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難點解析,附34個必考公式,孩子必備!

2021-03-01 三年級知識

文末有列印資料的方法

往期回顧: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全部教學視頻+同步練習(免費領)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部教學視頻+課件(免費領)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全部教學視頻+課件(免費領)

三年級下冊英語:學習視頻+知識點精析(含人教、外研、冀教等)

三年級奧數

三年級的奧數學習是小學奧數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級奧數最基本的知識技巧,才能有效的促進今後的數學學習,最終在競賽、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斬獲。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三年級屬於奧數學習打基礎階段,孩子進入三年級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計算能力,認知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相比於一、二年級有很大的提高,這個時期是奧數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學奧數的黃金時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級這一黃金時段,關係到以後小升初的成與敗。

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三年級下學期學習的關鍵知識點。

1.運用運算定律及性質速算與巧算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本知識,也是學好奧數的基礎。能否又快又準的算出答案,是歷年數學競賽考察的一個基本點。在三年級,主要學習了加法與乘法運算定律,其中應用乘法分配率是競賽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點;除此之外,競賽中還時常考察帶符號「搬家」與添括號/去括號這兩種通過改變運算順序進而簡便運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問題解析:由於四個加項沒有公共的乘數,不能直接應用乘法分配率。可以考慮先分組應用乘法分配率,在觀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2=(17+13)×12=30×12

2、學習假設思想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源於我國1500年前左右的偉大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其中記載的31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問題解析:我們知道每隻雞2隻腳,每隻兔子4隻腳,我們不妨假設籠子裡面只有雞,那麼應該有隻腳,而事實上有94隻腳,原因就是我們把一部分兔子假設成了雞。

我們知道,每隻兔子比雞多2隻腳,那麼一共應該有隻兔子,剩下了35–12=23隻雞。

對於一般的雞兔同籠問題,我們有雞數=(兔的腳數總頭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

兔數=(總腳數-雞的腳數總頭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

3.平均數應用題

「平均數」這個數學概念在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用到。例如,三年級上學期期末考完試,可以計算全班同學的數學「平均成績」,同學與爸爸媽媽三個人的「平均年齡」等等,都是我們經常碰到的求平均數的問題。

根據我們所舉的例子,可以總結出求平均數的一般公式:總數和÷人數(或個數)=平均數。比如說人大附小三年級(一)班第2小組5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數學成績分別是93,95,98,97,90,那麼第2小組5名同學的數學平均分是多少呢?

問題解析:根據我們總結的公式,首先可以求出第2小組5名同學數學的總分一共是93+95+98+97+92=475,所以他們的平均分是475÷5=95(分)。

4.和差倍應用題

和差倍問題是由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三類問題組成的。

和倍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與它們的倍數關係,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數量和÷對應的倍數和=「1」倍量;

差倍問題就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差和它們的倍數關係,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數量差÷對應的倍數差=「1」倍量;

和差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差,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大數=(數量和+數量差)÷2,小數=(數量和-數量差)÷2。

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兩種量彼此間的關係,常採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以線段的相對長度來表示兩種量間的關係,以便於找到解題的途徑。

5.年齡問題

基本的年齡問題可以說是和差倍問題生活化的典型應用。同時,年齡問題也有其鮮明的特點:任何兩個人之間的年齡差保持不變。解決年齡問題,關鍵就是要抓住以上兩點。例如:哥哥兩年後的年齡是弟弟年齡的2倍,今年哥哥比弟弟大5歲,那麼今年弟弟多少歲?

問題解析:由於兩人之間的年齡差不變,在2年之後哥哥仍然比弟弟大5歲,那時哥哥是弟弟年齡的2倍,這就變成了一道差倍問題,也就是說弟弟的年齡在2年後是5÷(2-1)=5(歲),所以今年弟弟5-2=3(歲)。

34個小學數學必考公式

1、和差倍問題:


和差問題

和倍問題

差倍問題

已知條件

幾個數的和與差

幾個數的和與倍數

幾個數的差與倍數

公式適用範圍

已知兩個數的和,差,倍數關係

公式

①(和-差)÷2=較小數

較小數+差=較大數

和-較小數=較大數

②(和+差)÷2=較大數

較大數-差=較小數

和-較大數=較小數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和-小數=大數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小數+差=大數

關鍵問題

求出同一條件下的

和與差

和與倍數

差與倍數

2、年齡問題的三個基本特徵:

