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你或許會期待銀行家們對普通公眾產生更多的同情心;畢竟在當年,是納稅人為支撐倒閉的銀行巨頭買單,如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勞埃德銀行集團。
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開始蔓延並且對英國經濟產生打擊的時候,納稅人們希望看到銀行有所作為,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承擔社會責任,並且幫助備受疫情打擊的工業部門走出困境。
英國 「Digital Anthropology」 - 慈善機構的創始人表明: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英國政府向銀行提供了5000億英鎊的援助。(這些錢可都是從納稅人身上擼下來的羊毛)而直到現在,納稅人還在為當年的事件買單。他還表示,銀行並沒有因此心存感激,他們幾乎沒有更好地服務公眾;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英國銀行一直欠普通公眾們一個正面的回饋。
與滙豐銀行進行長期業務合作的人工智慧研發機構 - 「Splendid Unlimited」 的ceo表示,敢於同金融科技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積極推進數位化進程的銀行將會在這場疫情下平穩度過危機且擁有機遇。在人道主義的意義上,銀行應該做的更多,去幫助公眾更聰明且高效的設定預算、管理帳單以及維繫抵押。
那麼銀行有更好地去支持客戶嗎?
近幾年,同銀行進行合作的機構表示,儘管銀行高層的態度確實是發生了轉變,他們想在這個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銀行內部的管理系統、IT技術都不足以去支撐實際場景與業務的優化,也不能夠針對突發的流行病作出及時充分應對的能力。
英國支付技術提供商Icon solutions最近已獲得頂級銀行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的戰略投資。該公司的技術總監 - Simon Wilson表示,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至今,銀行本有一代人的機會去作出調整與改善,去真正的支持客戶,提升用戶體驗;但長期以來,銀行一直對落後的基礎設施與繁瑣的業務流程不作為。儘管在今年的疫情爆發後,各銀行在竭盡所能地試圖提供幫助,為遭受到疫情打擊而陷入財務危機中的人們提供支持,但銀行內部陳舊的系統削弱了其響應速度。在這種狀況下,公眾急需一個線上的、定製化的、高效的、以及足夠安全的服務方式去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並且可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而銀行現有的系統不夠靈活、昂貴且缺乏創新,銀行方必須要做出轉型,當然這並不容易。儘管公眾現在就需求支持,但銀行內部資源也承受著不少壓力,這種充滿風險且需要時間沉澱的轉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銀行在數位化轉型中退縮呢?
數位化帶來的優勢顯而易見,銀行轉型卻如此緩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種缺乏革新的做法是否會使得銀行在危機面前無法為客戶提供有效的幫助呢?
西爾瑪集團S&G科技服務的總經理認為,銀行業內部非常牴觸變革,他們只關心趨勢分析以及建模 — 這兩者正是銀行成功的原因,而他們往往會在突發事件面前由於無法應對危機而造成癱瘓。鑑於銀行沒有做出與時俱進的科技創新,備受社會的各界人士廣泛質疑,三年前英國的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制定了開放銀行計劃,2016年就正式要求9家銀行在2017年3月底前將數據以API的形式開放。該項目便是為了讓各銀行共享持有的數據,以刺激創新與競爭,允許第三方挑戰者進入市場。開放銀行的這種模式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方式,動搖銀行對數據的壟斷地位。
該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創新服務手段的爆炸式增長。有證據表明開放銀行這項計劃是可行的,進入市場的非銀行機構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已加緊努力,為個人及企業提供高效的貸款、開戶、及支付服務。但供不應求,他們的能力與巨大的缺口不匹配。
零售技術平臺Recash的首席商務官表明,市場上並不缺少新的資金管理和投資應用相關app,但這對於資深的投資者來說並不值錢。結果就是,開放銀行的初衷(打破銀行與客戶之間封閉的關係,客戶通過第三方平臺在非金融場景下獲取金融服務)並沒有實現。
最近有媒體聲稱,最初推進計劃的9家英國銀行,其中有5家未能如期完成應用與移動app的開放銀行實踐目標。而多家銀行也因內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未能向英國CMA9開放銀行API的消費者們提供達標的服務水平。英國開放銀行目前有3大主要問題,首先是對現有用戶的不重視,老牌大型銀行沒有優化服務的意識;另外大銀行對開放銀行這類新興科技發展不具備積極性,達不到應有的服務質量;最後是針對老舊基礎設施的改造費事費力,進展緩慢。開放銀行的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疫情期間,英國銀行是否有所作為呢?
實際上在疫情期間,英國銀行的確付出了努力;提供了多種抵押假期政策(當債務人的家庭因外出或其他因素導致收入受到影響時,債務人可以申請一般為期三個月的抵押假期,意思就是說在固定的期限內將不用支付本金與利息)、取消透支費用、開放分支機構、以及提供專家的熱線電話。這些措施目前看來都很有效果,但還可以做得更多。有研究表明在英國超過2000萬的人不知道在被他們遺忘的帳戶或投資中還有不少休眠資產,若合理地使用這筆資產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當下銀行的當務之急是支持國家經濟,公眾還期待的更多。在未來,各銀行如何結合自身特點,去積極嘗試開放銀行模式是公眾的關注點。通過數據聚合、產品創新等方式真正地實現共贏、推動市場規模增長、優化客戶體驗。把公眾放在中心位,搭建開放生態,將銀行、金融服務發展到無處不在的狀態。積極的尋找可持續發展策略,加強消費者金融保護、限制金融衍生品投機,利用金融創新並構建完善的應急措施體系來應對突發的全球性危機是重中之重。
(部分資料翻譯自:Racon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