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地球磁場可以保護地球不受太陽風的影響,保護人類的正常生活,它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陽風是一種帶電粒子流,它們從太陽的日冕釋放到行星際空間。這些微粒主要是質子和電子,它們以每秒200—900公裡發射出去。經過地球時可以和地球的磁層相互作用,而地磁場可以通過偏轉帶電粒子來引導太陽風避免它直接轟擊在地面上,通過引導,大多數太陽風可以繞過地球。
但是你知道嗎?地球的磁場其實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過程中。近年來,地球磁北極的漂移速度快於預期,據科學家觀測它現在已經越過了本初子午線。它是一條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國際上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那條經線稱為0°經線,也就是本初子午線。
觀測表明,在過去的20年裡,磁北極正以每年55公裡的速度從它在加拿大北極的老家向西伯利亞傾斜。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和英國地質調查局12月10日發布的最新地球磁場模型預測,這種移動將繼續下去,不過可能會以每年40公裡的速度減慢。
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的鐵外核的擾動產生的,它產生了一個複雜的南北方向的磁場。由於一些科學家還不完全清楚的原因,磁場目前正在經歷一段減弱期,科學家猜測它與行星內部動力學有關,這應該就是磁極北漂移的原因。
根據觀測數據,截止到2019年2月,磁北極位於北冰洋內的北緯170.88度的86.54度。而地磁南極同樣與地理南極不一致,截至2019年2月,地磁南極已經漂移到南極海岸東經64.13度,136.02度。
所以地磁的漂移常常會引起科學家的注意,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約定每五年發布一個新版的世界磁模型,所以按照原計劃2020年也會更新一個全新的磁模型。然而在2019年2月,由於地磁北極的異常快速移動,他們不得不提前發布更新。由於接近磁北極逐漸接近真北極,羅盤變得不可靠並開始失靈。據報導,新地圖還顯示了本初子午線的東北磁極,這是北極在2019年9月穿過的邊界。
目前還不清楚地球的磁極是走向南北兩極,還是磁場將很快再次加強。所幸的是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地球歷史上,但對生物學沒有任何顯著的影響。但是我們知道,現代導航系統依賴於磁極,當磁極繼續漂移時,需要重新校準。例如,機場已經不得不重新命名一些跑道,這些跑道的名字是基於磁極方向的。所以一旦磁極發生變化,對人類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