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真的是「亂世下山救世、盛世歸隱深山」?

2020-12-20 快哉風

文/快哉風

不知何時起,網上流行一句話:「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

這種對僧道帶有明顯褒貶的說法,是否真有道理?

首先,有人說,今天我們見到的和尚很多,而道士少見,豈不正說明在當今盛世,道士都「歸隱深山」了嗎?

圖:一個道士的背影

圖:龍虎山道士在踢足球

事實上,這是因為僧侶多道士少的緣故。目前,全國共有佛教僧侶約22.2萬人,佛教道場3.3萬處;而道教宮觀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道士只有僧侶的4分之一,且深居簡出,見的少自然不足為怪。

其次,說「盛世道士歸隱」,是絲毫不了解歷史。事實恰恰相反,在中國歷史上,越是盛世,道士越是下山得勤快,越是壯大風光。

圖:道士下山成了流行詞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大約從漢武帝後,黃老之學從政治信仰轉變成宗教團體,我們熟悉的茅山道派、太平道和五鬥米道都是出現在漢代。北魏太武帝時期,寇謙之成為第一位被皇帝承認的的天師,道教正式從民間進入廟堂,成為了北魏甚至北朝歷代的國教,道家法籙大行於天下。

圖:寇謙之像

到了唐代,因為老子姓李,所以被得到天下的李氏尊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皇帝親自規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有唐一代,道士的地位之高一時無兩,世人大興崇道之風。

宋朝人崇道也不遑多讓,宋真宗、宋徽宗大力編修道藏,全國各地大建宮觀,冊封了一大批「神仙」。元代,因為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與成吉思汗的淵源,全真教得以掌管北方道教,南方道教則由正一道掌管,龍虎山張氏子孫被元廷封為「天師」。

圖:張天師像

明朝推翻了元朝,卻對道教仍然尊崇無比。太祖朱元璋設立道錄司總理全國道教,成祖朱棣自封為真武大帝,代宗、憲宗、孝宗、世宗都寵信道士,熱衷方術,以至於明朝出現過很多權傾一時的「真人」和「神仙」,驕橫朝野、欺男霸女。

圖:電影裡的茅山道士

直到清朝,由於統治者主要倡導佛教,道教的地位才開始走下坡路,就算這樣,也在清朝的盛世出現了道教的「龍門中興」。

圖:民國道士

第三,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一是沾了民間傳說的光:從明清到近代,民間傳說、演義、評書裡,把中國歷史上的亂世智者,如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統統演繹成擅長道家法術的軍師形象;二是因為道教和民間秘密會社的關係密切,也帶給世人一種「道士在亂世更活躍」的印象。

圖:張良、劉伯溫

說「亂世和尚關門避禍」,則屬無中生有。明代東南沿海倭亂,正規軍軍心渙散,少林、五臺、伏牛的僧兵救國救難,奮勇上陣,犧牲無數,立下了莫大功勞;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棲霞寺的監寺寂然法師,冒著生命危險建立了難民收容所,保護了兩萬四千多名難民的生命,包括有國軍高級將領廖耀湘。棲霞寺的大小僧眾,頂著日軍的暴虐修建棚屋,拿出廟裡全部存糧,一日只吃兩餐救濟難民,這是何等的慈悲心。

圖:根據寂然法師事跡改編的電影《棲霞寺1937》

流言止於智者。佛教和道教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宗教,亂世護國濟民,盛世教化人心,哪裡來的黑白高下之分?