①兩個人的年齡差是不變的;

②兩個人的年齡是同時增加或者同時減少的;

③兩個人的年齡的倍數是發生變化的;

3、歸一問題的基本特點:

問題中有一個不變的量,一般是那個「單一量」,題目一般用「照這樣的速度」……等詞語來表示。

關鍵問題: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確定並求出單一量;

4、植樹問題:

基本類型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兩端都植樹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兩端都不植樹

在直線或者不封閉的曲線上植樹,只有一端植樹

封閉曲線上植樹

基本公式

棵數=段數+1

棵距×段數=總長

棵數=段數-1

棵距×段數=總長

棵數=段數

棵距×段數=總長

關鍵問題

確定所屬類型,從而確定棵數與段數的關係

5、雞兔同籠問題:

基本概念:

雞兔同籠問題又稱為置換問題、假設問題,就是把假設錯的那部分置換出來;

基本思路:

①假設,即假設某種現象存在(甲和乙一樣或者乙和甲一樣):

②假設後,發生了和題目條件不同的差,找出這個差是多少;

③每個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從而找出出現這個差的原因;

④再根據這兩個差作適當的調整,消去出現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雞假設成兔子:雞數=(兔腳數×總頭數-總腳數)÷(兔腳數-雞腳數)

②把所有兔子假設成雞:兔數=(總腳數一雞腳數×總頭數)÷(兔腳數一雞腳數)

關鍵問題:找出總量的差與單位量的差。

6、盈虧問題:

基本概念:

一定量的對象,按照某種標準分組,產生一種結果:按照另一種標準分組,又產生一種結果,由於分組的標準不同,造成結果的差異,由它們的關係求對象分組的組數或對象的總量。

基本思路:

先將兩種分配方案進行比較,分析由於標準的差異造成結果的變化,根據這個關係求出參加分配的總份數,然後根據題意求出對象的總量。

基本題型:

①一次有餘數,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總份數=(餘數+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②當兩次都有餘數;

基本公式:總份數=(較大餘數一較小餘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③當兩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總份數=(較大不足數一較小不足數)÷兩次每份數的差

基本特點:

對象總量和總的組數是不變的。

關鍵問題:

確定對象總量和總的組數。

7、牛吃草問題:

基本思路:

假設每頭牛吃草的速度為「1」份,根據兩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總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即可確定草的生長速度和總草量。

基本特點

原草量和新草生長速度是不變的;

關鍵問題

確定兩個不變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長量=(較長時間×長時間牛頭數-較短時間×短時間牛頭數)÷(長時間-短時間);

總草量=較長時間×長時間牛頭數-較長時間×生長量;

8、周期循環與數表規律:

周期現象:

事物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某些特徵有規律循環出現。

周期:

我們把連續兩次出現所經過的時間叫周期。

關鍵問題:

確定循環周期。

閏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則年份必須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數:

基本公式:

①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總數量=平均數×總份數

總份數=總數量÷平均數

②平均數=基準數+每一個數與基準數差的和÷總份數

基本算法:

①求出總數量以及總份數,利用基本公式①進行計算.

②基準數法:根據給出的數之間的關係,確定一個基準數;一般選與所有數比較接近的數或者中間數為基準數;以基準數為標準,求所有給出數與基準數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這些差的平均數;最後求這個差的平均數和基準數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數,具體關係見基本公式②

10、抽屜原理:

抽屜原則一:

如果把(n+1)個物體放在n個抽屜裡,那麼必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放有2個物體。

例:把4個物體放在3個抽屜裡,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個整數的和,那麼就有以下四種情況: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觀察上面四种放物體的方式,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總有那麼一個抽屜裡有2個或多於2個物體,也就是說必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放有2個物體。

抽屜原則二:

如果把n個物體放在m個抽屜裡,其中n>m,那麼必有一個抽屜至少有:

①k=[n/m ]+1個物體:當n不能被m整除時。

②k=n/m個物體:當n能被m整除時。

理解知識點:

[X]表示不超過X的最大整數。

例[4.351]=4;[0.321]=0;[2.9999]=2;

關鍵問題:

構造物體和抽屜。也就是找到代表物體和抽屜的量,而後依據抽屜原則進行運算。

11、定義新運算:

基本概念:

定義一種新的運算符號,這個新的運算符號包含有多種基本(混合)運算。

基本思路:

