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 傳承鐵道兵文化的戰友會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傳承鐵道兵文化的戰友會

作者:原鐵道兵十一師53團 楊鐵臣

1964年底,安徽省皖北千餘名有志青年「十八九歲當鐵兵,沐雨櫛風鋪彩虹。背著房子遊天下,迎來日出送晚霞。度過了一個個春秋冬夏,品嘗了一場場酸甜苦辣。灑下心血汗水,一條條鋼鐵大道延伸在腳下。……」

二十年的苦樂年華,光榮退伍轉業解甲。為了弘揚鐵兵精神,傳承鐵兵文化,2019年丹桂飄香之時,渴望已久的紀念鐵十一師家鄉戰友入伍55周年大會在蚌埠千禧大酒店隆重舉行。這天上午,來自宿州、淮北、固鎮、蚌埠、懷遠、淮南等地的70餘名官兵軍嫂和家屬子女代表帶著笑臉、祝願,參加了這次闊別35年之後的第一次握手。

上午9時,紀念大會在《鐵道兵志在四方》的雄壯歌聲中拉開帷幕。原五十三團汽車一連指導員、運輸股股長黃介傳同志代表大會籌備組致了熱情洋溢的祝辭,十多名官兵、軍嫂先後講話,暢述了崢嶸歲月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遠在浙江湖州中鐵十六局三公司5位年逾古稀的鄉友陳若品、湯東臣、張桂新、王龍平、楊鐵臣等向這次大會表示熱烈祝賀,並饋贈《沁園春》詞一首:

「風華正茂,滿懷憧憬,走進軍營。腳步遍天涯,沐雨櫛風;苦在襄渝,鏖戰沙通。抗震救災,立下新功,揮師江西戰旗紅。河口鎮,含淚摘領章,告別軍旗。彈指五十五春,帥小夥變為白頭翁。今築路功臣,喜聚珠城;鐵兵鐵嫂,笑語歡歌。把盞舉杯,留言拍照,暢述當年好快活。互祝願,永葆好心態,百歲不老」……

