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隴紀10彙編,關注「數據簡化DataSimp」分類頁
(文末打賞後「閱讀原文」可下載9k字9頁PDF)
簡介:UNIX、GNU、自由軟體、Linux、開源軟體、Ubuntu、Android、GitHub等自由和開源歷史FOSS十大事件,講述了從UNIX的全盛時期,到GNU和Linux的誕生,Ubuntu和Android使得易用,再到GitHub將開源「民主化」,以及它們間的發展歷程。作者:兩篇原作不詳。來源:開源中國、百度百科、微信群公號等彙編,出處請看參考文獻。版權聲明:技術科普文章,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研究,請勿用於商業非法目的。如出處有誤或侵權,請聯繫溝通、授權或刪除事宜,聯繫郵箱:DataSimp@126.com。
目錄
UNIX、GNU、自由軟體、Linux、開源軟體、Ubuntu、Android、GitHub等自由及開源軟體FOSS十大事件(5037字)1
01 1969:UNIX的誕生(355字)2
02 1984:AT&T將UNIX商業化(285字)2
03 1984:GNU的誕生(293字)3
04 1985: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建立(195字)3
05 1991:Linux內核的誕生(357字)4
06 1998:開源峰會(Open Source Summit)(499字)5
07 1999:Red Hat的IPO(121字)5
08 2004:Ubuntu的推出(228字)6
09 2007:Android的推出(196字)6
10 2008:GitHub將開源「民主化」(369字)6
跟帖 ★最搞笑是開源平臺Github不開源(344字)7
FOSS 自由及開源軟體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1585字)8
參考文獻(133字)8
Appx(1026字).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會議,譯文志願者8
【「數據簡化DataSimp、科學Sciences、知識簡化」公眾號希望聚集各專業領域一線研究員;研究技術時也傳播知識、專業視角解釋和普及科學現象和原理,展現自然社會生活之科學面;並在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做相應的力所能及的簡化工作。公眾號由秦隴紀發起,參與者約十人,尚未覆蓋各領域科普及簡化;空閒時間有限,每周只能發幾篇文章。期待大家參與~】
UNIX、GNU、自由軟體、Linux、開源軟體、Ubuntu、Android、GitHub等自由及開源軟體FOSS十大事件(5037字)
很多人看開源軟體,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事實上,自由和開源軟體是半個世紀以來,軟體業界一系列漫長發展的產物。本文記錄了自由和開源歷史上的一些重要時刻,也稱得上是FOSS歷史上的大事件:UNIX、GNU、自由軟體、Linux、開源軟體、Ubuntu、Android、GitHub等自由和開源歷史FOSS十大事件,講述了從UNIX的全盛時期,到GNU和Linux的誕生,Ubuntu和Android使得易用,再到GitHub將開源「民主化」,以及它們間的發展歷程。
01 1969:UNIX的誕生(355字)
1969:UNIX的誕生
1969年,AT&T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開始開發UNIX。此後的10年,UNIX在學術機構和大型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時的UNIX擁有者AT&T公司以低廉甚至免費的許可將UNIX源碼授權給學術機構做研究或教學之用,許多機構在此源碼基礎上加以擴充和改進。後來AT&T意識到了UNIX的商業價值,從1979年UNIX的版本V7開始,不再將UNIX源碼授權給學術機構,並對之前的UNIX及其變種聲明了版權權利。事實上,UNIX在自由或開源軟體的概念存在之前就已誕生,可以說,UNIX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由或開源的作業系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UNIX在促進共享源碼方面起了很小的作用。
然而,圍繞UNIX而成長起來的文化在後來的自由和開源軟體的意識形態和社區誕生過程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UNIX的開發者和用戶把自己看成是對抗軟體商業化的「反叛者」,他們自由地共享源碼,以分散的方式共同合作開發UNIX系統。
02 1984:AT&T將UNIX商業化(285字)
1984:AT&T將UNIX商業化