嚴格按照新定義的運算規則,把已知的數代入,轉化為加減乘除的運算,然後按照基本運算過程、規律進行運算。

關鍵問題:

正確理解定義的運算符號的意義。

注意事項:

①新的運算不一定符合運算規律,特別注意運算順序。

②每個新定義的運算符號只能在本題中使用。

12、數列求和:

等差數列:

在一列數中,任意相鄰兩個數的差是一定的,這樣的一列數,就叫做等差數列。

基本概念:

首項:等差數列的第一個數,一般用a1表示;

項數:等差數列的所有數的個數,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數列中任意相鄰兩個數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項:表示數列中每一個數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數列的和:這一數列全部數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

等差數列中涉及五個量:a1 ,an, d, n,sn,,通項公式中涉及四個量,如果己知其中三個,就可求出第四個;求和公式中涉及四個量,如果己知其中三個,就可以求這第四個。

基本公式:

通項公式:an = a1+(n-1)d;

通項=首項+(項數一1)×公差;

數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數列和=(首項+末項)×項數÷2;

項數公式:n= (an+ a1)÷d+1;

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項-首項)÷(項數-1);

關鍵問題:

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確定使用的公式;

13、二進位及其應用:

十進位:

用0~9十個數字表示,逢10進1;不同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不同的含義,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A3×102+A2×101+A1×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數)

二進位:

用0~1兩個數字表示,逢2進1;不同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不同的含義。

(2)= 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進位化成二進位:

①根據二進位滿2進1的特點,用2連續去除這個數,直到商為0,然後把每次所得的餘數按自下而上依次寫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於該數的2的n次方,再求它們的差,再找不大於這個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為0,按照二進位展開式特點即可寫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幾何計數:

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務有n類方法,在第一類方法中有m1種不同方法,在第二類方法中有m2種不同方法……,在第n類方法中有mn種不同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任務共有:m1+ m2.. +mn種不同的方法。

關鍵問題:

確定工作的分類方法。

基本特徵:

每一種方法都可完成任務。

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務需要分成n個步驟進行,做第1步有m1種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種方法,第2步總有m2種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種方法,第n步總有mn種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任務共有:m1×m2..×mn種不同的方法。

關鍵問題:

確定工作的完成步驟。

基本特徵:

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務的一部分。

直線:

一點在直線或空間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運動,形成的軌跡。

直線特點:

沒有端點,沒有長度。

線段:

直線上任意兩點間的距離。這兩點叫端點。

線段特點:

有兩個端點,有長度。

射線:

把直線的一端無限延長。

射線特點:

只有一個端點;沒有長度。

①數線段規律:總數=1+2+3+…+(點數一1);

②數角規律=1+2+3+…+(射線數一1);

③數長方形規律:個數=長的線段數×寬的線段數:

④數長方形規律:個數=1×1+2×2+3×3+…+行數×列數

15、質數與合數:

質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沒有別的約數,這個數叫做質數,也叫做素數。

合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還有別的約數,這個數叫做合數。

質因數:

如果某個質數是某個數的約數,那麼這個質數叫做這個數的質因數。

分解質因數:

把一個數用質數相乘的形式表示出來,叫做分解質因數。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任何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的結果是唯一的。

分解質因數的標準表示形式:

N= ,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數N的質因數,且a1<a2<a3<……<an。< span="">

求約數個數的公式:

P=(r1+1)×(r2+1)×(r3+1)×……×(rn+1)

互質數:

如果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1,這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16、約數與倍數:

約數和倍數:

若整數a能夠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

公約數:

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最大公約數的性質:

1、 幾個數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所得的幾個商是互質數。

2、 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都是這幾個數的約數。

3、 幾個數的公約數,都是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約數。

4、 幾個數都乘以一個自然數m,所得的積的最大公約數等於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乘以m。

例如:12的約數有1、2、3、4、6、12;

18的約數有:1、2、3、6、9、18;

那麼12和18的公約數有:1、2、3、6;

那麼12和18最大的公約數是:6,記作(12,18)=6;

求最大公約數基本方法:

1、分解質因數法:先分解質因數,然後把相同的因數連乘起來。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約數,然後相乘。

3、輾轉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數和餘數相除,能夠整除的那個餘數,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公倍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2的倍數有:12、24、36、48……;

18的倍數有:18、36、54、72……;

那麼12和18的公倍數有:36、72、108……;

那麼12和18最小的公倍數是36,記作[12,18]=36;

