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於2019年3月26日在中國海南省博鰲鎮如期召開,說起「博鰲亞洲論壇(BFA)」,它是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於2001年2月27日正式宣布成立,值得一提的是該論壇屬於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定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並且指定海南省博鰲鎮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在今年的第18屆博鰲亞洲論壇上,年會主題確定為「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設置了開放型世界經濟,多邊主義,區域合作,全球治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熱點前沿等66場正式活動,為各參會方搭建一個開放,包容,對話,合作的平臺,在今年的論壇年會上,出現了一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熟悉面孔,就是為各地國際友人提供通暢交流的科大訊飛人工智慧翻譯機,這是訊飛翻譯機第二年成為論壇官方指定的翻譯機,提到這裡,很多人不免想起在去年的年會上訊飛翻譯機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而引發了人們關於AI翻譯取代人工翻譯的討論。
首先,知行翻譯簡單為大家概述一下AI翻譯的工作原理,目前比較為人熟知的原理大致有三種,分別是規則機器翻譯,統計機器翻譯和神經機器翻譯,其中規則機器翻譯有兩種技術路線,第一種是直接對源語言做完分詞之後,將源語言的每個詞翻譯成目標語言,然後在拼接出翻譯結果,這種技術會使句法順序有很大出入,因此效果並不理想。第二種則是對源語言的句子進行句法分析,再應用相關句法語言學的知識,因此構建的譯文比較準確,但是這種情況只適用於語言規則性比較強的情況下。從這兩種技術中我們不難發現規則機器翻譯的主觀性強,一致性難以保障,而且需要人工編寫,工作量大,並且無法解決不規範語言翻譯等缺點。
其次,機器翻譯的第二種技術路線就是統計機器翻譯,它的核心就是在於設計概率模型對翻譯過程建模,說白了統計機器翻譯就是一個解碼的過程,它需要先把源語言句子切分成若干短語,然後翻譯每個源短語,最後按照特定的順序把目標短語組合成句子,它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就是模型假設較多,上下文建模能力不足,調序困難,翻譯過於生硬。
最後,機器翻譯的第三種技術路線就是神經機器翻譯,它相比較規則機器翻譯和統計機器翻譯來說有著劃時代的進步,它的建模框架是端到端序列生成模型,將輸入序列變換到輸入序列的一種框架和方法,它的核心是表徵輸入序列和獲得輸出序列。目前市場上很多AI翻譯機採用的就是這種技術。
了解完機器翻譯的進化史,大家再回到開始提出的那個問題,AI翻譯是否能夠取代人工翻譯呢?答案是不可能,因為熟悉翻譯的人應該知道,翻譯並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傳話筒」,真正地翻譯人員需要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有時候還需要情感的投入,儘管AI技術發展迅猛,但未來的翻譯行業仍舊屬於人工翻譯,知行翻譯,您身邊的人工翻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