從UNIX誕生起的前十五年,UNIX作業系統的擁有者AT&T是被法院禁止從中獲利的。起因是1958年AT&T為避免美國司法部起訴它違反《反壟斷法》而籤訂的和解協議。AT&T壟斷了美國長途電話業務,因此它同意不進入計算機行業,不銷售任何與計算機有關的產品,UNIX是計算機作業系統,所以AT&T不能銷售它,任何要求得到源碼的機構,都能免費得到。
然而在1984年,事情發生了變化,當時對AT&T的限制法令被解除,AT&T開始以能獲利的價格銷售UNIX。UNIX的源碼依然可用,但AT&T將UNIX從研究性質的項目轉變為一個商業項目,這在UNIX黑客社區裡產生了危機。他們開始尋找一個可替代的類UNIX系統,且不受商業陷阱的阻礙。
03 1984:GNU的誕生(293字)
1984:GNU的誕生
在AT&T將UNIX商業化的同一年,理察·斯託曼(簡稱RMS)發起了GNU項目(GNU'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目標是創建一個完全自由且向下兼容UNIX的作業系統。RMS在1985年曾說過,GNU是一個我正在編寫的完全兼容UNIX的項目,所以我可以讓每一個使用它的人都能自由地使用。
GNU項目剛啟動時,自由軟體這一現代概念也才剛剛誕生,即便是RMS也沒能充分表達其中「自由」的含義,早期GNU項目的追隨者輕易地認為RMS只是旨在開發不收任何費用的軟體。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由於開發者和公司越來越少地在發布程序的同時提供源碼。此時,對於程式設計師和用戶,GNU的真正含義開始變得清晰。GNU的重要性體現在項目承諾所有的源碼都能自由使用。
04 1985: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建立(195字)
1985: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建立
隨著RMS推動自由軟體發展和成熟的願景日益強烈,他意識到僅通過編寫和分享GNU代碼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建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會來協助該計劃。
自由軟體基金會(簡稱FSF)是一個致力於推廣自由軟體的美國民間非營利性組織。它於1985年10月由理察·斯託曼建立。其主要工作是運行GNU計劃,開發更多的自由軟體。FSF幫助創建了保護GNU和其他自由軟體項目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05 1991:Linux內核的誕生(357字)
1991:Linux內核的誕生
作為作業系統,GNU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完備功能的內核尚未被開發成功。雖然GNU項目的開發者成功編寫了大量重要的程序,但他們努力創建一個類似UNIX的內核來完善GNU的工作卻長期停滯不前。GNU的內核,稱為Hurd,是自由軟體基金會發展的重點,今天仍在開發中,經過近三十年的開發,它仍然不能可靠地用於生產環境。同時,BSD項目的自由軟體內核也受到法律方面問題的困擾。
這為Linux內核創建了一個開放的機會。Linux內核是1991年Linus Torvalds在其大學時期開發的一個項目,並將代碼貢獻了出來。最初,Linus採用的是自己擬定的許可證,這個許可證會限制商業使用,後來他轉用了GNU項目使用的GPL許可證。當時GNU項目仍未完成,GNU系統軟體集與Linux內核結合後,GNU軟體構成了這個POSIX兼容作業系統GNU/Linux的基礎。
所以,Linux內核填補了GNU用戶需要完整的且使用自由軟體的類UNIX系統的空白。
06 1998:開源峰會(Open Source Summit)(499字)
1998:開源峰會(Open Source Summit)
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GNU,Linux以及其他重要項目(如Apache)的自由軟體越來越普及。
由於像Eric S.Raymond這樣的黑客們開始擔心RMS和FSF在推動自由軟體的時候,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太深,從而與現實脫節。Raymond和他的追隨者認為,為了自由軟體儘可能大範圍地取得成功,他們應該側重於提供原始碼的實用價值,而不是過多的涉及共享和道德的哲學原則。
同時期,Netscape宣布將其Navigator瀏覽器的原始碼在Internet上公布。這一系列舉動使得在1998年2月3日,資深黑客Eric S.Raymond邀請了大約十幾個自由軟體社區的著名成員一起開會(RMS沒被邀請),希望可以促使更多公司能夠理解黑客社區早已行之有時的開放式軟體開發流程的獨特優勢,使這種先進流程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與會者都認為,這是一個有助於消除過去人們對「自由軟體」存在誤解的大好時機,除了free(免費?自由?)這個詞的含混之外,還有自由軟體給公眾留下的宗教化和喜對抗的印象,從實際出發,針對企業的顧慮,將自由軟體中實用和有助於業務的核心理念推廣出去。