最小公倍數的性質:

1、兩個數的任意公倍數都是它們最小公倍數的倍數。

2、兩個數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乘積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

求最小公倍數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數;2、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17、數的整除:

基本概念和符號:

1、整除:如果一個整數a,除以一個自然數b,得到一個整數商c,而且沒有餘數,那麼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記作b|a。

2、常用符號:整除符號「|」,不能整除符號「 」;因為符號「∵」,所以的符號「∴」;

整除判斷方法:

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數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末兩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數字所組成的數與末三位以前的數字所組成數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後一位數字並減去末位數字的2倍後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數字所組成的數與末三位以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數位上的數字和與偶數位數的數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後一位數字並減去末位數字後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數字所組成的數與末三位以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後一位數字並減去末位數字的9倍後能被13整除。

整除的性質: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麼(a+b)與(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數,那麼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麼a也能被c整除。

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麼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數整除。

18、餘數及其應用:

基本概念:

對任意自然數a、b、q、r,如果使得a÷b=q……r,且0<r<b,那麼r叫做a除以b的餘數,q叫做a除以b的不完全商。< span="">

餘數的性質:

①餘數小於除數。

②若a、b除以c的餘數相同,則c|a-b或c|b-a。

③a與b的和除以c的餘數等於a除以c的餘數加上b除以c的餘數的和除以c的餘數。

④a與b的積除以c的餘數等於a除以c的餘數與b除以c的餘數的積除以c的餘數。

19、餘數、同餘與周期:

同餘的定義:

①若兩個整數a、b除以m的餘數相同,則稱a、b對於模m同餘。

②已知三個整數a、b、m,如果m|a-b,就稱a、b對於模m同餘,記作a≡b(mod m),讀作a同餘於b模m。

同餘的性質:

①自身性:a≡a(mod m);

②對稱性:若a≡b(mod m),則b≡a(mod m);

③傳遞性:若a≡b(mod m),b≡c(mod m),則a≡ c(mod m);

④和差性:若a≡b(mod m),c≡d(mod m),則a+c≡b+d(mod m),a-c≡b-d(mod m);

⑤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則a×c≡ b×d(mod m);

⑥乘方性:若a≡b(mod m),則an≡bn(mod m);

⑦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數c,則a×c≡ b×c(mod m×c);

關於乘方的預備知識:

①若A=a×b,則MA=Ma×b=(Ma)b

②若B=c+d則MB=Mc+d=Mc×Md

被3、9、11除後的餘數特徵:

①一個自然數M,n表示M的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則M≡n(mod 9)或(mod 3);

②一個自然數M,X表示M的各個奇數位上數字的和,Y表示M的各個偶數數位上數字的和,則M≡Y-X或M≡11-(X-Y)(mod 11);

費爾馬小定理:

如果p是質數(素數),a是自然數,且a不能被p整除,則ap-1≡1(mod p)。

20、分數與百分數的應用:

基本概念與性質: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分數的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維方法:從題目提供條件的反方向(或結果)進行思考。

②對應思維方法:找出題目中具體的量與它所佔的率的直接對應關係。

③轉化思維方法:把一類應用題轉化成另一類應用題進行解答。最常見的是轉換成比例和轉換成倍數關係;把不同的標準(在分數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轉化成同一條件下的分率。常見的處理方法是確定不同的標準為一倍量。

④假設思維方法:為了解題的方便,可以把題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設成相等或者假設某種情況成立,計算出相應的結果,然後再進行調整,求出最後結果。

⑤量不變思維方法:在變化的各個量當中,總有一個量是不變的,不論其他量如何變化,而這個量是始終固定不變的。有以下三種情況:A、分量發生變化,總量不變。B、總量發生變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變。C、總量和分量都發生變化,但分量之間的差量不變化。

⑥替換思維方法:用一種量代替另一種量,從而使數量關係單一化、量率關係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總量和分量之間按照同分率變化的規律進行處理。

⑧濃度配比法:一般應用於總量和分量都發生變化的狀況。

21、分數大小的比較:

基本方法:

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數的分子相同,根據同分子分數大小和分母的關係比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數的分母相同,根據同分母分數大小和分子的關係比較。

③基準數法:確定一個標準,使所有的分數都和它進行比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較法:當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時,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數值越大。

⑤倍率比較法:當比較兩個分子或分母同時變化時分數的大小,除了運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變化關係比較分數的大小。(具體運用見同倍率變化規律)

