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第五大洋」可能正在形成,裂縫已有112裡

2021-01-08 騰訊網

「四大洋七大洲」,相信這也成為了不少人在書本上學習到的常識,在人類文明誕生開始起,地球幾乎就以如今這幅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同樣也發現,正如同萬物的生長一般,其實地球也在展開緩慢而且有序的改變。

如今科學家將地面的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還有北冰洋,而到了後來,有人認為,南極水域也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流動,提出了「南冰洋」的看法。

正如同決定冥王星是否剔出九大行星序列一樣,南冰洋是否能夠和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平起平坐」,也成為了學術界熱衷於討論的一個話題,而有意思的是,到了近年來,科學家也發出警告,世界上「第五大洋」可能正在形成,如今裂縫已有112裡,具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在2020年下半年,科學家在經過對東非大裂谷進行計算之後,向外界宣布了他們所發現的結果,「第五大洋」應當形成於500萬年到1000萬年後之間,而這正是取決於東非大裂谷的運動。

東非大裂谷,坐落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亞河下遊谷底,而它也成為了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如果從衛星上看去,正如同東非大地上一道巨大的傷疤,因此被冠以了「地球傷疤」的稱號。

然而這明顯並不是人力所能夠控制和決定的,截止到如今,從北部的南土耳其,到非洲東南部的莫三比克海岸,以衣索比亞國境線主導,這樣的一道傷疤,正在緩慢的裂開。

早在1893年,英國地理學家喬治在進行地理考察發現,大裂谷並非像美國大峽谷那樣,是因為河流衝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大陸板塊移動等諸多重要的原因,而根據20世紀60年代美國宇宙飛船的測量,在裂谷北方的紅海,這一處世界上最年輕的海域,依然在以每年2釐米的速度向外擴張。

非洲裂谷也在以每年幾毫米到幾十毫米的寬度增加,而到了1978年,地處吉布地的阿法爾三角區域突然破裂,直接導致了附近阿爾杜科火山的爆發,此次地殼運動,一口氣將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分隔開了1.2米,看上去移動不多,但顯然對整個板塊的穩定,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也成為了裂谷地質活動最頻繁的一個州,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形成了一個寬25英尺,長達0.34英裡的裂縫,而到了如今,裂縫已經越來越寬,總長度更是達到了56公裡,這也成為了新大陸將要產生一個十分顯眼的證據。

因此學者們也推斷,一個新的大陸,會比新大洋更早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未來100萬年左右,屆時東非好望角將會從非洲大陸上分離出去。