與會者決定使用「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來代替「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以推廣開源這一概念,讓大眾更清晰地明白其與自由軟體之間的差別,並以較少的意識形態方式來傳遞價值。
07 1999:Red Hat的IPO(121字)
1999:Red Hat的IPO
1999年8月11日,紅帽公司正式上市,成為第一家開始公開交易的開源公司,這是自由和開源軟體具有商業意義最有力的證明。
雖然在同一時期上市的其他開源公司——尤其是VA Linux,它的表現並不好,但紅帽仍然是當今開源市場中的領先公司。
08 2004:Ubuntu的推出(228字)
2004:Ubuntu的推出
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經提供了許多GNU/Linux發行版。但因為缺少對用戶友好的圖形界面程序,除了極客之外,極少的用戶能熟練使用。
誕生於2004年10月20日的Ubuntu改變了這個情況。Ubuntu由南非慈善家和企業家Mark Shuttleworth所創立,被稱為「為人類而生的Linux」。
Ubuntu的目標在於為一般用戶提供一個最新同時又相當穩定且擁有友好的界面,主要以自由軟體構建而成的作業系統。Ubuntu目前擁有蓬勃發展的用戶社區,具有龐大的社區力量支持,用戶可以方便地從社區獲得幫助,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GNU/Linux發行版。
09 2007:Android的推出(196字)
2007:Android的推出
將自由和開源軟體提供給最多人使用的軟體項目無疑是Android行動裝置作業系統。Android是使用最廣泛的移動應用平臺。
雖然大多數Android用戶可能不知道Android部分是基於Linux內核的,然而,很多自由和開源軟體的倡導者抱怨Android的許可證沒有提供軟體自由,而且Android設備往往會被專有的組件和預裝軟體限制著,類似這種使用的不便,更多人傾向於使用GNU/Linux。對於這種情況,Android的開發者認為「Android不是Linux」,儘管有這個平臺的根源。
10 2008:GitHub將開源「民主化」(369字)
2008:GitHub將開源「民主化」
最初,大多數自由和開源軟體項目的貢獻者通過電子郵件或私有的版本控制系統(如Subversion或BitKeeper)進行協作。這種做法不僅笨重(因為沒有集中的、精簡的位置來查找開源項目和為其貢獻),而且某些版本控制系統還是專有的。
誕生於2008年的GitHub改變了這一情況。GitHub提供使用Git進行版本控制的軟體原始碼託管服務。Git是一個開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由Linus Torvalds開發,於2005年在GPL開源許可證下發布。最初目的是為更好地管理Linux內核的開發,用於替代他們曾經使用的閉源解決方案——BitKeeper。
GitHub的出現,使得更多開發者能更方便地參與開源項目,為開源項目貢獻,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提交自己的代碼,並在GitHub上託管自己的開源項目。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把自己的代碼託管在GitHub上,所以更容易查找開源項目,而且協作方式的改變,開發者也不再需要獲得開發者社區的權限才能參與開源項目。
跟帖 ★最搞笑是開源平臺Github不開源(344字)
linux工人2樓2017/09/27 09:58開源促進了知識的傳播,讓更多人能夠用低成本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
久永3樓2017/09/27 09:58引用來自「開源_節流」的評論
開源軟體的成功是否與中庸之道有某種哲學意義上的聯繫呢?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易之龍4樓2017/09/27 11:43Linus Torvalds 2次推進了開源運動的進程。
ak_birdofprey5樓2017/09/27 14:06引用來自「linux工人」的評論
開源促進了知識的傳播,讓更多人能夠用低成本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1::+1:
eechen6樓2017/09/27 14:41諷刺的是,UNIX和GitHub都不是開源軟體.
