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孩子鑽研168種文具出版成書,你家孩子還在隨時丟鉛筆?

2020-12-18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了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了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游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周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原子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原子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山本這本文具圖鑑,可不僅是不同牌子文具使用心得,而是對每一種文具原理、設計的理解和發現。

孩子問「為什麼」的習慣,需要維護和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習慣,也要培養。

孩子學齡前包括小學階段,問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爸媽很是頭疼,但是如果你覺得,只有什麼都懂的父母才能教出保持好奇心的孩子,那你就錯了。

自然科學很多奠基人,牛頓、達爾文,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這些方面的專家,而砸下的一顆蘋果才是重大發現的引路人。所以說,父母的作用,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當孩子提出問題,即使我們沒有時間,也一定要先肯定孩子,肯定他的發現,而不是說,這不是個問題,一直就是這樣的,或者你發現的沒有意義,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比如孩子問你,為什麼海螺長這個樣子,有的父母就會崩潰,他就長成了這個樣子,哪有什麼為什麼的,這是誰家的孩子快給他領走……

但有的寶媽可能知道,有個著名的數學發現就與此有關,自然界有一個神奇的數列,叫斐波那契螺旋線,很多美麗的事物都遵循著這個原理。

所以說,要肯定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可能比答案更有價值。

接下來就是培養思考力。

好奇心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利用孩子的問題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不僅能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爸媽要學會提問。

你先猜猜,這是為什麼呢?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這時候他就會開始思考,會不會是……

然後慢慢引導:如果是你猜的這樣,那為什麼另一個和他相似的東西不是這樣呢?……

一點一點拓展,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打開,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猜測再簡單,也不要打擊他,適時地給鼓勵。讓孩子覺得這個問題我努力一下就能想明白,是最合適的難度。

最後跟孩子一起從書上網上找答案,如果沒有答案,可以和孩子成立一個「研討小組」,鼓勵孩子和你一起成為這個問題答案的發現者,然後像做實驗一樣,提出猜想,對猜想進行實驗,得出結論,說不定,你和孩子可能真的在撬動一顆大石。

當思考問題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將來,一定會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

