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知道自己的考分後,可能有相當數量的同學有些沮喪:一批二批都沒有我的份!上個高職院校,有前途嗎?答案是:當然有!經過調查發現,近年來許多大城市出現了高級技工奇缺的現象。一「技」難求,使高技能人才成了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然而,對公眾而言,高職院校依舊是陌生的,它還沒有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盡人皆知的名校。其實,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數中,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平分秋色,在院校數量上甚至要多於本科。考生該如何選擇呢?
大體來說,高職院校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點本科院校,也有一部分是市屬高校。第二類是公辦高職院校。這些院校招生數量大,高職辦學時間長,在職業教育與就業上有一定優勢。第三類是民辦高職院校,國家承認學歷,不過學費較高。
高等專科學校是指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進行專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師範、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規範校名後綴為「高等專科學校」。(比如: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2013年之前的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等)
而非師範、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逐步規範校名後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
一般而言,專科學校重能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技術。
報考要有宏觀原則和微觀考察
從宏觀原則上來說,報考高職高專院校可以考慮四點。
第一個原則就是大城市。這裡沒有歧視中小城市的意思。與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業機會也更多。有句老話叫做「山溝溝裡面讀書,不如十字街頭聽講」就是這個意思,上學的目的就是要擴大視野。在大城市中也有區分,比如,廣東、浙江的產業比較發達,北京、上海的服務業相對更集中。
第二個原則是規模。一萬人左右的中等規模可能是相對適宜的。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一個大學,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的最優規模是不超過1萬人。規模太大了,就業很麻煩。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一個學校一年畢業五六千人,到哪裡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於本科院校,高職對教學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合格的教學設備,難以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老師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可以招很多學生,如果老師和設備跟不上,難以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而且,學校規模過大,在管理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如果學校規模過小,比如只有一兩千人,也有其他的問題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
第三個原則是興趣。考生在填報普通本科志願的時候,專家都建議要以興趣為主。同樣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報考高職志願的時候,也要講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一樣會學不好。不論什麼層次,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個原則是寬口徑。高職學生和普通本科學生一樣,上大學所學的專業未必是一輩子的職業,很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轉向其他的行業。如果專業過於狹窄,不具備轉型的基礎,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選的專業有沒有一個職業群為背景,有沒有一定的職業適應性。另外,挑選專業也要看得「深」一些,應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朝陽事業,而不是眼前的熱門職業。2000年前後,電子商務專業突然大熱,當時還沒有該專業的畢業生,各個學校蜂擁而上。到如今,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已經非常困難了。
從微觀層面而言,就是看這個學校是不是出現在各省區市招辦印發的招生學校名冊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可以登錄教育部網站進入相關頁面,驗證這所學校是否具備資格。
接下來就是詳細考察了。大家都想上個好的高職院校。什麼是好學校呢?一個最直觀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是否列入國家首批100所高職示範校的名單,這個名單被形象地稱為高職的「211」院校。進入這個名單的學校,在師資、設備、教學水平方面都在國內處於不錯的水平。
建議有條件的考生可以上網或者電話諮詢高職院校的歷史。有一批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來的,過去一批老中專,尤其是國家重點中專的底子相當不錯,曾經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這些中專轉為高職後,它的職業培訓力量還是很強的。而有些民辦的高職院校開辦歷史比較早,經驗豐富,已經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變化需求,在就業市場有很高的口碑。
條件更好一些的考生,建議可以去做實地考察。如果考生有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是眼見為實的好。我們不能排除有些學校在宣傳的時候有誇張的成分。考生去實地一定要看看學校的實驗設備怎麼樣。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高職院校的一塊試金石。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的,就業情況肯定是考生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學校專業設置合理,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就會高,畢業後的就業機會也會更高。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情況還不錯,這幾年一直是上升勢頭。但是也不排除就業率摻假的可能性。如果有辦法,儘量找在讀的或者畢業的學生了解真實的情況。
必須提醒考生的是,與普通本科相比,高職的收費並不低。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報考高職還要注意這個學校能否提供獎學金,能否申請助學貸款。因為有些銀行不向一些民辦的高職院校提供助學貸款服務。
月收入較高的主要高職高專專業
高職高專專業名稱
畢業半年後
月收入①
(元)
空中乘務
5503
鐵道工程技術
5186
軟體技術
4995
社會體育
4950
電氣化鐵道技術
4905
航海技術
4717
信息安全技術
4672
計算機應用技術
4593
輪機工程技術
4569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4539
物聯網技術
4538
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
4526
醫療美容技術
4513
數控技術
4510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4506
計算機網絡技術
4505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4501
市場營銷
4491
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技術
4474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4441
①月收入:指工資、獎金、業績提成、現金福利補貼等所有的月度現金收入。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8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專業是空中乘務(5503元),其次是鐵道工程技術(5186元)。
不難發現,交通運輸相關專業在排行榜中的表現優秀,與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產業迅猛發展密切相關。
2019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
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註:2019年3月,第二屆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優質校」建設與評價論壇在江蘇常州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了金平果2019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其中包括高職教育地區競爭力排行榜、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高職分類型排行榜和高職分地區排行榜等共計41個高職榜單。
金平果排行榜(又稱「中評榜」)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www.nseac.com)隆重推出,本次發布範圍屬於《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的高職高專部分,該《評價報告》全面、系統、公正、客觀地評價了中國大陸2613所大學的實力和水平。
金平果2019高職高專排行榜繼續採用得分、排名與等級相結合的表示方法,院校星級由5★+、5★、5★-、4★、3★、2★、1★組成,分別對應於排名前1%、1-5%、5-10%、10-20%、20-50%、50-90%、90-100%的高職高專院校。
本次高職高專院校評價設立了4個一級指標、22個二級指標和70多個觀測點。在指標體系中,我們著重考慮併兼顧「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教學與科研」以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平衡關係,既有絕對數指標也有相對數指標。
以下是2019年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排名前50%的690強名單,以及2019年高職教育地區競爭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