相關焦點

  • 亂世主動下山救世,盛世卻歸隱深山的道教,為何得不到風靡
    有人說:亂世時,和尚閉門躲霍,道士出山救世;盛世太平時,和尚出門迎香火,道士悄然遁世歸隱。縱觀古今,似乎真的越是昌盛繁榮的時期,佛教越興旺,道教越衰敗;越是時局動亂時,佛教越萎靡,道教越閃耀,尤以唐、清為最,現代社會也是如此。那麼道教為什麼沒有風靡呢?這一切的淵源要從道教歷史說起。
  • 盛世深山修行,亂世下山救人,唯有中華本土宗教道教
    曾看到過一個新聞,在一座很破舊的道觀中,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道士,記者問:「為什麼這麼大的道觀就你一人呢?」,老道士說:「師傅帶著師兄們去抗日了,就沒有再回來,這裡只有我一人了」。當年日軍侵華,老道士的師傅帶著他的眾師兄下山抗日,老道士由於年齡小被留下看守道觀,老道士問師傅什麼時候回來,師傅說:「到了改回來的時候就回來了」。老道士又問:「要是沒有回來呢?」,師傅說:「那就不回來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又被稱為黃老之學,是中華民族流傳最為久遠的宗教,而他的創始人,就是張道陵。
  • 和尚們真的「盛世斂財,亂世閉門」嗎?
    常見的就是「道士亂世下山救世,和尚亂世封山盛世斂財。」之類的話語。這種貶僧褒道的言論,是否真有道理呢?翻開相關資料,你會發現也不盡然!1、 歷史悠久的少林寺,在隋末明初,就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佳話。在宋末,為抗金輸出了很多僧兵。到了近現代,抗日武裝中也不乏僧人的身影。
  • 揭秘道教:真實的茅山道士是什麼樣的?看完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
    相信很多人對於道士的最初印象來源於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在影視作品中,林正英開壇作法時會使用桃木劍、三清鈴等道教法器,並且還會畫符念咒,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成了許多人童年的記憶,有些人甚至前往茅山去學習電影裡的道法,結果發現與想像中的不一樣,那麼真實的茅山道士是什麼樣的呢?
  • 大同隱世的500年道觀,78歲老道士獨自在此修行,卻供奉地藏菩薩
    有人曾說過:亂世之中,和尚是閉門躲禍,而道士卻主動選擇下山救世。當處於和平年代,和尚為了迎香火而大開出門,但這時道士卻歸隱山林不問世事。直到現在,佛教發展越來越興盛,得到眾人的推崇,而道教卻慢慢的銷聲匿跡,走向衰敗。
  • 《道士下山》原著作者揭秘「道士」真正的下山路
    原標題:《道士下山》原著作者揭秘「道士」真正的下山路 小說《道士下山》封面  還在朋友圈吐槽電影《道士下山》裡的滾草地情節嗎?別OUT啦,給朋友圈裡一大幫沒看過《道士下山》小說的人講原著劇情,才是新鮮出爐的高冷吐槽利器。
  • 《道士下山》,何安下是惡的見證者?還是終結者?此心安處是吾鄉
    同樣都是為了生存,為了一口飯,為了內心安寧,《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何安下空有道士的武學之才卻無生存的一計之長,他能在亂世中頻遇貴人,縱使出於正義殺人後依然能得貴人庇護存活下來,除了他道士的身份外,他積極、勤勞還善於變通,做了壞事和錯事會良心不安,從而尋找方法及時改邪歸正。他的心還是安寧的,他尋求的也不過是一份心安。
  • 《道士下山》醜化道教?業界人士:道士向和尚下跪沒什麼
    《道士下山》醜化道教?隨後中國道教協會否認官方譴責,稱道協對《道士下山》持有包容心態。對此,記者致電影出品方和陳凱歌夫婦,但對方未給予回復。  道長怒斥《道士下山》肆意醜化道教  中國道協:對影片持包容心態  19日,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在微信公眾號「道揚天下」上,發布一篇名為《道教界嚮導演陳凱歌提出嚴正譴責聲明》的文章,斥責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肆意醜化道教,違反多項政策法規,要求陳凱歌立即停映《道士下山》,並向道教界及社會公開道歉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現在全國的住觀道士大約只有3萬餘人,這個數量比住廟和尚要低很多。現在人們很少看到道士的身影,除了因為道士越來越少之外,跟道教本身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有句話說得好,「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每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道士放棄修行下山濟世救民。