⑥轉化比較方法:把所有分數轉化成小數(求出分數的值)後進行比較。

⑦倍數比較法: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結果得數和1進行比較。

⑧大小比較法:用一個分數減去另一個分數,得出的數和0比較。

⑨倒數比較法:利用倒數比較大小,然後確定原數的大小。

⑩基準數比較法:確定一個基準數,每一個數與基準數比較。

22、分數拆分:

將一個分數單位分解成兩個分數之和的公式:

23、完全平方數:

完全平方數特徵:

1.末位數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

2.除以3餘0或餘1;反之不成立。

3.除以4餘0或餘1;反之不成立。

4.約數個數為奇數;反之成立。

5.奇數的平方的十位數字為偶數;反之不成立。

6.奇數平方個位數字是奇數;偶數平方個位數字是偶數。

7.兩個相臨整數的平方之間不可能再有平方數。

平方差公式:

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

(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

(X-Y)2=X2-2XY+Y2

24、比和比例:

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比號前面的數叫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比的後項。

比值:

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質: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比值不變。

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質:

兩個外項積等於兩個內項積(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

若A擴大或縮小几倍,B也擴大或縮小几倍(AB的商不變時),則A與B成正比。

反比例:

若A擴大或縮小几倍,B也縮小或擴大幾倍(AB的積不變時),則A與B成反比。

比例尺: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

把幾個數按一定比例分成幾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綜合行程:

基本概念:

行程問題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它研究的是物體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關鍵問題:

確定運動過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問題: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請寫出其他公式)

追及問題:追及時間=路程差÷速度差(寫出其他公式)

流水問題:順水行程=(船速+水速)×順水時間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時間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問題:關鍵是確定物體所運動的速度,參照以上公式。

過橋問題:關鍵是確定物體所運動的路程,參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畫線段圖法

基本題型:

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時間(相遇時間、追及時間)、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6、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

①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②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③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設工作總量為「1」(和總工作量無關);

②假設一個方便的數為工作總量(一般是它們完成工作總量所用時間的最小公倍數),利用上述三個基本關係,可以簡單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時間.

關鍵問題:

確定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間的兩兩對應關係。

27、邏輯推理:

條件分析—假設法:

假設可能情況中的一種成立,然後按照這個假設去判斷,如果有與題設條件矛盾的情況,說明該假設情況是不成立的,那麼與他的相反情況是成立的。例如,假設a是偶數成立,在判斷過程中出現了矛盾,那麼a一定是奇數。

條件分析—列表法:

當題設條件比較多,需要多次假設才能完成時,就需要進行列表來輔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題設的條件全部表示在一個長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別表示不同的對象與情況,觀察表格內的題設情況,運用邏輯規律進行判斷。

條件分析—圖表法:

當兩個對象之間只有兩種關係時,就可用連線表示兩個對象之間的關係,有連線則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狀態,沒有連線則表示否定的狀態。例如A和B兩人之間有認識或不認識兩種狀態,有連線表示認識,沒有表示不認識。

邏輯計算:

在推理的過程中除了要進行條件分析的推理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計算,根據計算的結果為推理提供一個新的判斷篩選條件。

簡單歸納與推理:

根據題目提供的特徵和數據,分析其中存在的規律和方法,並從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並遞推出相關的關係式,從而得到問題的解決。

28、幾何面積:

基本思路:

在一些面積的計算上,不能直接運用公式的情況下,一般需要對圖形進行割補,平移、旋轉、翻折、分解、變形、重疊等,使不規則的圖形變為規則的圖形進行計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記憶一些常規的面積規律。

常用方法:

1.連輔助線方法

2.利用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大膽假設(有些點的設置題目中說的是任意點,解題時可把任意點設置在特殊位置上)。

4.利用特殊規律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條邊都可求出面積。(斜邊的平方除以4等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②梯形對角線連線後,兩腰部分面積相等。

③圓的面積佔外接正方形面積的78.5%。

29、時鐘問題—快慢表問題:

基本思路:

1、按照行程問題中的思維方法解題;

2、不同的表當成速度不同的運動物體;

3、路程的單位是分格(表一周為60分格);

4、時間是標準表所經過的時間;

5、合理利用行程問題中的比例關係;

30、時鐘問題—鐘面追及:

基本思路:

封閉曲線上的追及問題。

關鍵問題:

