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的老朋友盆景微觀藝術,今天呢主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黑松。
我們知道松樹是一種造型古樸,蒼勁有力的盆景素材,從古至今也是一些文人墨客筆下的寄情對象,松樹盆景的欣賞價值很高,不僅僅是因為它四季常青,造型優美,更在於松樹盆景的可塑造性十分的強。
特別是一些富貴人家的庭院,也常常能夠見到松樹盆景,它的寓意也特別好,象徵著長壽健康,富貴吉祥,據說可都不便宜嘞。
其實松樹盆景是十分好養活的,生長環境也不是十分挑剔,但是生樁的採挖移栽卻是一門大的學問,也考驗著朋友們的耐心。
如果你在山上遇到十分漂亮的松樹,怎麼能把它順利的挖下來,並且栽種養活呢,這其實是個技術難題,我們知道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如果採挖的時候稍不注意,移栽後的成活率是很低的。
那麼我們要怎麼挖呢,我們首先要掌握這兩點:
首先,是採挖的時間,就是說在深秋或者是初春的時候進行採挖,將松樹完成一個圓形的土邊球,直徑大概是參考松樹直徑的10倍,假如松樹的直徑是10公分,你就要挖1米的土球,深度是40公分左右,就是從地面挖的深度,寬度大概是30公分,只要是工具可以施展開就行。
一邊往下挖一邊圍繞著土球削,削到底部直徑大約是根系直徑的兩倍,挖好以後不要纏膠帶,直接用編織袋纏上去,有朋友會問為什麼不用薄膜帶,因為編織袋的透氣性比較好,然後帶回去栽種的時候填上粗沙(帶著編織袋)。
然後,等到來年的秋天,這個時候根系下面的毛細根已經完全的癒合長好了,我們再進行第二步挖掘,把粗沙去掉。
這個時候的編織袋也差不多爛掉了,我們拿掉它,然後重新的給土球纏上打包帶,一邊的纏一邊挖,給下面的部分挖透,給主根削斷,然後立即給它塗上傷口癒合劑,這樣就算是把土球完全的弄出來了。
因為松樹旁邊的側根經過半年的生長已經癒合長好了,雖然你這個時候把主根削斷,但是松樹旁邊的側根還能進行營養的供給,這樣也提高了松樹的成活率。
有的地方因為地形地貌的原因,屬於沙土坡,這樣根本挖不成土球,一邊挖一邊都碎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大家都知道農村有一種牛筋草,根系特別的發達在初春的時候去野外挖幾棵,然後種子松樹的旁邊。
隨著自然的生長,牛筋草就會把松樹周圍的沙土包裹起來,我們等到牛筋草長大以後再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移栽。
好了關於松樹的挖取移栽就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我們主要會說黑松的短針問題,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轉發,如果你也有相關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們大家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