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觀點題在行測考試當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一方面是因為其題目數量較多,比重較大;另一方面是在很多其他題型中都會涉及到理解主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例如:邏輯填空、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與加強題型,甚至包括一些申論題目。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將主旨觀點題做好,不僅能使我們在言語與表達的題目中取得一個比較穩定的分數,還可以在其他題型當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我們主要是通過問法來識別題型,當我們看到了以下問法時就可以確定這道題目為主旨觀點題:1、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2、對於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3、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
4、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5、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6、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7、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所以我們能夠發現主旨觀點題的第一特點是問法很多,但核心就是要學生理解並找出主旨。(這裡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我們不根據問法去篩選選項,以上所有問法都按照主旨觀點題型正常解題即可);第二特點就是文段較長,最短的題目在考試當中也有三行文字,多的則達七行,所以閱讀量較大。
根據主旨觀點題的題型特點,我們不難發現主旨觀點題的本質就是歸納與概括:將一段文字概括為一句話(選項為一句話)。所以想要完成好概括這一過程,必須要提煉出整個文段的主題,所以在選項當中也應該包含整個文段的主題詞,由此我們可以先根據文段的主題詞進行選項的篩選。
【例1】法國人談起中國人心目中的法國文學,總忍不住用一種輕蔑的口吻說:「你們喜歡《茶花女》。」在法國人眼裡,喜歡大仲馬還算有些品味,畢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個火槍手》。小仲馬有什麼呢?只不過寫了一個交際花而已。法國文學是法國人的驕傲,在世界文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僅喜歡《茶花女》,顯而易見是對法國文學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國成為一種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當時正趕上戊戌變法失敗,人心沮喪,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將就著胡亂看小說。「茶花女」在中國本土的誕生,是生逢其時。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茶花女》在中國的流行有一定的社會背景
B.對文學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味
C.評價文學作品要結合其誕生的時代背景
D.中國人和法國人的文學審美觀存在區別
【中公解析】答案A。通讀完整個文段,不難發現整個文段都是在圍繞《茶花女》這一主題展開論述,觀察選項發現,在選項當中只有A選項包含主題詞《茶花女》,那麼我們可以基本鎖定答案為A。通過行文分析,整個文段先為我們交代了法國人對國人喜歡《茶花女》這一作品表示不理解,在文段的最後為我們解釋了我們喜歡《茶花女》不單單是因為其文化價值、文化屬性,更是因為當下的時代背景。A選項中《茶花女》在中國的流行有一定的社會背景表述正確,也能概括文意。B、C、D三個選項由於不包含主題詞,導致範圍擴大,所以本題答案為A。
【例2】玻璃幕牆大量在公共建築中採用,是由特定歷史時期的審美所決定的,如今,這種牆體形式正在向著低成本、高普及的方向轉變。玻璃幕牆最初的現代感、國際化色彩與神秘光環正在漸漸褪去,能源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過程,對於大多數地處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城市而言,大面積的玻璃幕牆逐漸暴露出其光汙染和高耗能的一面。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說明濫用玻璃幕牆會帶來城市汙染和能源浪費
B.闡述建築之美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C.評價能源危機對現代審美意識的影響
D.介紹目前建築材料發展的低能耗導向
【中公解析】答案A。通讀完文段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文段就只有兩句話,每句話當中的主題詞都是玻璃幕牆,所以本文段的核心話題就是玻璃幕牆,那選項當中也包含玻璃幕牆這一主題詞。觀察選項發現只有A選項包含了主題詞玻璃幕牆,基本可以鎖定答案。分析整個行文,第一句話告訴我們玻璃幕牆發生了些轉變,而第二句為我們分析出現轉變的原因,是因為其汙染高、能耗高的問題。所以重點應該是再後,我們提煉後文的主題詞,除了玻璃幕牆外,高耗能、高汙染也是核心話題。所以A選項的表述沒有問題。B選項對應文段的第一句話中,而第一句話是非重點,且沒有提到主題詞,所以B排除。C選項的範圍擴大,D選項中的建築材料也出現範圍擴大。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通過查找主題詞我們可以篩選選項,特別在我們糾結時給我們一個依據去進行選擇,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能夠掌握這種方法,將我們的主旨觀點題做得又快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