當孩子沉下心來,能夠脫離網絡虛擬世界,關注周圍的真實環境,並且從中發現有趣和每的東西,進而開始思考,並且思考出結果,那孩子的生命整個都會變得不一樣。

這不僅是孩子將來成功的秘訣,也是孩子生命更有意義的秘訣。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丟文具,看看這三招,讓孩子不再丟文具
    馬上又開學了,老師們已經下發了新學期要求準備的文具。相信有很多家長已經幫著孩子購買了,但是有很多家長總是多買一些。為什麼呢?很多家長都有共同的聲音:「因為孩子在學校總是弄丟啊。」確實有很多的孩子在學校總是弄丟自己的文具,今天丟一根筆,明天丟一塊橡皮,或者把老師發的卷子給弄丟了,還有的甚至把自己的校服都能給弄丟。
  • 馬上返校了,這4種常見文具被測有毒,很多父母還在給孩子買!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孩子馬上就要返校了,很多家長開始著手為孩子採買文具用品,橡皮、鉛筆、水性筆等等上學用品,這些都是孩子上學會用到的文具。但是你們知道嗎?你買的文具可能並不是安全的。前不久,有4種上學會用到的常見文具被檢測出有毒,而很多家長還在給孩子買!
  • 孩子總是丟鉛筆橡皮,家長不要大意,抓住時機培養孩子注意力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往往會發現筆袋中少了鉛筆、橡皮。問起孩子,壓根兒想不起什麼時候丟的。學校老師也反映,教室地上經常會有掉落的文具,詢問一圈,也沒有孩子認領。好在鉛筆橡皮也沒有幾個錢,大不了多買一些,丟了就再補上。但是,有的時候孩子要寫作業時才發現,作業本沒帶回來。
  • 「文具」變「玩具」?孩子總愛用的這「3種文具」,好看但不實用
    但是沒過多久,孩子再次說要買鉛筆,劉女士這時候便覺得孩子這麼頻繁買筆肯定隱瞞了什麼事情。於是劉女士打電話給班主任詢問孩子的情況,班主任說孩子最近上課也沒有以前這麼認真了,總是盯著手上的筆看。劉女士檢查了一下孩子的鉛筆,才發現這個鉛筆與普通的鉛筆並不一樣。
  • 「文具」變「玩具」?孩子總愛用的這「3種文具」,好看但不實用
    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二年級,孩子在班裡學習很認真、刻苦,學習成績也比較好。所以劉女士對於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會答應,比如孩子要的新衣服、新鞋子、新文具等等,只要價錢合理,都一一滿足。最近孩子和劉女士說要買幾隻鉛筆,劉女士認為這麼小的事情,給錢孩子自己去買便可以了。但沒過兩天,孩子又問劉女士要錢買鉛筆,劉女士雖然覺得奇怪,但還是選擇相信孩子,於是把錢給了他。
  • 從幼兒園用到小學的鉛筆,到底哪幾款比較好? | 文具測評
    快雙十一了,「大手牽小手」也來為你們的買買買添一把柴,這期的文具測評主題是——隨著雞血低齡化小盆友們從3歲用到小學的必備文具鉛筆啊啊啊啊啊啊啊!!這期的作者是一位喜歡鑽研文具的熱心媽媽,之前為我們帶來過關於筆袋的分享。老樣子,為了方便大家,手手君請她都附帶上了淘寶連結,但這些店鋪、商品與媽和「大手牽小手」沒有任何利益關聯,也不保證推薦的東西是同類裡最好的,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小丫媽咪:孩子今年8歲。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帶娃,喜歡鑽研文具,希望用簡單精緻的文具,為繁重學業壓力下的孩子帶去更多的幸福感。
  • 孩子文具錢花哪了?學生時代費錢的3種文具,第二種回購率很高
    一說到上學,自然是少不了文具的陪伴,學校門口各式各樣的本子、鉛筆、橡皮等等,都讓孩子們邁不開腳步。其實,自從小朋友們上學以後,在文具上的花銷就沒斷過,而且現在商家特別懂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斷地推陳出新,追求外形和包裝的漂亮,像我們小時候那種一塊的鉛筆橡皮已經很少見了。
  • 日本小學生寫了一本書,文具圈都震驚了
    小學6年級的時候你在做些啥?我反正還在玩泥巴。
  • 孩子上學5天,丟的3塊橡皮5根鉛筆去哪兒了?小學老師道出謎底
    這之後孩子丟筆的情況開始大大減少,有時候自己的筆不知道掉哪兒了,孩子會在地上隨便撿2根帶回家。所以就出現了這樣搞笑的一幕,周一寶媽給孩子帶的都是藍色外殼的鉛筆,周五孩子帶回家的卻是各種花花綠綠,不同規格的鉛筆。
  • 為什麼要給孩子用好文具?
    時間過得好快,一年前的這個時候,還在擔心他是否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轉眼他就即將是二年級學生啦。 這一年有好多可以總結的點,今天想記錄下一年級學生奇奇的文具進化史。剛入學時奇奇的文具也是在街頭普通文具店買的,鉛筆,橡皮,一個文具盒,一年級小朋友的必備文具品種也不多。他的文具裡讓我比較鬧心的是一個文具盒。
  • 孩子剛上一年級,丟的3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去哪了?有人把案破了
