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7月4日上午第三題:
古語云:知子莫若父。但現在很多孩子感覺,自己和父母期望中的自己並不是一樣的。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請聽水木示範答題)
參考要點:
各位考官,我認為題目中所說的知子莫若父,體現出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期望對子女的成長產生著影響。我們都知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天然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比如說在言行舉止和喜怒哀樂方面,父母往往能夠影響孩子,而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和喜好,也更容易心領神會、了熟於胸,這實際上都是「知子莫若父」的有效印證。
但正如題目中所說,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不斷加速,孩子獲得知識、更新經驗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而從父母那裡學習到的生活技能和工作方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小,這樣一來,自然而然的,孩子們就會產生「自己並不是父母所期望的那個自己」的感覺。
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應該在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作用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多渠道獲得精神滋養,逐步樹立起獨立的價值觀念,逐步增強對自身發展的認同,從而真正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僅要強調知子莫若父,而且,要讓孩子們主動形成「知父莫若子」的觀念。比如,可以引導孩子們主動教父母學習使用微信、QQ這些社交軟體,增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線上溝通,既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也讓孩子們理解父母的關心,認同父母的期望。再比如,也可以在社區實踐活動和寒暑假課外課程中,增加與父母交流互動的課程,讓父母與孩子能夠敞開心扉、融匯思想、相互理解,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逐步樹立起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
另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知子莫若父,其內涵更多的是強調父母要理解孩子,而非是要強加灌輸價值觀念給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存在一些父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不考慮實際的情況,一味的高標準嚴要求,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形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我們說,對於這樣的父母,要認識到「知子莫若父」真正強調的是要理解孩子,主動為孩子創造一個平和的環境,在家庭教育中能夠平等、尊重的對待孩子。也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夠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在身體力行中讓孩子能夠心服口服地接受家庭教育,繼承和發揚父母身上的優秀精神和良好習慣。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道題目的一些思考與看法,回答完畢。
預測連結:
服務意識與技巧類: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一)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二)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三)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四)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五)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六)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七)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八)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九)
多省聯考熱點預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