panmingguang7樓2017/09/27 14:59開源的起因是為了防止壟斷和使用權,說白了就是我開發的軟體或系統,變成了公司的東西,在搞個協議,然後就用不了,被綁架了,有著意識才有開源
GoodERP8樓2017/09/27 20:41主線不錯,篇幅所限銜接還是生硬了些,更喜歡@莊表偉講的《開源的邏輯》
kernel649樓2017/09/28 09:31然後就有了國內這些為了開源而開源的人
FOSS 自由及開源軟體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1585字)
自由及開源軟體FOSS全稱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性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術語,產生:2001年。「FOSS產業」是有新意的,嚴格講來,它不完全等同於「開源產業」。FOSS把現代軟體業帶入一個全新階段。
1 概述
自2001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啟用「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FOSS」)官方術語,在觀念上前進了一大步,避開了一些哲學爭執。「FOSS」的中譯文是「自由及開源軟體」。我們認為,「FOSS」術語的啟用是科學的、準確的、令人不致發生誤解。實際上,「開源」(Open Source)一詞,在中國的實際使用情況相當混亂,往往被某些商業化操作所利用。
2 奠基人
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就喜歡使用FOSS的說法。2006年2月份,Mark先生訪問菲律賓,作為推進FOSS的亞洲之行的一部分。Marh先生說,根據他對許多國家的訪問經驗,在吸收FOSS過程中,各國政府和私有行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比如,在澳大利亞,FOSS的利用完全是由私有企業主導;而在印度,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印度尼西亞,他們加強FOSS的使用動力出自無力支付微軟的軟體使用許可費用;在新加坡,許多人支付軟體使用許可費並不成什麼問題,因而,FOSS的使用不是很普遍。Ubuntu軟體包是一種真正的FOSS,而某些Linux發行版就不是FOSS。這是明顯的事實。顯然,FOSS與OSS是有點區別的。這裡不必細說。使用FOSS術語,就不會口出「開源」,而言之非也。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FOSS?因為,FOSS中的字母「F」,使他們深感頭疼。
3 商務模式
FOSS可以自由使用,任意傳播,但是,FOSS的物理轉移與使用擔保可以收取一定費用。FOSS應用的支持服務自然要收費。但是,具體地說,利用FOSS,如何「經營」?對於FOSS產品,一不能銷售,二不能定購,那麼,如何是好?Ubuntu的商務模式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鑑。Ubuntu的商務模式是採用打分(Points)制。比如,完成銷售50臺預裝Ubuntu桌面的商務活動,計為1分(1 Point);替客戶安裝5臺Ubuntu伺服器(或者50臺Ubuntu桌面)的商務活動,計為5分;替客戶培訓5個人,計為1分;如此等等。商務活動都是可以量化的。在具體商務環境中,分值是可以轉化的錢的。那麼,發行Ubuntu的Canonical公司如何經營?Canonical依靠「合作夥伴」生存。Canonical的「合作夥伴」分為:一般會員(一年滿「20分」即可)、合作夥伴(60分)和金牌夥伴(150分)。一般會員不需要交納會費,而合作夥伴和金牌夥伴需要交納年度會費。合作夥伴的年度會費為1,500歐元;金牌夥伴為5,000歐元。一般會員、合作夥伴和金牌夥伴分別享受不同的待遇,主要是享受不同級別的技術支持和開展商務活動的品牌支持,形成以Canonical為中心的合作夥伴生態鏈。由此不難相象,FOSS的生態連是個什麼樣子。因此,Ubuntu軟體包的產品質量是Ubuntu生態連成敗的關鍵因素。
4 前景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FOSS產業」是有新意的,嚴格講來,它不完全等同於「開源產業」。FOSS把現代軟體業帶入一個全新階段。Ubuntu就是一種FOSS產業,其經營模式,已經出現端倪。圍繞FOSS的一切商務活動都是可以度量的。Ubuntu需要不斷地擴散(物理轉移),才能創造出商務機會(所謂「打分」)。FOSS的擴散,不是盜版泛濫。FOSS的擴散,幾乎處處在發生。數十萬人參與Ubuntu FOSS軟體包的程序開發、軟體測試、文檔編寫和語言翻譯。Ubuntu的擴散,如同爆炸,人人都能感受到Ubuntu的衝擊波。Ubuntu是人們的FOSS夢想。
5 全球推廣
Ubuntu 7.10的FOSS軟體包剛剛發布。Ubuntu 7.10版本包含了許多最新適用技術,有力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Ubuntu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真正的FOS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科學術語FOSS,必將普及全球。
6 自由日
「軟體自由日」是有關FOSS的世界性的慶祝活動,其宗旨是提高世界公眾對於在教育、政府和商業系統使用高品質FOSS的益處的認識。「軟體自由日」活動的具體安排可以超出一天的範圍,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組織一次冠名為「FOSS」的郊遊野餐(Pacnic);在適當的公共場所擺放一張桌子發放Ubuntu光碟或者演示開源軟體「作品」;組織一場FOSS報告會,邀請許多人參加;組織一次FOSS文化聚會:吃飯、喝酒、卡拉「OK」;組織一場小型「演示會」,展出自創的FOSS「作品」;與學校單位、政府部門舉辦FOSS「聯誼會」等等。
參考文獻(133字)
[1] 部的故事.從UNIX到GitHub:十個關於自由和開源軟體歷史的重要事件.[EB/OL]https://my.oschina.net/editorial-story/blog/1543766,2017-09-26.