2020年5月27日

校對:張有安

編輯:朗朗乾坤 心寬無界 2020.5.27

來源:新華號 威武鐵道兵

相關焦點

  • 我愛你,文字;我愛你,鐵道兵文化
    我在《堅定鐵兵文化自信,推進鐵道兵精神守正創新》的觀點指引下,寫下了《鐵道兵基層連隊網絡建設與管理之我見》等等。文字激發了我的思維,鐵道兵文化使我煥發了青春。從軍旅生涯中,從寫作中,我深深地認識到,到底《誰是最可愛的人》?還是咱鋼鐵勁旅——鐵道兵!
  • 呼喚戰友 鐵道兵戰友網紀念援越抗美55周年
    呼喚戰友作者/六支隊(12師58團)高俊玉親愛的戰友:在鐵道兵網紀念援越抗美55周年專項活動中,我以58團一名參戰老兵的名義呼籲戰友們踴躍投稿,共同回憶我們的鐵兵生活,記錄鐵兵史,讓鐵兵的精神永存,讓鐵兵的軍旗在我們心中永遠飄揚
  •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鐵道兵部隊禮縣籍戰友入伍五十周年
    在這美好的季節,我們迎來了參軍五十周年的戰友聚會。我們共同回憶軍旅生涯難忘的光輝歲月,共同回味五十年的戰友之情,共同暢想未來的美好前程,感到特別溫暖,特別親熱,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們共同戰鬥、共同生活的歲月。悠悠五十載,難忘戰友情。
  • 「北京鐵道兵文化驛站沙迪克(東單)中心站」揭牌儀式在京舉行
    (北京)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鐵道兵文化驛站沙迪克(東單)中心站,共同講好大美新疆和鐵道兵的故事,傳承鐵道兵文化,弘揚鐵道兵精神。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鐵道兵文化聯誼會會長孔繁敬致辭北京鐵道兵文化聯誼會會長孔繁敬表示,鐵道兵曾經是我國抗美援朝的鋼鐵保障;是為新中國現代化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功勳戰士
  • 【配樂詩朗誦】鐵道兵女兵賦
    纖纖妙手兮,挽回瀕危戰友之生命。滴滴熱血兮,輸入重傷官兵之心房。善良智慧兮,溫暖男兒孤冷之心胸。感召功德兮,凝聚沙場戰鬥之力量。一個轉身兮,別親人再上戰場。一個軍禮兮,離故鄉愈加堅強。女兵軍魂凝聚兮,傳承基因慰忠腸。紅纓飛舞山河壯,丹心輝映歲月長。千秋功績耀寰宇,百代英名凌彩墒。鐵軍豐碑照青山兮,女兵浩氣貫大江!           (作於2018年清明)
  • 白浪情散文——收穫2020年
    與戰友們聊天時,戰友們問我:2020年你有收穫嗎?我靜下來,想了一想,還真有。第一個收穫,「我還在」。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突然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也讓人們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幸運的是,2020接近尾聲,自己安好,微友們安好,我的戰友們亦安好。這一份幸運從何而來?不言而喻。我們每個人都深有感觸。
  • 警通連「回憶軍旅往事 共敘戰友情誼」晚會
    w-472# 原創 作者:鐵兵湘 永遠鐵道兵 2020-05-30長沙鐵道兵學院長沙鐵道兵學院親愛的警通連的首長和各位戰友:大家晚上好!鐵道兵退出序列的時間,已經超過了鐵道兵的年齡(35),歲月悠悠,時光荏苒,當年帥氣逼人的小夥、英姿颯爽的女兵,如今已是鬢髮染霜,年逾花甲直奔古稀。戰友們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鐵道兵,這段刻骨銘心的軍旅人生,學習鍛鍊了堅韌不拔的意志,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都敢於直面現實,不忘初心。
  • 鐵道兵5808部隊學生十連50周年慶典「快訊」 作者:查新年
    戰友們在王紅旗戰友的引領下,重演當年「饅頭夾鹹菜,打通白巖寨」的豪情口號,並齊聲祝願全省和全國的鐵道兵、學兵戰友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受到費建新戰友的盛情款待。請允許我代表今天與會的戰友們,向為這次五十周年慶典活動辛勤籌備的同志們,表示衷心地感謝。並代表籌備組向今天前來相聚相會的戰友們,及一同前來的家屬、親人們和原鐵道兵軍代表及領導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最熱烈的歡迎,並祝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們已經兩鬢如霜,步入暮年。
  • 發揚鐵兵精神 傳承不朽力量
