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到有網友吐槽說:藝術家都是「騙子」!然後許許多多的人跟帖表示支持。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覺得藝術家是「騙子」呢?原因就是他們總是說「藝術源於生活,藝術服務於大眾」。
但普通人卻總感覺藝術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藝術要麼只在富麗堂皇的展覽廳懸掛著供人仰望,要麼只出現在一槌千金的拍賣場上,既然藝術服務於大眾,也沒看見哪個藝術家把藝術無私地分享給大眾呀?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在網友看來很不錯的繪畫,在藝術家眼中卻變成了「俗」得不得了毫無藝術價值的塗鴉,而拍賣場上那些一幅就能抵普通人一輩子的「藝術」卻往往讓人看不懂。
所以有很多人就覺得如今這個「藝術」呀,離得咱們普通人的生活也太遙遠了一點,但藝術家卻還要說「藝術」是「服務於大眾」的,所以這藝術家就難免要被人覺得是「騙子」了。
事實上人們對於「藝術」的確是越來越有距離感,就比如說咱們常常聽見「人民藝術家」這樣的稱呼,但普通人想要擁有一幅「人民藝術家」的作品卻幾乎不可能。
因為能有這種榮譽的藝術家的作品,早就不是普通大眾所能欣賞得起的了,如果你吐槽說這個藝術家的作品咋就這麼貴呢,說不定還有人要噴你是不懂藝術更不懂藝術的價值。
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離普通人很近的藝術了嗎?
當然不是!有這樣一位女畫家,她就感覺到藝術和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她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吐槽說在生活中很難觸摸到真正的藝術,於是她就想要把藝術從展廳回歸到人們的生活現實中來。
那一開始呢,她就想著自己畫更多的畫,然後贈送到人們的社區公共空間中去,或者以很低的價格進行「藝術普及」。
但很快她發現這樣去傳播藝術,不僅影響並不大而且自己畫畫的工作量也太累,有時候為了多畫一點出來反而影響了繪畫的質量,而且一幅小小的畫掛在公共空間也很容易被人忽視。
所以這個女畫家就開始不滿足於在紙上畫畫了,因為紙面繪畫總會受到各種限制。
比如說畫面的大小和展示條件,而她想要尋找一種可以不受面積和展示環境限制的繪畫方式,並且這種繪畫藝術形式能夠儘可能多地展現給更多的人,從而讓藝術真正出現在普通大眾的現實生活當中。
最後呀,這個女畫家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繪畫方式——她在牆上畫畫,把整棟大樓的外牆都變成是自己的畫布。
她先是在社區尋找那些看上去單調的樓房,然後先用單色的塗料稍微平整破舊的外牆,隨後在紙上事先勾勒出適合大樓外部環境的草圖,最後才用類似於外牆清洗的裝備將自己懸吊起來,用特製的「畫筆」將草圖慢慢轉繪到外牆上面。
比如說,在綠化環境不夠的大樓外牆,她會繪製幾株綠意盎然的花草,人們遠遠地靠近大樓就會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氣息;
而在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大樓外面,她會給外牆畫上一朵綻放的鮮花,讓單調的大樓看上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街道的圍牆上,她繪畫上幾個騎行的小朋友,讓街道看上去有了更多的童趣和歡樂……
這位女畫家的大型戶外繪畫作品,讓生活在附近的人們真正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有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藝術走進生活」之感,不少網友拍下她的外牆繪畫發布在社區圈,為她點讚說「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沒有高昂的價格和華麗的展廳,但這樣的繪畫藝術卻能讓所有的大眾都能欣賞和擁有!
同時呢,她的外牆繪畫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少商業大樓開始邀請她進行有償創作。
如今,這位女畫家的外牆巨型繪畫價值已經一幅高達二十萬,當然,這只是針對那些商業大樓,而她對於社會公益性的外牆繪畫仍然堅持無償創作,因為這才是讓藝術真正走進生活服務生活的最好方式。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網友表示,相比那些懸掛在展廳的天價繪畫藝術,這位女畫家的作品即便是二十萬一幅,也可以用一個「值」字來形容,因為這樣的繪畫藝術真正的惠及到了每一個普通人、讓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充滿了藝術氣息!
註:本文介紹的女畫家為著名的戶外繪畫藝術家mona caron(莫娜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