①確定分針與時針的初始位置;

②確定分針與時針的路程差;

基本方法:

①分格方法:

時鐘的鐘面圓周被均勻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們稱為1分格。分針每小時走60分格,即一周;而時針只走5分格,故分針每分鐘走1分格,時針每分鐘走1/12分格。

②度數方法:

從角度觀點看,鐘面圓周一周是360°,分針每分鐘轉 360/60度,即6°,時針每分鐘轉360/12X60度,即1/2度。

31、濃度與配比:

經驗總結:

在配比的過程中存在這樣的一個反比例關係,進行混合的兩種溶液的重量和他們濃度的變化成反比。

溶質:溶解在其它物質裡的物質(例如糖、鹽、酒精等)叫溶質。

溶劑: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例如水、汽油等)叫溶劑。

溶液:溶質和溶劑混合成的液體(例如鹽水、糖水等)叫溶液。

基本公式:

溶液重量=溶質重量+溶劑重量;

溶質重量=溶液重量×濃度;

濃度= 溶質/溶液×100%=溶質/(溶劑+溶質)×100%

經驗總結:

在配比的過程中存在這樣的一個反比例關係,進行混合的兩種溶液的重量和他們濃度的變化成反比。

32、經濟問題:

利潤的百分數=(賣價-成本)÷成本×100%;

賣價=成本×(1+利潤的百分數);

成本=賣價÷(1+利潤的百分數);

商品的定價按照期望的利潤來確定;

定價=成本×(1+期望利潤的百分數);

本金:儲蓄的金額;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數;

含稅價格=不含稅價格×(1+增值稅稅率);

33、不定方程:

一次不定方程:

含有兩個未知數的一個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於它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常規方法:

觀察法、試驗法、枚舉法;

多元不定方程:

含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

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個未知數的值,或者消去一個未知數,這樣就把三元一次方程變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涉及知識點:

列方程、數的整除、大小比較;

解不定方程的步驟:

1、列方程;2、消元;3、寫出表達式;4、確定範圍;5、確定特徵;6、確定答案;

技巧總結:

A、寫出表達式的技巧:用特徵不明顯的未知數表示特徵明顯的未知數,同時考慮用範圍小的未知數表示範圍大的未知數;

B、消元技巧:消掉範圍大的未知數;

34、循環小數:

把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化成分數的規則:

①純循環小數小數部分化成分數:將一個循環節的數字組成的數作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個數與循環節的位數相同,最後能約分的再約分。

②混循環小數小數部分化成分數:分子是第二個循環節以前的小數部分的數字組成的數與不循環部分的數字所組成的數之差,分母的頭幾位數字是9,9的個數與一個循環節的位數相同,末幾位是0,0的個數與不循環部分的位數相同。

分數轉化成循環小數的判斷方法:

①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質因數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化成的小數必定是混循環小數。

②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化成的小數必定是純循環小數。

列印資料的方法:

1、高清圖可保存圖片到手機,去列印店列印;

2、複製粘貼到word文檔裡列印;

3、在電腦上登錄微信點開文章,用瀏覽器打開列印。

推薦閱讀:

2021春統編版三年級語文寫字表、識字表字帖7套(帶拼音|筆順|部首|筆畫|)

三年級數學豎式計算題大全,已排版免費下載!

四步搞定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看圖說話、看圖作文!(含例文欣賞)

【寒假書單】三年級寒假必讀書目及其詳細介紹,讓孩子愛上閱讀

【寒假預習】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點匯總

2021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課本(高清版)

【寒假預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電子課本全冊

【寒假預習】人教版(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英語電子課本

【預習必備】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電子課本

三年級語文寒假作文匯總,給孩子收藏起來!

三年級上冊數學寒假作業匯總,替孩子下載列印!

三年級語文閱讀訓練2套28篇,每天一篇,假期必備!

三年級英語基礎閱讀理解專項訓練,寒假做做看!