    公司主管領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上級單位要求,在企業日常管理及黨支部會議、總經理辦公會、三會一課等相關專題會議召開落實過程中,引導全體員工發揚鐵道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打仗的優良作風,鼓勵全體員工敢於向困難問題發起挑戰,努力打造一支絕對忠誠、充滿激情、擔當作為、敢打必勝的新鐵軍隊伍。同時,利用新員工入職培訓、全員素質拓展等活動契機,進一步加強對鐵道兵文化的宣貫,切實增強員工思想層面上的認同。
  • 紀念成昆線犧牲的1304名鐵道兵官兵
    H-472# 原創 作者:林建軍 鐵道兵文化 2020.05.22成昆線鐵道兵犧牲有多少於2016年烈士紀念日前夕出版的《鐵道兵英烈名錄》近年,一直有鐵道兵戰友在問我:修建成昆線一共犧牲(死亡)了多少人?我無法回答,雖然我最熟悉鐵道兵烈士的情況。如果僅僅統計成昆線上的鐵道兵犧牲了多少人,還能有一個大致的數字;如果是包括鐵道兵在內一共犧牲(死亡)了多少人,我就很難回答了,因為鐵道兵只是修建了成昆線的一段,而不是全線。
  • 大型軍旅系列文化旅遊活動「鐵色之旅鷹廈回眸」實施方案
    尋覓鐵道兵前輩足跡,觀賞鐵道兵逢山築路、遇水架橋的壯景,講述鐵道兵故事,弘揚鐵道兵精神,傳承軍旅文化,展示中國鐵建人的風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二、活動內容及日程安排"鐵色之旅鷹廈回眸"活動為六天五晚。第一天:活動報到。
  • 武當山在黨員政治生活館展示鐵道兵英雄事跡
    武當山黨員政治生活館位於城區文化廣場北側,南距安葬著196名鐵道兵烈士的老營革命烈士陵園1.5公裡。館內總面積366平方米,由「兩廳一室一廊」組成,集展示、教育、學習、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該館是本地各級黨組織和幹部群眾學習黨史、黨規,提高黨性修養、接受廉政教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 記一次意義非凡的聚會 一一來自全國援越抗美戰友相聚中山
    原鐵道兵7師31團戰友、廣東中山尚華皮具公司董事長林意洲,致富不忘軍旅情,獨自創辦了《中山市紅色軍事文化博物館》,於2006年12月26月舉行開館典禮。我和全國50多名援越抗美老戰士應邀參加,中山市黨、政、軍領導及有關人員,共200餘人參加了開館典禮。軍事博物館經6年籌備,內容非常豐富。
  • 鐵色之旅活動中 戰友贈我一本書
    2020年10月,《白浪情》群組織了一次《鐵色之旅鷹廈回眸》活動,150餘名鐵道兵戰友、學兵、軍嫂、鐵二代參加了活動。活動從鷹廈鐵路的起點鷹潭,到鐵路的終點廈門。這次活動,使大家親眼目睹了鐵道兵前輩們在上世紀50年代從抗美援朝回國後,克服重重困難修建的這一條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防鐵路,進一步理解了鐵道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我除了與大家有共同的收穫之外,還有另一個收穫一一戰友贈予了我一本他最近出版的書。
  • 鐵道兵網絡聯盟群【迎新春.徵文頒獎晚會】
    主題思想突出:20分圍繞「新年對戰友說的話」這個主題,來歌頌鐵道兵,歌頌鐵兵精神,讚美戰友情誼,抒發情感,真情實意,內涵豐富。3.  邏輯性強,表述清晰:20分語句通順,前後連貫,邏輯性強,表述清晰,段落層次分明。4.
  • 艱苦歲月的鐵道兵二代回憶童年生活
    H-494# 原創 作者:鐵十三師二代 武述蘭 鐵道兵文化 2020.5.31我的父母於1936年9月(兩人相隔18天)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龍金鄉,這裡離中江縣城7.5公裡,屬於山青水秀的丘陵地帶,有一口賴家大堰塘,父親家在堰塘東南方向的獅子梁山下,母親家在堰塘西北方向的賴家院子。
  • 原創散文:三十而立(原創)
    生而為人當自由記錄生活擴展閱讀 原創 散文|故鄉.故鄉(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愛在離別時》散文|夜鶯 勞倫斯(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消失的露天電影原創 原創散文:遊走長白山原創 散文原創:波希米亞風格的披肩原創 散文原創|我讀曾國藩聆聽|戴望舒散文詩歌:十四行,雨巷,獄中題壁微信號
  • 白浪情散文——八一,我又聽到軍號響……
    眼前:綠色草原上綻開了雪蓮般的帳篷,伊敏河畔躍出了戰友們的身影;耳畔:雪花聲中軍號聲聲響,諦聽林濤嘶鳴,在雨中「夜戰」,在雪中「衝鋒」的激昂號聲在耳邊迴響……我仿佛看到在抗美援朝的朝鮮戰場,美軍在天上不停的炸,鐵道兵在地上不停的修,隨炸隨修,奮不顧死。美軍炸的越兇,志願軍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