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的考分後,可能有相當數量的同學有些沮喪:一批二批都沒有我的份!上個高職院校,有前途嗎?答案是:當然有!學習哥為什麼能這麼理直氣壯?因為經過調查發現,近年來許多大城市出現了高級技工奇缺的現象。一「技」難求,使高技能人才成了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
然而,對公眾而言,高職院校依舊是陌生的,它還沒有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盡人皆知的名校。其實,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人數中,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平分秋色,在院校數量上甚至要多於本科。考生該如何選擇呢?
大體來說,高職院校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點本科院校,也有一部分是市屬高校。第二類是公辦高職院校。這些院校招生數量大,高職辦學時間長,在職業教育與就業上有一定優勢。第三類是民辦高職院校,國家承認學歷,不過學費較高。
01.「後綴」的區分
高等專科學校是指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進行專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師範、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規範校名後綴為「高等專科學校」。(比如: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2013年之前的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等)
而非師範、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逐步規範校名後綴為&34;或職業學院。(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
02.「培養方向」的區別
一般而言,專科學校重能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技術。
從宏觀原則上來說,報考高職高專院校可以考慮四點。
第一個原則就是大城市。這裡沒有歧視中小城市的意思。與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業機會也更多。有句老話叫做「山溝溝裡面讀書,不如十字街頭聽講」就是這個意思,上學的目的就是要擴大視野。在大城市中也有區分,比如,廣東、浙江的產業比較發達,北京、上海的服務業相對更集中。
第二個原則是規模。一萬人左右的中等規模可能是相對適宜的。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一個大學,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的最優規模是不超過1萬人。規模太大了,就業很麻煩。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一個學校一年畢業五六千人,到哪裡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於本科院校,高職對教學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合格的教學設備,難以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老師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可以招很多學生,如果老師和設備跟不上,難以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而且,學校規模過大,在管理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如果學校規模過小,比如只有一兩千人,也有其他的問題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
第三個原則是興趣。考生在填報普通本科志願的時候,專家都建議要以興趣為主。同樣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報考高職志願的時候,也要講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一樣會學不好。不論什麼層次,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個原則是寬口徑。高職學生和普通本科學生一樣,上大學所學的專業未必是一輩子的職業,很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轉向其他的行業。如果專業過於狹窄,不具備轉型的基礎,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選的專業有沒有一個職業群為背景,有沒有一定的職業適應性。另外,挑選專業也要看得「深」一些,應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朝陽事業,而不是眼前的熱門職業。2000年前後,電子商務專業突然大熱,當時還沒有該專業的畢業生,各個學校蜂擁而上。到如今,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已經非常困難了。
從微觀層面而言,就是看這個學校是不是出現在各省區市招辦印發的招生學校名冊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可以登錄教育部網站進入相關頁面,驗證這所學校是否具備資格。
接下來就是詳細考察了。大家都想上個好的高職院校。什麼是好學校呢?一個最直觀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是否列入國家首批100所高職示範校的名單,這個名單被形象地稱為高職的「211」院校。進入這個名單的學校,在師資、設備、教學水平方面都在國內處於不錯的水平。
建議有條件的考生可以上網或者電話諮詢高職院校的歷史。有一批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來的,過去一批老中專,尤其是國家重點中專的底子相當不錯,曾經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這些中專轉為高職後,它的職業培訓力量還是很強的。而有些民辦的高職院校開辦歷史比較早,經驗豐富,已經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變化需求,在就業市場有很高的口碑。
條件更好一些的考生,建議可以去做實地考察。如果考生有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是眼見為實的好。我們不能排除有些學校在宣傳的時候有誇張的成分。考生去實地一定要看看學校的實驗設備怎麼樣。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高職院校的一塊試金石。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的,就業情況肯定是考生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學校專業設置合理,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就會高,畢業後的就業機會也會更高。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情況還不錯,這幾年一直是上升勢頭。但是也不排除就業率摻假的可能性。如果有辦法,儘量找在讀的或者畢業的學生了解真實的情況。
必須提醒考生的是,與普通本科相比,高職的收費並不低。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報考高職還要注意這個學校能否提供獎學金,能否申請助學貸款。因為有些銀行不向一些民辦的高職院校提供助學貸款服務。
2019屆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主要高職專業是空中乘務(5777元),其次是鐵道工程技術(5402元)。
不難發現,交通運輸相關專業在排行榜中的表現優秀,與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產業迅猛發展密切相關。
5月1日,金平果連續第八次隆重推出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國內首次發布高職專業評價結果,2020版高職評價將陸續發布890多個排行榜單。
「金平果排行榜」 (又稱「中評榜」)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和高教強省發展戰略與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研發,包括中國大學、世界大學、研究生教育和學術期刊四大評價報告。
金平果2020高職院校排行榜繼續採用得分、排名、等級與位次比相結合的表示方法,便於從宏觀和微觀分別了解各自定位。院校等級由5★+、5★、5★-、4★、3★、2★、1★組成,分別對應於排名前1%、1-5%、5-10%、10-20%、20-50%、50-90%、90-100%的高職高專院校。
從全國高職教育地區競爭力排行榜來看,江蘇、廣東、山東列前三位,高職教育整體水平有優勢;從校均得分來看,浙江、山東、江蘇三個省份的高職院校平均實力較強。這種分布狀況與各地的經濟實力、人口數量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和水平密切相關。
中國高職高專教育地區競爭力排行榜
各省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TOP30名單如下:(陝西、遼寧、重慶等20個省市入選800強榜單院校數不足30所,顯示入選院校全名單)
聲明 本文素材來源於麥可思研究、聚焦職教,由高中生學習輯整理,實習生潘汶奇對本文亦有貢獻!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