需要三年級資料請關注公眾號:三年級知識

請點個在看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哦 

相關焦點

  • 小學1-6年級數學難點解析,附34個必考公式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計算要過關:對於二年級學生的奧數學習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三年級的奧數學習是小學奧數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級奧數最基本的知識技巧,才能有效的促進今後的數學學習,最終在競賽、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斬獲。
  • 小學1-6年級數學難點解析,附34個必考公式
    二年級是開發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最佳時期,學習奧數不僅能夠極大地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孩子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家長來說,激發孩子對華數的興趣是最主要的。計算要過關:對於二年級學生的奧數學習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
  • 2020高考數學:必考三角函數30道典型例題(附解析),提分必備
    2020高考數學:必考三角函數30道典型例題(附解析),提分必備三角函數是高中數學必學必考內容,它包括三角函數的定義、圖像和性質,同角三角函數的關係、誘導公式,和差倍半角公式及積化和差等等。從近幾年的高考數學試卷我們可以發現,關於三角函數的命題原則是重點內容重點考點,簡單的來說就是主要考察三角函數的圖像、三角函數的性質以及及三角函數的恆等變形等知識。值得注意的是三角函數屬於低檔題目,在高考中主要是以選擇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題目數量在2-3道,佔全卷總分的12%左右。
  • 二年級:數學必考重難點知識總結,附例題詳解,解決孩子學習難題
    二年級:數學必考重難點知識總結,附例題詳解,解決孩子學習難題!都說考試是最能檢測學生學習問題的方式,就拿這次期中考試來說,同學們就能從這次期中考試,找到自己數學學習的問題。二年級數學,總體難度不大,這次期中考試同學們之所以成績不理想,問題還是出在基礎知識不紮實。今天我們就為二年級的同學分享這份數學重點+難點知識講解資料,這些都是數學老師的必考點,同學們一定要把資料中的知識弄清楚、掌握好,數學考試才能拿滿分。
  • 小學數學:必考50道經典應用題,90%學生都不能全對,附詳細解析
    【小學數學:必考50道經典應用題,能做對一半就不錯,附解析和答案】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一個必考題型,從一年級開始,應用題就是學生們作業、考試卷上的常客,同時也是讓學生頭疼的存在一、學生沒有記住應用題所要用到的公式,要知道在數學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若學生連公式都沒有掌握,那必定解不了題;二、沒有搞懂題目真正的意思,就例如:已知一張桌子的價錢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張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 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必考」應用題彙編,有答案,列印給孩子練
    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必考」應用題彙編,有答案,列印給孩子練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就是公式、定理和計算,尤其是數學學習的概念公式,在應用題的解答中主要就是依附已經學到的概念,才能解答出來相應的題目。在小學,應用題除了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以外,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於不少學生都是這樣,其實也可以理解,本身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不強,再加上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是很好,所以才會學不好。
  • 成語大全: AABC、ABCC、AABB、ABAB、ABAC、AAB、ABB七種形式 ,建議為孩子收藏!
    教學視頻+課件+知識點+同步練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視頻+課件+知識點+練習及測試卷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視頻+課件+知識點+測試卷!推薦閱讀: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堂筆記,可下載電子版列印!三年級數學難點解析,附34個必考公式,孩子必備!
  • 2019中考數學:二次函數專項練習題(附解析),考前認真練練!
    2019中考數學:二次函數專項練習題(附解析),考前認真練練!二次函數是學習初中數學函數的最後一個函數知識點,這也是最困難的知識點,也是考試必考知識點,並且大多都是以壓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查點的坐標,確定解析式、自變量的取值範圍等,很多學生都可以得分。二次函數的解析式,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是命題的熱點。拋物線的性質,平移等一般出現在選擇題、填空題。覆蓋範圍很廣,而且這些內容的綜合題一般較難,在解答題中出現。從過去幾年的中考二次函數綜合問題來看,大多數都與坐標系有關。
  • 小學奧數:34個必考公式匯總整理!吃透掌握,數學成績居高不下
    小學奧數:34個必考公式匯總整理!吃透掌握,數學成績居高不下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考試必考,更能鍛鍊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其他學科的成績也不會太差。可是根據我的了解,不少孩子一接觸到數學難題就非常的頭疼,特別是奧數類考題,更是讓不少同學無從下筆,這樣一來怎麼可能數學考試還會取得好成績呢?其實這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們將奧數題想得太複雜了,雖然這類題型難度是比較的大,但是大部分考點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因此只要掌握好了相應的公式定理,在平時多加練習的話,那麼問題也不會太大的。
  • 小學奧數:34個必考公式匯總整理!吃透掌握,數學成績居高不下