儘管對於人類而言,這一段時光依然漫長不已,但是在地質學界,它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進行演變,到時候人們的後代,便能夠見證這一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第五大洋」或正在形成,裂縫已達56公裡,科學家發出了警告!
    第五大洋雖然這是地球的正常運動,但科學家卻對人類發出了警告,目前地球環境正在發生巨變,第五大洋很可能就在形成的過程中,目前裂縫也達到了56公裡。很多人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匪夷所思,目前,可供人類居住的陸地面積就已經非常少了,如果地球上再形成第五大洋,那麼人類又該去哪裡居住呢?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達56公裡
    地球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在歷經億萬年後形成的,如我們所熟知的七大洲四大洋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而地球上的變化一直在持續著,從未間斷。也許在幾百年後,人們所看到的地球景象和現在的樣子就截然不同了。  可是科學家卻發出了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其裂縫已經達到了56公裡。」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對於地球的構造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我們地球表面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海水所覆蓋,水資源如此廣泛的地球甚至比水星更加「水星」,地球基本上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組成,這樣的地形也是經過了幾億年的時間慢慢變化而成的,這樣的變化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可能以後的地球又會變成另外一副模樣。
  • 科學家新發現: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渡荊門送別》大家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其中海洋面積遠超陸地,而諸大陸的形成是數億年來地殼變動的結果。換句話說,以前的陸地可能是現在的海洋,而現在的海洋很有可能是在海底之下。地質變化總能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現有的、我們已知的世界。
  • 科學家拉響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裂縫已有56公裡
    眾所周知,地球有"七大洲四大洋",這些地方通通都匯聚成水。至於形成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地震,導致地殼發生變化,從而一點一點形成的。其實,陸地和水域一直在發生變化,也許現在的陸地,曾經是汪洋大海,也許現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曾經很可能是非常乾旱的陸地。地殼運動,帶給人類很多神奇,也一點一點在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
  • 地球正在偷偷變化,第五大洋或要形成,裂縫已超過56公裡!
    地球正在偷偷變化,第五大洋或要形成,裂縫已超過56公裡!如今地球現狀是七大洲四大洋,在早期的地球它們是一整個地球板塊,因為後期地球發生板塊運動,逐漸形成現在這般模樣,可是地球並沒有停止它的運動,比如地震、火山發生,和地球的板塊運動有很大聯繫,最近科學家卻發現地球正在偷偷發生變化,七大州將要變成八大洲,四大洋將要變成五大洋,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 科學家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已出現約56公裡長裂縫
    ,發現未來我們地球可能還會形成一個新的海洋,這是什麼情況,地球將會變成「五大洋」? 新海洋可能正在形成之中 來自NBC News電視臺報導指出,科學家們警告,未來地球可能會出現新的海洋,而研究人員們計算這個海洋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
  • 地球第五大洋正在形成!裂縫已經達56公裡,未來非洲將被一分為二
    稍微有些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地球上有四大海洋,而且這些海洋並不是一開始就形成的,而是通過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導致地球上的海洋被分成了四個。那麼既然不是天然形成的,有沒有可能形成第五個海洋呢?其實是完全有可能的。
  • 地球正在形成新的海洋!科學家確認要500萬年
    一條來自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的報導說,科學家們發出警告,未來地球可能會出現新的海洋。這個新海洋的形成時間,會在500-1000萬年後。再加上周圍巖漿上升會對板塊間運動產生一定的壓力,這種「分裂」的速度很可能受到影響。2005年,科學家們第一次在這裡發現了一道裂縫,現在這條裂縫的長度已經是56公裡了。隨著周圍海水的湧入,這裡會是未來最有可能形成「第五大洋」的位置。
  • 全球科學家拉響警報!非洲大陸56公裡裂縫,未來將成「第五大洋」
    非洲大陸56公裡裂縫,未來將成「第五大洋」,在非洲的衣索比亞地區,科學家們發現這裡的地殼運動依舊活躍,在阿爾法爾洲的地面上出現了一條長達56公裡的大裂縫,這條裂縫在發現到現在十幾年一直在不斷的增長著。
  • 非洲科學家拉響警報!地球將形成「第五大洋」,瑪雅預言或成真?
    非洲科學家拉響警報!地球將形成「第五大洋」,瑪雅預言或成真?近期,非洲的科學家發現,在非洲的東部,已經出現了一條大裂縫,並且這條裂縫的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科學家通過計算,未來的衣索比亞的阿爾法州將會成為第五大洋的海岸線,因為地殼的運動,非洲有可能將會被一分為二。當然,地殼的運動對我們來說的影響還是很小的,就算能夠形成第五大洋,那也是幾十幾百萬年之後了。
  • 科學家發出警告!地球「第五大洋」將形成,已出現約56公裡長裂縫
    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它們在中生代解體後各陸塊不斷漂移,部分沉入海面以下的成為海洋,劃分為四大洋,而露出海面的部分,形成陸地,則被劃分為七大洲。直到現在,這些板塊一直處在緩慢的移動中,當板塊被拉伸時,就會越來越薄,最終最薄的地方會裂開,裂縫便因此形成。而印度洋的一聲巨響,百裡裂縫撕開,專家:該來的還是來了。2018年4月,在肯亞西南部的納羅克鎮,連續強降雨過後,地面上突然出現了一條深15米,寬20米的裂縫,延伸了幾公裡,並且還在不斷擴大。
  • 東非出現56公裡裂縫,「第五大洋」或將誕生
    初中的時候學地理我們就知道,地球上是由四個大洋和七個大陸組成的,但這只是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地球從誕生以來一直在不斷的變化,最開始誕生的時候,地球上升至都沒有水和陸地,是一個熔巖組成的球體,後來地球的溫度漸漸冷卻,地表溫度下降,密度較大的物質向地核內部移動,密度較小的物質漂浮在地表,有陰差陽錯因為某種化學反應產生了水,最終慢慢演化為陸地和海洋
  • 非洲傳來一聲響,56公裡裂縫撕開,專家嘆息:第五大洋要來了
    答案並不是,地球板塊依舊在不停的活動,非洲傳來一聲響,五十六公裡裂縫撕開,專家嘆息:第五大洋要來了。地球原本也僅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還有一個南冰洋),一般都是由大陸分割開來的,而在近些年來經過科學家的不斷研究中發現,在非洲衣索比亞地區,經過時間長河的推移,已經有一條裂縫出現了,並且長達五十六公裡。
  • 第五元素成真?科學家可能發現了支配自然界的第五種力量
    英媒稱,人們早就認識到有四種「基本力量」支配著大自然,而科學家們如今可能已經發現了自然界的第五種力量。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宇宙中的物質都是被這些力量拉到一起或者推開的。報導稱,多年來,有許多未經證實的觀點聲稱自然界存在第五種基本力量, 但尋找暗物質的長期努力卻沒有結果。為了填補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無法解釋的空白,科學家付出了更多努力來尋找新的力量。暗物質是一種理論中存在的物質,據推測佔宇宙總質量的80%,但至今尚未被發現。
  • 科學家:宇宙中可能存在裂縫!但地球上的我們看不到它們
    時空可能存在裂縫,人類的望遠鏡是看不見時空裂縫的。如果存在,這些裂縫是古老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宇宙剛剛從一個更熱,更陌生的狀態轉變為我們今天所見的更涼,更熟悉的狀態的殘餘。理論認為,這種偉大的冷卻過程(物理學家稱之為「相變」)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早開始。
  • 大洋考察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女,浙江台州人,博士,我國大洋科學考察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現為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大洋勘查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副主任,中國科協第九屆常委。先後在德國、美國等高校做訪問學者、博士後。2008年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6年獲中國女科技工作者社會服務獎;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 科學家發出警告
    與平日理解的爆炸不同,這次爆炸沒有發出任何一絲光亮和聲音,只有比正常黑色還要黑的雜亂、濃稠的量子態。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和計算,火星身旁的小行星帶,極有可能就是行星相互碰撞形成的。
  • 它是「地球的傷疤」,比長江還要長,未來可能塑造第五大洋
    這個世界千奇百怪,由於地球的板塊運動,塑造了地球七大洲、四大洋不同的地形地貌,這也是人類生活的世界現狀。然而地質變化需要漫長的時間,不是人類可以真正體會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地球正在進行的一次大的板塊變革,未來可能將徹底改變地球的地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