更深層次實力上的問題。中國不乏種類繁多的產品,但在許多領域都缺少真正的精品、核心產品。在社會治理上,我們保障了社會穩定發展,但是環境等問題比較突出,地方上許多問題解決得過於簡單化,導致一系列問題,距離科學化、精細化治理還有相當的距離。從國家實力上說,中國確實比較強大,包括一般的硬實力、軟實力。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原標題: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看成都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硬實力
    我回答,在於文化的軟實力與科技的硬實力。對於這個籠統的回答,朋友不以為意,並直言不懂。我掏出手機打開抖音,刷了幾條短視頻給朋友看,就看到了一條與成都有關的,視頻中一位身著漢服的女孩嫋嫋婷婷走過寬窄巷子,回首顧盼令人傾心。這條短視頻獲得了上萬點讚和上千條評論,不少人在評論中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到成都走一走,感受一下巴蜀文化。
  • 趙泓鈉 趙紫薇: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趙泓鈉 趙紫薇: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2019年08月27日 15:04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趙泓鈉 趙紫薇 字號 關鍵詞:文化旅遊;文化產業;旅遊資源;融合;
  • 「軟實力」無法替代「硬實力」
    美國《外交》近期發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教授約瑟夫·奈的文章——《變高明》,7月5日,《參考消息》以《美國成為「高明大國」途徑:巧實力》為題進行了轉載。隨後,國內不少學者就現代實力觀問題展開了討論。美國是一個崇尚實力的國家,一向把國防產業和軍隊的建設當做立國之本。靠軍隊,對他國頤指氣使。如此過剩的「硬能量」,如何釋放?
  • 用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公眾的日常文化消費更加需要有科技的加持,包括用科技的手段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以科技內容作為文化消費的組成部分等,這樣才能有助於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後一公裡」,讓科技助力文化繁榮,也讓文化成為傳播科技內涵的重要依託。
  • 賈玉梅:提高文化軟實力 構築發展硬支撐
    原標題:提高文化軟實力 構築發展硬支撐   13日上午,按照黑龍江省委統一部署,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賈玉梅在第四期省管廳級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班上作專題輔導。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委員一語中的,「這本書有很厚重的思想底蘊,出版得非常及時。我們看到了領導人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經典的嫻熟運用,並直面國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從古訓中汲取智慧,汲取營養。」
  • 聯建光電:「硬實力」+「軟實力」兩手抓,重塑企業核心價值
    積極引入國資背景戰略股東,與康佳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聯建光電注重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報告期內,公司推出了METAGO會議一體機、 Mini顯示技術產品、VMQ渠道代理小間距系列產品以及RM輕量化舞臺租賃產品等,並與康佳集團合作發展Micro LED業務。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軟實力與硬實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 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 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 《美國文化中心》:軟實力的再定義
    編者按:日本學者渡邊靖在其著作《美國文化中心:美國的國際文化戰略》中饒有興趣地探討了美國為對抗世界各地反美主義所採取的公共外交政策。譬如,在2004年的出版的《軟實力》一書中,奈寫道,社會老齡化和英語水平的不足限制了日本軟實力的發展。但是,這些是否成為限制因素,還要視國家觀、社會觀以及所要實現的政策目標而定,不能簡單地蓋棺定論。之所以會有人批判奈的理論不過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中心,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忽視了這個複雜性的原因吧。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因為奈的理論方法有缺陷,就懷疑軟實力這個理論本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