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位寶媽聊到關於與孩子學英語的事情,她還給我發了跟孩子共讀英語繪本的視頻。這位媽媽的英語發音很標準,小寶寶也聽得認真,畫面超級溫馨。
但有一個問題。這位媽媽在讀繪本時,是一句英語、一句中文交替。我當時就告訴她,這種啟蒙方法是不可取的。
可能家長們會說,孩子零基礎,剛開始接觸英語啟蒙時看不懂、聽不懂怎麼辦?因為這件事孩子都開始排斥英語啟蒙了,到底要不要解釋、翻譯?
各位家長先別著急,且聽邦媽娓娓道來。
寶寶的大腦決定了他們學習外語的方式,隨著年齡增長會產生變化,如下圖所示:
邦媽一直都在強調,英語啟蒙的黃金期是4~12歲,7歲前最佳,13歲前都不晚。有雙語教育專家研究發現,人類在青春期前,大腦學習外語的過程是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兒童能更高效的、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學外語。
也就是說,越小的孩子越不需要翻譯,因為中文、英文對他而言其實差別並不大,本來他們就處在依靠情景學中文的過程,只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中文換成了動畫片和繪本裡的英文,無需翻譯他們是能夠理解的。
就像邦元英語的闖關一樣,每次看到蘋果,孩子都聽到apple這個詞,反覆多次後孩子就能明白apple指的是蘋果這種水果。這樣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不需要藉助中文翻譯的,就像孩子學中文不需要也不可能有另一種語言給孩子翻譯一樣。
英語啟蒙最好的狀態就是忘記中文,儘量全部是英文。孩子不明白的時候解釋是沒問題的,這裡說的解釋是指首選通過實物、圖片、肢體語言、情景來幫助孩子理解。
邦媽不建議直接給中文翻譯,特別避免逐句翻譯,這樣是為了促進孩子建立實物與英語的直接聯繫,努力形成英語思維。
舉個例子,《寂寞的螢火蟲》這本繪本,裡面有很多描述光的英語詞彙,比如燭光是flickering, 煙火是sparkling和glittering, 這些詞的中文翻譯,都是閃爍,我們自己可能翻譯得不準確不說,還容易混淆,但是寶寶看到下面這幅圖,能秒懂sparkling描述的是什麼情景:
孩子本來就是處於學說話的時期,他們有很強的總結歸納和猜的能力,記憶力和模仿力也都是驚人的。一個情景對應一種表達重複多次後他們能猜出八九不離十,這種猜的能力要好好利用,而且也需要好好鼓勵和培養。
猜的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很重要。不僅在親子閱讀階段,孩子需要靠看圖片和動畫片來猜意思,等到了自主閱讀階段,他們還需要靠上下文已知的單詞來猜未知的新詞。
他們自主閱讀時遇到生詞不用查字典,先靠上下文猜大致的意思,多次反覆遇到同一個生詞後,猜得越來越準,新單詞的意思就能掌握了,這樣就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新詞慢慢進步。其實回顧孩子中文閱讀也是同樣的過程,不需查字典,靠猜來學習生字。
英語啟蒙的過程中大家也不需要走極端,不建議首先直接給中文翻譯,避免逐句翻譯,並不是說完全不能翻譯,一句中文都不能說。大家也不用擔心一上中文,英語思維就沒戲了。
啟蒙過程中要看孩子的反應,靈活處理,關鍵是保持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讓孩子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 選擇有趣的啟蒙資料
啟蒙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偏離實際生活。媽媽應該為孩子選擇貼近生活、生動有趣的啟蒙課程或者繪本。
■ 多進行情景演示
與孩子共讀繪本時,媽媽可以將繪本中的對話與兒歌改編成具體的情景劇,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這樣在娛樂的同時,也進行了語言的輸入。
■ 建立語言與圖像聯繫
語言是抽象的,而邦元英語闖關的圖片與情景則是具體的,因此媽媽可以利用邦元英語幫助寶寶將聲音與圖片情景建立聯繫,久而久之,形成條件反射,使得寶寶在聽到聲音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聲音對應的圖片情景。
另外,在啟蒙初期,爸媽們除了在解釋時避免翻譯外,還應該避免以下行為:
1.讓孩子用中文做翻譯
2.用中文問孩子什麼意思
3.考孩子某單詞的中文意思
這些都是在引導孩子將英文與中文對應,不利於孩子形成英語思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解了這些,相信媽媽們一定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寶寶學好英語!
如果你在英語啟蒙上還有別的問題,歡迎來留言區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