[2] 百度百科.FOSS(官方術語).[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FOSS/4527087,2017-09-29.
[x] 秦隴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概論;人工智慧研究現狀及教育應用;純文本數據神經網絡訓練;大數據簡化之技術體系[EB/OL].數據簡化DataSimp(微信公眾號)http://www.datasimp.org,2017-06-06.
Appx(1026字).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會議,譯文志願者
信息社會之數據、信息、知識、理論越來越多,遠遠超越個人認知學習能力、時間、精力。必須行動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方法是數據簡化(Data Simplification):簡化減少知識、媒體、社會數據,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爆炸、信息爆炸、知識爆炸,使信息、數據、知識越來越簡單,符合人與設備的現有負荷。數據簡化2017年會議(DS2017)聚焦數據簡化技術等主題。數據簡化技術(Data Simplification techniques)是對各類數據從採集、處理、存儲、閱讀、分析、邏輯、形式等方面做簡化,應用於信息系統、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工程,數學統計,結構化資料庫、機器學習技術、生物數據、信息系統、物理空間表徵等領域。請關注公眾號「數據簡化DataSimp」、網站http://www.datasimp.org;通過DataSimp論文投稿網站https://easychair.org/cfp/DS2017或會議網站http://cfp.datasimp.org/ds2017提交電子版(最好有PDF格式)論文。
「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志願者工作:①至少一篇高質量原創投稿,正式成為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成員;②翻譯美歐數據科學技術論文,IT大數據、人工智慧、編程開發技術文章;③設計黑白靜態和三彩色動態社區S圈型LOGO圖標。
投稿、加入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請公號留言或加微信QinlongGEcai(備註:姓名-單位-職務-手機號)。社區詳情訪問www.datasimp.org,或閱讀公號文章: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及學會簡介。
Data Simplification/Sciences PublicAccounts——DataSimp@163.com,2017.9.29Fri, Xi'an, Shaanxi, China.
LIFE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Neale Donald Walsch
THE DAY
The strength of purpose and the clarity of your vision,along with the tenacity to pursue it,is your underlying driver of success.——Ragy Tomas
主編:秦隴紀(bf80),IT科普者;數據簡化DataSimp、科學Sciences、知識簡化新媒體,www.DataSimp.org社區(籌技術、期刊)創始人;研究方向:大數據、人工智慧、知識工程,數據挖掘與簡化、信息抽取、教育技術、知識庫構建。歡迎數據、智能、知識、語言處理等領域研究者加入「數據簡化DataSimp」社區;貢獻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簡化、應用各環節開原始碼。
【「數據簡化DataSimp、科學Sciences、知識簡化」公眾號希望聚集各專業領域一線研究員;研究技術時也傳播知識、專業視角解釋和普及科學現象和原理,展現自然社會生活之科學面;並在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做相應的力所能及的簡化工作。公眾號由秦隴紀發起,參與者約十人,尚未覆蓋各領域科普及簡化;空閒時間有限,每周只能發幾篇文章。期待大家參與~】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技術微信公眾號:數據簡化DataSimp(搜名稱也行,關注後菜單有文章分類頁連結):
科普公眾號:科學Sciences(搜名稱也行,關注後有文章分類頁菜單):
關注「知識簡化」知識教育公眾號:
(轉載請寫出處:秦隴紀10「數據簡化DataSimp、科學Sciences、知識簡化」匯譯編,投稿反饋郵箱QinDragon@qq.com。歡迎傳媒、技術夥伴投稿、加入數據簡化社區!)
普及科學知識,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