    小學奧數:34個必考公式匯總整理!吃透掌握,數學成績居高不下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考試必考,更能鍛鍊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其他學科的成績也不會太差。可是根據我的了解,不少孩子一接觸到數學難題就非常的頭疼,特別是奧數類考題,更是讓不少同學無從下筆,這樣一來怎麼可能數學考試還會取得好成績呢?其實這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們將奧數題想得太複雜了,雖然這類題型難度是比較的大,但是大部分考點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因此只要掌握好了相應的公式定理,在平時多加練習的話,那麼問題也不會太大的。
  • 退休數學老師:小學奧數34個必考公式,孩子掌握,輕鬆完成逆襲
    小學奧數的學習目的是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另外,小學奧數比較好的孩子,在初高中後數理化成績突出的概率也比較大,要學好奧數,除了依靠孩子平時的積累與堅持,還要講究方法。小學是孩子們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很多孩子升入初中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就是因為小學沒有打好基礎,一二年級的數學還是比較簡單,都是簡單的運算習題,對孩子的思維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在考試中拿高分也比較簡單。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單元測試卷!重難點全涵蓋,考高分必備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單元測試卷!重難點全涵蓋,考高分必備由於疫情發展等相關原因,不少中小學也是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不得不推遲了開學。其實,在這期間正是一個複習提升的好機會,尤其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則更為重要。
  • 小學數學必考單位換算公式+練習,讓孩子熟記在心,期末考滿分!
    小學數學必考單位換算公式+練習,讓孩子熟記在心,期末考滿分!小學數學課程一直是學習重點,同時也是難點課程。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打基礎最好階段,也只有在小學階段將數學知識點,牢牢的掌握,才能在今後的學習生涯中更輕鬆一點。最近臨近期末考試,很多家長反映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其實數學的學習首先就是掌握基礎的知識點,在根據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測試。
  • 小升初數學:重點題型歸納總結!附答案解析,幫助孩子掌握重難點
    小升初數學:重點題型歸納總結!附答案解析,幫助孩子掌握重難點小學數學成績一般,在小升初考試當中能成功逆襲嗎?其實這還是要看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技巧的掌握,因為小升初考試是將六年所學知識點拉通來考察,因此知識量肯定是要大得多,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基礎內容的複習。
  • 小升初:數學必考題型專項練習,收藏給孩子練習,考試輕鬆95+
    但數學不一樣,如果你在短時間內多掌握幾個公式,多吃透一些典型題,如果孩子在短時間裡能背誦更多的東西,那麼孩子的數學成績很可能會提高。當然,這裡的數學公式和試題並不是指隨意的數學公式和試題。由此可見,要想在最後考試關頭與人拉開差距,就必須依靠數學。
  • 數學老師熬夜整理:六年級升學必考應用題(附答案),衝刺重點!
    數學老師熬夜整理:六年級升學必考應用題(附答案),衝刺重點!小學六年級是重要的過渡階段。一邊要複習小學知識點,另一邊還要為升學做準備。六年級也是小學生涯中各科難度最大的時候。如果從小沒有打好基礎,上了五六年級這個時候,成績很容易出現下滑。
  • 三年級數學上冊必備公式
    喵喵君在此時特地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三年級數學上冊的一些必備公式。小朋友們一定要認真看下去哦!-加數=另一個加數三:長度單位換算我們知道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釐米、毫米巧記口訣:從大到小已排好,相鄰單位進率10,隔1是百,隔2是千。
  • 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應用題70道,涵蓋全年級知識點,暑假必備!
    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應用題70道,涵蓋全年級知識點,暑假必備!在同學們的數學學習之中,應用題屬於所有同學們的難點題型,很多同學看到應用題就沒有解題思路,不知如何作答。應用題在數學考試中又是必考的題型,由於很多的同學不能很好的解答應用題,導致同學們在考試中不能很好的解答題型,致使每每數學考試都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應用題的解答需要同學們有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能夠清晰地羅列出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數,運用相關的公式定理列出算式並進行有效的計算,解答。
  • 小學數學:1-6年級必備基礎知識(附公式大全),家長抓緊備一份
    小學數學:1-6年級必備基礎知識(附公式大全),家長抓緊備一份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接觸數學這門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於數學是一門極具邏輯思維的學科,很多小朋友會覺得數學難學,對數學產生厭惡,最後導致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
  • 「鬼才」班主任:小學1-6年級數學公式,逢考必出,為孩子收藏!
    小學1—6年級必考重難點公式在小學階段,數學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的數學,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數學成績,往往都會要求孩子多做題、多上補習班來拔高孩子的成績,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孩子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