    而跟別的家長交流的過程中,說起來這個事情,大家都有同樣的見解:孩子剛上一年級,就是容易丟三落四,沒有幾個不丟的,那丟失的這些玩具都去了哪裡呢?表姐後來去學校接孩子時,學校門口總是有十根八根的鉛筆,這些東西就是你貼尋物啟事也不會有人認領。雖然老師也總是強調掉在地上的東西還是要撿的,但孩子粗心慣了,自然也就不會放在心上。
  • 小學生研究170件文具,出書賣出4萬本:孩子跟隨興趣會有多大成就
    孩子暑假該做什麼?有調查顯示,在這個暑假,有近七成的家庭都會給孩子安排各種暑假培訓。兜媽的朋友敏敏在朋友圈裡發了孩子的暑假課程表,不僅周一到周五安排了語文、數學、英語的培訓班,周六和周日的晚上還有鋼琴課。孩子的暑假可以說是「十分充實」了。
  • 一年級語文《文具的家》課文學習
    【課文原文】鉛筆,只用了一次,不知丟到哪裡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著了。貝貝一回到家,就向媽媽要新的鉛筆、新的橡皮。媽媽說:「你怎麼天天丟東西呢?」貝貝眨著一雙大眼睛,對媽媽說:「我也不知道。」媽媽說:「貝貝,你有一個家,每天放學後,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辦法,讓你的鉛筆、橡皮和轉筆刀,也有自己的家呀。」貝貝想起來了,她書包裡的文具盒,就是這些文具的家。
  • 學生常用文具檢出有害物質,快查下孩子書包,有就丟了!
    「醫生說孩子是輕微鉛中毒,可能和孩子平時的生活用品有關,我讓醫生看了孩子的文具,看見鉛筆頭上都是孩子的牙印。醫生說可能是鉛筆上的彩漆讓孩子中毒的。」其實不只是鉛筆上的彩漆會讓孩子中毒,生活中還有其他文具是有毒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了。
  • 一支鉛筆,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99%!
    打開文具盒,如果你發現孩子的鉛筆又不見了,那就說明孩子經常玩、而且幾乎不寫作業,連鉛筆不見了也沒有及時發現。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劈頭蓋臉一陣咆哮:你是吃鉛筆的啊!怎麼又丟了!你怎麼不把自己弄丟,啊?!以上就是刷爆網絡的「鉛筆定律」。
  • 小學生最容易弄丟的幾款文具:橡皮才排第二!它才是第一!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是最容易弄丟文具的了,時不時就會問家長要一筆零花錢說要買文具。但是沒過幾天,新買的文具又會很快丟失,班級多大點的地方,怎麼就能丟得無影無蹤,覓不到蹤跡呢?真的是讓家長頭大。讓我們一起看看,現在的小學生們最容易弄丟哪些文具吧!
  • 養娃後家裡「成噸」囤貨的文具有3個,家長不解,怎麼用得這麼廢
    上學的時候文具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有向媽媽要錢買喜歡的文具的印象。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小時候用的文具不覺得消耗很快,等到了自己的孩子上學的時候,突然感嘆,這孩子用文具怎麼這麼廢?不少家長聊天的時候說到過孩子用文具「浪費」這件事,總結出了最浪費的文具有3種。
  • AR、熱可擦筆、無鉛筆……新式文具受學生青睞
    類似熱可擦筆的新式文具多嗎?2月21日至22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文具店後發現,不少文具用品「升級」了,新式文具以新潮、環保、文藝等定位,受到當下中小學生青睞。  此外,不少文具店內都有字跡可擦的新型中性筆。多家文具店老闆表示,特殊性能的可擦中性筆,讓學生們愛不釋手。在新城康源路一家文具店內,正選用可擦筆的五年級學生小劉(化名)稱,中性筆寫錯時要用塗改帶甚至膠帶粘,但用可擦筆就能用可擦橡皮擦去,很方便。不過溫度不能過高,否則寫好的文字都會消失。  傳統鉛筆也被賦予新功能,能矯正握筆姿勢的鉛筆受到熱捧。
  • 家長避坑指南:開學為孩子準備新書和文具,這3個問題你要了解
    即將開學,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購買新書和文具。可是,你都買對了嗎?大部分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買回來不對,孩子也不看,最後扔在一邊,很快這個學期就過了,新的學期又循環一遍。這樣的教育投資,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說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先不談花了錢對孩子是否產生了教育結果,而是家長買的這些新書和文具是否對孩子有影響更或者是反作用。
  • 丟鉛筆、丟水杯、丟外套……當心你的孩子長大後,沒有責任心!
    案例:我家孩子上小學四年級,每天丟三落四的,丟鉛筆、丟橡皮、丟水杯……這些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兒,甚至每個月還能丟一兩件外套。書包裡每天都亂糟糟的,什麼東西都是隨便往裡面一塞,完全沒有條理可言,找東西的時候每次都把所有東西倒出來,而且還經常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