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出示報案單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網銀來購物、交費和轉帳交易等。昨日,在海口做生意的王先生遇到了這樣一件煩心事。王先生介紹,他在使用網銀時,不知為何卡內的8萬多元被轉入他人的帳戶中。據悉,王先生已向銀行反映此事,且向警方報了案。
卡內8萬餘元被轉走,僅剩下百餘元
因為工作的關係,海口市民王先生要經常通過網銀來完成業務。昨日,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海口一建材公司的財務人員,此前曾多次通過手機網銀轉帳,均沒有出現過問題。「2014年12月23日18時左右,當時我是第一次通過電腦來申請某銀行的信用卡,於是進入該銀行的官方網站,填寫相關資料。」王先生介紹,在操作過程中,突然出現的一串數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之前我轉帳時,都需要先通過官方網站獲取一串數字,然後輸入到電子密碼器內,獲取動態密碼後,再進行操作。」王先生說,當時他在填寫個人信息時出現了一串數字,他以為這是申請信用卡必走的程序。但沒有想到的是,輸入動態密碼後,卡內的8萬多元被轉入他人的帳戶中,只剩下了100多元。王先生告訴記者,該銀行卡是他叔叔老王的,卡內的8萬多元不翼而飛。
「我沒有輸入收款人等信息,這筆8萬多元怎麼就莫名其妙轉到了他人的帳戶中呢?」王先生對此表示不解。為了讓記者了解清楚該起事件的詳細經過,隨後王先生拿出手機向記者演示了他平時通過手機銀行進行網上轉帳的操作流程。
「首先進入該銀行的官網,然後輸入用戶名和登錄密碼。用戶名就是我叔叔老王的銀行卡號,銀行卡和手機是綁定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登錄成功後,輸入要向對方轉帳的帳號和金額等基本信息。接著,官網上就會出現一串數字,提醒要在電子密碼器中輸入部分數字,然後通過電子密碼器獲取動態密碼。「只有我再次輸入新獲得的動態密碼後,錢才會轉給對方。」王先生說,按理說這套流程是十分完備的,他不清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警方:已受理,案件正進一步調查中
那麼,對於王先生所遇到的問題,銀行方面又會如何處理呢?據王先生介紹,事發後,他已經向銀行相關負責人反映此事。但銀行方面表示,必須要由警方介入後,才能提供一些原始的資料和信息。針對此事,海口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於2014年12月24日向王先生出具了《受案回執》,稱王先生被盜刷83400元一案派出所已受理。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提示:儘量不要在公共場所使用網銀
「為了避免上當,大家在辦理網銀業務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點擊簡訊中連結的網站,比較保險的方法是直接在搜索欄中輸入所在銀行的官方網址。」昨日,海口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安全專家齊先生告訴記者,春節前夕是刷卡和使用網銀的高峰期,市民要做好防範工作。
首先,銀行卡密碼儘量不要設置為自己的生日電話等容易被猜出來的數字,一些銀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識比較弱,如果自己的卡號和密碼被他人竊取或猜出,用戶帳號就可能在網上被盜用,從而造成損失;其次,在使用網銀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將自己的密碼告訴他人,不要輕信任何套取網上銀行用戶名(登錄卡號)和密碼的行為,不法分子可能通過電子郵件、信函、電話、手機簡訊等方式索要銀行卡號、用戶名和密碼;此外,儘量不要在公共場所(網吧、公共圖書館等)使用網上銀行,以防止這些計算機可能裝有惡意的監測程序,可能會使自己的數字證書等機密資料落入他人之手,從而直接使網上身份識別系統被攻破,網上帳戶被盜用。(記者 蘇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