  • 房祖名"缺席"《道士下山》 範偉自曝與林志玲大尺度戲
    電影《道士下山》房祖名戲份如何處理?  金棕櫚得主導演陳凱歌新作3D電影《道士下山》昨日在京歡樂發布,之前因拍攝節目而意外骨折的王寶強坐著輪椅上臺,為了林志玲瞬間「痊癒」站立,林志玲發嗲喊:「寶寶站起來了!」而範偉自曝和志玲姐姐拍床戲不好意思。之前因涉毒被捕的主演房祖名昨天並未到場,記者發現房祖名也被主演名單除名了。
  • 《道士下山》原著作者徐皓峰:商業武俠片走向末路
    陳凱歌的電影《道士下山》快下院線了,依然不見原著作者徐皓峰的評價,徐皓峰用「行規」迴避了尷尬。七年後,再看小說《道士下山》,徐皓峰的心境從「柳樹下」變為「電線桿下」,更為現實和理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他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談到的武俠概念和電影實踐,都與年長的師哥不同。
  • 茅山道士亂世抗日有多慘烈?配合我軍戰鬥鋤奸燒毀道觀犧牲巨大
    千百年來,茅山的道士在茅山一直過著與世無爭、安寧平和的生活。但是日寇冒著寒光的刺刀,刺碎了此處的安寧。道士們在戰火硝煙中,披著道袍加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之中。 有些道士加入了新四軍,有些為新四軍帶路、送情報,他們貢獻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茅山道士和新四軍以及百姓們齊心協力抗擊日寇,擋住了日寇侵略的步伐。日寇為了報復,對茅山展開了清鄉掃蕩。
  • 《道士下山》定檔暑期 吳建豪亮身段化身戲曲迷
    吳建豪亮身段化身戲曲迷  搜狐娛樂訊 6月2日,由陳凱歌執導的電影《道士下山》在京舉辦「武亦有道」主題發布會」,並宣布於發布會最後,日前走紅網絡的「最萌小道士」天團也驚喜現身,吳建豪更是與萌娃打成一片,不僅搞笑賣萌更是在合影時候將小萌娃攬腰抱起,露出搞怪表情使現場氣氛歡樂爆棚。  同時,發布會上《道士下山》正式宣布將製作IMAX 3D版本,由此也成為陳凱歌導演的首部3D大片並將於7月3日同步登陸全國200多家IMAX影院。
  • 古人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藏古董」 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俗語叫:「亂世買黃金,盛世藏古董」。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看頭一句「亂世買黃金」。所謂「亂世」,就是混亂不安定的時代。諸葛亮在《出師表》寫道:「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亂世中能夠苟且保全性命,就已經很不錯了,怎麼敢奢求在諸侯裡面出名呢?
  • 從教育的四大支柱角度分析:留學多年女孩歸隱深山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想說:是知識,是財富,是權力......但是我們也時常聽聞博士送快遞,碩士當掃地清潔工,近期更是出現了留學多年的女孩選擇歸隱深山的事件發生,這些事例,小編認為:可以是個人的選擇問題,個人的理解不同;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確實是未免太過大材小用了!
  • 聊齋:道士救婦人之子,約定18年後下山,婦人提前帶子下山釀大禍
    道士捋了捋鬍子道:孩子確實無藥可救,因為他沒有生病,只是陰邪之物侵擾而已,不難治。戚氏眼中泛光看了一眼道士又低下頭,這種說辭早就有人說過,每次都是開壇抓鬼,結果孩子一點起色也沒有,都是來騙錢的。道士看出了戚氏的焦慮說道:貧道包醫治不收錢,只是有一個條件。
  • 33年前高考狀元,一場意外重度抑鬱,拋下妻女歸隱,稱已在天堂
    抑鬱症自愈後性情大變,歸隱山林三年之後,2015年的某一天早上,李子英的抑鬱症突然好了。他非常高興,不停地給朋友們打電話,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李子英的抑鬱症雖然好了,但是他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對紅塵中的事情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更不願意回到以前的官場中。這時的李子英已經年近50,今後的路還有很長,他不知道應該以哪種方式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