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隴南,氣候宜人。在這美好的季節,我們迎來了參軍五十周年的戰友聚會。
我們共同回憶軍旅生涯難忘的光輝歲月,共同回味五十年的戰友之情,共同暢想未來的美好前程,感到特別溫暖,特別親熱,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我們共同戰鬥、共同生活的歲月。
悠悠五十載,難忘戰友情。五十年前的今天,正當我們處在青春年少十七八,人生正風華的熱血男兒,相當強烈地崇拜軍人,嚮往緊張驚險的軍旅生涯。
因為那裡有火熱的戰友情,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有閃光的軍功章和傳奇的戰鬥故事,有威武雄壯的軍人生活圖景的特殊吸引力。
因此,我們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經過嚴格的體檢和政審,穿上嶄新的軍裝,告別家鄉和父老鄉親,帶著各種各樣美妙的遐想,走進軍人的行列,加入英雄的鐵道兵部隊。
鐵道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序列中的鐵道工程技術兵種。
1945年8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東北組建的一支護路隊伍,後來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
1953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鐵道兵。從此,鐵道兵正式作為一個兵種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
最多時鐵道兵總兵力達40餘萬人。先後修建了摩廈鐵路、戰昆鐵路、貴昆鐵路、襄渝鐵路、東北村區鐵路、新疆南疆鐵路、青藏鐵路和北京地鐵工程等大型鐵路,為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在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拋頭顱灑熱血,櫛風沐雨、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流血犧牲、氣壯山河,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我們抱著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由一名涉世未深、見識不廣、遊歷不多的青年人,經過一系列艱苦訓練,走了許多從未到過的地方,結識了五湖四海,從未見過的戰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鄉音,不同的民俗民情,這一切都使我們大開眼界,增長了見識,接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正如我們的兵歌《鐵道兵志在四方》唱得那樣:「離別了天山千裡雪,但見那東海萬傾浪,才聽塞外牛羊叫,又聞江南稻花香。劈高山、填大海,錦繡山河鋪上鐵路網。今天汗水灑下地,明朝鮮花齊開放。」
軍營,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大家庭、大熔爐、大學校,給了我們太多美好的東西。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教會了我們做人的原則,使我們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軍人風範,成就了我們為之驕傲的軍人本色。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感到受益匪淺。然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在部隊成長和鍛鍊了幾年、十幾年之後,光榮退役或轉業,又回到自己的家鄉。各位戰友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發揚部隊這所大熔爐中錘鍊出來的優良品質,為我們的祖國和家園做出了積極貢獻!
離開軍營之後,由於我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因為工作的關係許久難得相見,但我們不會忘記青春年少時候結下的戰友情,一起穿過的綠軍裝,一個個英俊的軍人風姿。
儘管大家聚少離多,歲月在我們的臉上留下了風霜的痕跡,但卻割不斷我們之間的戰友情誼。就在今天,讓我們一同追憶遠去的軍旅生涯,訴說對部隊的思念之情,分享五十年後姍姍來遲的聚會。
當年,我們在部隊同甘苦,共患難,親如兄弟。在今後的日子裡,我真誠地希望各位戰友多聯繫、多溝通,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不斷增進戰友情誼。人生的道路上有苦有甜,讓我們攜手共苦同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