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盆景穀雨前的休眠期進行移栽,猶以萌芽前的4月成活率最高。榆樹別名家榆、白榆、春榆、榆錢樹,為榆科榆屬落葉喬木,在乾旱貧瘠地呈灌木狀。老樹皮暗灰色,粗糙,有不規則深縱裂,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至淺灰色: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葉緣有重鋸齒或單鋸齒。花先於葉開放,簇生於葉肢,翅果近圓形,形似古錢幣,稱「榆錢」花果期3~6月或更晚。
榆屬植物4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其中的榔榆、紅榆以及一些引進種也常用於盆景的製作。
榔榆別名小葉榆,落葉喬木,樹冠廣圓形,樹幹基部有時呈板狀根,樹皮灰色至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片狀剝落,路出紅褐色內皮。葉質地厚,披針狀卵形或窄橢圓形,也有卵形或倒卵形,葉緣有整齊的鈍鋸齒,葉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顏色淺,冬季葉片脫落,或葉變為黃色、紅色宿存,至翌年新葉萌發後才脫落。簇生或簇狀聚傘花序,翅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花果期8-10月。
榆樹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在冬春季節的休眠期進行移栽,猶以萌芽前的2-3月成活率最高,先栽在砂土中「養坯」、栽種前要對枝幹、根系進行修勇,其傷口處常有黏性樹液流出,若這種樹液滲出過多,會嚴重影響成活率,可用蠟、漆、紅黴素藥膏、植物傷口癒合劑等封住傷口,以防樹液外流,但千萬不能用水浸泡,否則會加重樹液的流失,造成樹根漚爛,植株死亡。栽後將上壓實,但不必澆水,可每天向樹幹噴1~2次清水,等2~3天後澆,一次透水以後將植株放在通風透光處養護,澆水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土壤積水。
分享榆樹盆景在野生樁材移栽需要注意的幾點
①野生樁材的採挖時間。採挖榆樹下山樁在植株休眠期進行,冬季天氣嚴寒,春季三四月份老樁沒有發芽之前採挖比較容易成活。這個期間氣溫逐漸升高,榆樹的根與芽萌發力較強,利於老樁成活。
②樁材要特別注意根部和樹幹傷口的密封。進入春季之後,儘管看不見植株的根系和葉芽生長,但是春暖花開,大地解凍之後,樹木的液汁就逐漸開始流動,根部源源不斷為枝幹輸送液汁,以促使萌芽。此時採挖,需要修根剪枝,如果密封不好,樹液流失,消耗樹樁的養料和水分,則難於成活。為減少蒸發以及養分消耗。需要用傷口癒合劑或者蜂蠟油漆等塗抹剪口,防止流液,和病菌感染。
③植株土培樁。老樁養成之後,可以薄土栽培,我們看見的經典榆樹盆景,大都栽植用土極少。在養樁期間,則需要厚土栽培。目的是保溫保溼。以防老樁失水。最好是沙土,切忌黏土和肥力過大的營養土。可將樹樁栽植在沙土地下,將樹樁的三分之二部位用沙土蓋上,等植株萌發新芽,成活之後再逐漸減少培土。也可用塑料薄膜遮罩。
榆樹盆景移栽上盆的土質可以自己配,沙質土壤就可以,如爐渣、河沙、園土、腐殖土等,進行摻拌。不想配製,可以用市場上質量比較好的,通用營養土和園土(或爐渣,或沙土)1:1摻拌,也可以。如需要換盆,花盆不宜過大。換盆選擇要求適合,不影響整體觀賞比例,也可以避免花盆過大,造成盆內積水悶根。
④細水誘根。水是生命之源。本人經常長期觀察發現,任何植物根系的萌發,除了需要溫度空氣之外,基本與光照土壤無關,而水,則是誘髮根部萌發的最關鍵因素。據此推測,榆樹老樁,要重新生根,也不能離開水。但是,榆樹生長特性,是喜幹忌澇,養樁用土含水太多,會造成根系腐爛,缺少水分,則難以生根。最好是細霧經常噴水,不但要噴土噴根,還需要噴樁。如果能夠定時噴水,效果會更好。
樁材上盆以後澆水注意,榆樹喜溼潤的土質,也耐旱,盆土幹透澆透。因盆子小,土質幹得快,夏季可以每天的進行澆水1-2次,其他季節以情況而定。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盆友,會每天的對榆樹盆景的葉子進行噴水,而忽略的對根部的澆水,時間長,非常容易缺水,出現黃葉。澆水重點注意:盆土幹透澆透。
⑤遮陰促根。榆樹是喜陽樹種,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在養樁期間,則需要減少光照。經過本人仔細觀察,越是光照不足,植物越容易生根發芽。埋在土裡的種子,要比裸露與地面的種子提前發芽。在下山樁移栽當年一年四季均需遮陰,切忌在陽光直射環境中養護老樁,最好將其置於背陰處。
⑥淡肥養根。肥料不要過多,會造成肥害傷根,因此老樁養護期間,二年不要追肥。植株本身貯備的以及土壤中原有的肥料足以供應恢復生長。
⑦適溫保樁。儘管榆樹是耐旱樹種,但是,在移栽成活之後,抗寒能力嚴重減低,冬季需要採取保溫措施,室外地栽可厚土 封蓋,盆栽可室內越冬,室溫不宜過高,以防止在室內過早萌芽。
榆樹生長迅速,要防止徒長,四季可以進行修剪。定期修剪,葉子長得小而密,觀賞性極佳。修剪方法:以短、精為好,密枝疏剪。通過摘心來控制植株的高度,修剪紊亂,交叉等枝條,將枝條修剪平整,並要剪掉有礙觀賞的枯枝等。比如:可以在2級枝條或3級枝條,留2-4片葉子,即可修剪。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