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政協和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協助聯繫,通渭縣於9月12日至13日成功舉辦義務教育階段詩歌教學培訓班。中國著名兒童詩詩人、中小學教材作家王宜振,中國兒童文學研究詩歌教育委員會秘書長邵漢平出席培訓開班儀式。
本次培訓分兩個階段進行,9月12日下午,王宜振、邵漢平為通渭縣義務教育階段600餘名語文教師作了開展詩歌教育教學重要作用的專題講座;9月13日,分初中和小學兩個階段分別為初中七年級、小學三年級各600餘名學生作了詩歌寫作秘訣專題培訓。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師詩歌教育教學專題講座中,王宜振、邵漢平以詩歌在中國文學中的關鍵地位作為破題點,圍繞有利於呵護兒童童年的夢想,有利於開發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利於孕育和陶冶兒童的情感,有利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兒童學習中國的母語五個方面,縱貫中國兩千年詩歌發展史,橫連當代詩壇著名詩人大作,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為通渭縣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師作了專題講座。
在學生詩歌寫作秘訣教學中,王宜振教授要求學生深入體驗生活,仔細觀察社會生活,以聯想和想像為翅膀,按照形象思維的邏輯找到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和關聯點,創作出體察入微、生動形象的詩歌作品。
通渭縣姜灘小學教師馬可嘉說:「今天有幸聆聽了王宜振老師關於兒童詩詩人要有第三隻眼睛的專題講座,現場聆聽受益匪淺,我覺得不僅學生要有第三隻眼睛,我們老師也要有第三隻眼睛,我們要用好第三隻眼睛。」
通渭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董雪豔說:「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孩子的生活是天真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孩子是天生的詩人。作為老師我們要保護好這顆童心。在以後的教學中,讓他們通過讀詩、多寫詩,讓他們擁有詩意的生活。」
通渭縣思源實驗學校學生盧鵬飛:「我非常感謝王爺爺可以給我們講課,聽了這節課,我懂得了第三隻眼睛的用處,其實第三隻眼睛就是多想多觀察。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王爺爺一樣,多寫幾篇有趣的童詩。」
通渭縣教育局黨組成員陳永紅說:「本次培訓,必將振興我縣語文教師教學觀念,必將加快我縣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必將推動我縣教育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通渭縣是「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此次義務教育階段詩歌教學培訓工作對助推通渭詩歌藝術教學發展,培育和儲備詩詞後繼人才將起到重要作用。
兒童詩詩人、中小學教材作家王宜振說:「很高興這次來到我們通渭縣,給孩子和老師就詩教問題進行交流。通過這兩天給老師和孩子講課,我覺得咱們通渭縣是一個教育大縣,也是一個教育強縣。通渭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孩子的素質也比較高,老師的素質也相當好,也非常渴望童詩走進咱們通渭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