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七大洲」,相信這也成為了不少人在書本上學習到的常識,在人類文明誕生開始起,地球幾乎就以如今這幅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同樣也發現,正如同萬物的生長一般,其實地球也在展開緩慢而且有序的改變。
如今科學家將地面的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還有北冰洋,而到了後來,有人認為,南極水域也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流動,提出了「南冰洋」的看法。
正如同決定冥王星是否剔出九大行星序列一樣,南冰洋是否能夠和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平起平坐」,也成為了學術界熱衷於討論的一個話題,而有意思的是,到了近年來,科學家也發出警告,世界上「第五大洋」可能正在形成,如今裂縫已有112裡,具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在2020年下半年,科學家在經過對東非大裂谷進行計算之後,向外界宣布了他們所發現的結果,「第五大洋」應當形成於500萬年到1000萬年後之間,而這正是取決於東非大裂谷的運動。
東非大裂谷,坐落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亞河下遊谷底,而它也成為了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如果從衛星上看去,正如同東非大地上一道巨大的傷疤,因此被冠以了「地球傷疤」的稱號。
然而這明顯並不是人力所能夠控制和決定的,截止到如今,從北部的南土耳其,到非洲東南部的莫三比克海岸,以衣索比亞國境線主導,這樣的一道傷疤,正在緩慢的裂開。
早在1893年,英國地理學家喬治在進行地理考察發現,大裂谷並非像美國大峽谷那樣,是因為河流衝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大陸板塊移動等諸多重要的原因,而根據20世紀60年代美國宇宙飛船的測量,在裂谷北方的紅海,這一處世界上最年輕的海域,依然在以每年2釐米的速度向外擴張。
非洲裂谷也在以每年幾毫米到幾十毫米的寬度增加,而到了1978年,地處吉布地的阿法爾三角區域突然破裂,直接導致了附近阿爾杜科火山的爆發,此次地殼運動,一口氣將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分隔開了1.2米,看上去移動不多,但顯然對整個板塊的穩定,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也成為了裂谷地質活動最頻繁的一個州,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形成了一個寬25英尺,長達0.34英裡的裂縫,而到了如今,裂縫已經越來越寬,總長度更是達到了56公裡,這也成為了新大陸將要產生一個十分顯眼的證據。
因此學者們也推斷,一個新的大陸,會比新大洋更早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未來100萬年左右,屆時東非好望角將會從非洲大陸上分離出去。
儘管對於人類而言,這一段時光依然漫長不已,但是在地質學界,它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進行演變,到時候人們的後代,便能夠見證這一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