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 19:19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編輯:鄭劉英 瀏覽:8389
近日,溫州市教育局主辦的「甌越學前之聲」學前教育名師論壇暨教玩具展示會在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舉行。來自溫州市各縣(市、區)的200多名幼教幹部、教研員、園長們參與了會議,溫州大學錢強副校長、溫州市教育局安晉副局長出席了會議。
本次活動以「發現兒童」為主題,由溫州市學前教育特級教師、名園長、名師等16人組成的「甌越學前之聲」昨日首次「發聲」:「以兒童發展為中心,是教育的核心精神,我們如何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去觀察、解讀和促進兒童的學習?」通過專家講座、觀點闡述、團隊訪談、視頻分析等方式,呈現了先進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理念與觀點的碰撞引起了現場的強烈共鳴,也引發了大家對學前教育發展的新思考。
兒童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周菁: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
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周菁博士作了《「學習故事」究竟是什麼》專題講座。周博士認為:每個兒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每個兒童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教師要從兒童的視角去看懂兒童的學習。從找不足、找發展需要,到發現優點、發現能做的、發現感興趣的,支持兒童發展作為學習者的自我身份認知,激發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力量,建構積極的學習者形象。溫州市教育局基教處副處長陳苗對周博士的話題作了回應,她倡導大家要做到:「睜眼」,要學會睜開眼去看兒童;「轉身」,要轉變身份與兒童前行;「擁抱」,要以心與心的交融來支持兒童。
如何研發有價值的兒童玩具?
葉益生:追隨兒童需要,研發可變性玩具
會上,溫州市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組織選取溫州市教玩具廠商中質量高、理念新、實力強的凱奇集團、華夏遊樂、巧巧教育、潛力玩具等廠商參加了此次教玩具展,帶來了能操作、能變型、能互動,多樣化的玩具。並由溫州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孩子們和與會人員進行了互動,達到「從幼兒的表現中發現問題,從幼兒的發展中梳理價值,從幼兒的興趣中拓展思路」參展目的。
兒童存在哪些潛在的力量?
陳碧霄:兒童是開拓創新的研究者
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學前教育部部長、浙江省特級教師陳碧霄老師重點闡述了《發現兒童的力量》。她藉助鹿城區區域品牌項目「體鍛工坊」幼兒運動片段,基於兒童的表現和視角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兒童是知行者、探索者、創想者、溝通者、研究者等學習者形象。同時還介紹了紐西蘭「學習故事」核心理念在體鍛工坊、遊戲故事、園本課程等方面的運用,及形成鹿城區幼兒園「遊戲化學習」教育品牌的實踐過程。
兒童對於課程建設是什麼角色?
姜藝:兒童是課程建設的推動者
溫州市第一幼兒園副園長、市名師姜藝率領的團隊經驗分享了《在追隨中創造精彩》。她們通過該園「童繪戲劇」園本特色課程研發過程中詳實的小故事,以兒童的視角闡述了如何藉助兒童的力量,改變預設課程內容、改變呈現方式;改變實施者思維方式、改變評價方式等轉變過程,向與會教師展現了「兒童是課程建設的推動者」的形象。
兒童在藝術創造中是什麼角色?
金樂:兒童是藝術形象的創想者
永嘉縣機關幼兒園園長、溫州市名教師金樂帶來了大班音樂遊戲《瑪麗波爾卡》。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神秘、激進的音樂情境,以及金老師幽默激情的語言、誇張有趣的肢體動作,引領著幼兒感受音樂遊戲的魅力。課堂中,幼兒們專注的神情、創意的動作,生動的表達,向與會教師傳達著「兒童是藝術形象的創想者」的形象。
兒童在集體教學中是什麼角色?
王暢:兒童是集體教學的設計者
溫州市第十一幼兒園的園長,溫州市名師王暢用故事講述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基於兒童原點的集體教學再思考》。她以《勇敢的克蘭西》課例為素材,以娓娓道來的故事分享形式闡述了:活動素材的選擇要基於兒童興趣;文本的調整要發現兒童的經驗;教學的策略要適應兒童的發展。深刻傳遞出「兒童是素材的發現者,是素材設計的創作者,是素材調整的實施者」的形象。
兒童在遊戲中是什麼角色?
李金平:兒童是遊戲活動的探索者
溫州市第十二幼兒園園長、溫州市名園長李金平與大家分享了《探索,煥發兒童的力量》,她用現場互動的方式闡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帶來的幼兒園生活小片段——「油桶上的水波紋」,看似簡單的幼兒舉動,經李園長的解讀,讓大家看到了隱含著的豐富的學習機會,展現了「兒童是探索者」的形象。第二個遊戲視頻「水的印記」,李園長以現場互動的形式,拋出問題,從「教育價值及線索」到「規則與自由」,抽絲剝繭,逐層深入,引發現場聆聽者的思考與熱烈互動。最後經周菁博士梳理點評,讓大家了解應基於兒童的興趣和需求支持兒童,但也要通過合適的方式與幼兒一起探討、一起學習,引發下一次的學習機會。
溫州市教育局安晉副局長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她指出,近年來,溫州學前教育關注內涵發展,深入推進區域特色建設,形成良好的態勢。並指出本次論壇甌越學前集體發聲,亮出品牌,引領學前發展,意義非凡。同時,她對名師提出三點要求:高位定位角色;多方位引領;高質量帶徒;做一個終身學習、高尚品德的領路人。
通訊員:彭雪凡
記者:潘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