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午12點活動正式開始後,新世界百貨一個小時內就湧入八萬人
上周末新世界百貨「60小時不打烊」 一百餘萬顧客參與「血拼」———
作為新世界百貨商場崇文店最給力的打折促銷活動,「60小時不打烊」是許多北京市民每年最為期待的購物時刻,今年該項活動較往年更加火爆,新世界百貨商場崇文店上個周末被擠了個水洩不通,這也帶來不少讓顧客煩心的問題,譬如停車難、排隊難、購物環境差,有消費者不無調侃地表示,經歷了「60小時不打烊」後才理解,為什麼把商場購物稱為「血拼」。回想前不久結束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馬雲將之形容為「電子商務對傳統銷售模式」的顛覆。雖然傳統百貨商場目前還不至於被徹底顛覆,但兩相比較之下,線下與線上銷售模式之間,後者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不打烊」促銷模式如果一味拼價格、拼打折,而不注重服務和購物體驗,或許只會讓更多消費者投向電商的懷抱。
消息
60小時銷售3億元
新世界百貨商場崇文店八年前開創店慶「60小時不打烊」活動,在北京零售行業一炮而紅,在京城消費者,尤其是新世界百貨的老顧客中已形成了品牌效應,到新世界百貨通宵掃貨成為很多人每年例行的「敗家」活動。
今年也不例外,根據活動規則,「60小時不打烊」將從11月23日中午12點持續到25日晚上24點,冬裝五折、爆棚特賣、破冰折扣、積點兌禮、午夜瘋狂送手機、生日蛋糕分享……各種打折、抽獎、兌換活動層出不窮,連新世界百貨外面的場地都利用了起來,架設九個大蒙古包銷售特賣商品。
23日上午11點不到,商場外就擠滿了等待購物的顧客。12點活動正式開始後,一個小時內就湧入八萬人,相當於將一個「鳥巢」的八成觀眾(鳥巢的觀眾容納量約10萬人)塞進了新世界百貨。
經過連續60個小時的奮戰,新世界百貨的銷售額超過3億元,共有100餘萬顧客參加了「60小時不打烊」活動。據新世界百貨市場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有很多大品牌都是首次出現這麼低的折扣,而且正好是消費者購買冬裝的季節,因此客流量比往年要高出數倍,加上購物積點換禮品、凌晨1-3點「積點七倍升級」,大大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慾,使得夜間的賣場呈現比白天更加火爆的購買場面。
質疑
人多路堵購物沒樂趣
儘管「60小時不打烊」活動的打折力度不輸給前不久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許多消費者都大包小包的滿載而歸,但消費者卻並沒有享受到購物的樂趣,許多顧客都對商場周邊擁堵的交通,以及商場內因人多而導致購物環境不佳抱怨連連。
「前天晚上我還沒到磁器口,路上就堵得嚴嚴實實,結果我把車停在兩廣路邊上,頂著大風走過來的,」市民張先生說,好不容易走到商場,裡面的人實在是太多,讓他們完全失去了購物的興致,「結果什麼都沒買成,下次不來湊這個熱鬧了。」
小陳成功地搶購到兩雙打折女靴、三件衝鋒衣和一些化妝品,她回顧整個購物過程「簡直像打仗一樣」,每個收款處排隊的人起碼都有30個以上,還有些黃牛加塞引發口角和摩擦,「商場裡悶得讓人有些透不過氣,導購也沒時間接待顧客,上個衛生間差點沒把人憋死」。
小陳認為,像「60小時不打烊」這樣的大規模促銷應該採取限流措施,而且儘量提醒顧客,不要帶著小孩和老人到店裡來購物,「不然如果出現踩踏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平時小陳也會在網上購物,她說相對於淘寶的「雙十一」,新世界百貨以及中友百貨等商場的促銷活動優勢是能夠試穿,而且馬上就能將商品買回家,不用等快遞。「百貨商場大品牌會多一些,折扣力度其實都差不多,服裝打折的空間大一些。」
現場
兩天半一百餘萬人齊聚新世界
■顧客:全家老小齊上陣
「人太多了,擠得都快走不動道了,一些熱門品牌還得排隊,分批進去。」市民劉大姐昨天告訴記者,她在23日晚上10點多一個人到新世界百貨崇文店,本打算來逛逛看有什麼值得買的,但一看商場密密麻麻的人群和收款處排起的長龍,無奈之下只得打道回府。
心有不甘的劉大姐昨天叫上了自己的老公、妹妹和妹夫一大早又殺向新世界百貨,而且四個人分工明確,自己老公負責排隊,妹夫是司機兼排隊,劉女士負責買化妝品和鞋子,妹妹主要負責買衣服。「光停車排隊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沒有專門的司機能行嗎?」半天多時間下來,劉大姐的「血拼團」收穫不少,不過也把他們累得夠嗆,連午飯也沒顧得上吃。
■導購:換上球鞋好走道
每年的「60小時不打烊」是商場導購最辛苦的時候,很多品牌都會臨時增派人手,否則根本照顧不過來。記者注意到,平時穿著高跟鞋的女導購們不少都換上了球鞋,雖然和西褲有些不太搭配,但此時已顧不上那麼多了。
「我昨天在庫房和櫃檯之間起碼跑了200多個來回,球鞋發揮大作用了。」某女鞋品牌導購小徐告訴記者,平時領導會要求她們穿帶跟的皮鞋。
男導購的作用這時也體現了出來,有些年輕力壯的男導購一趟就能抱來十多雙鞋。「搬到後來越來越沉,兩隻胳膊都快抬不起來了。」一個坐著休息的男導購說,自己從前天晚上10點多上班,只在昨天凌晨眯了一小會兒,「過了周日得好好睡一覺,實在太累了。」
■黃牛:收入是平時的七八倍
「60小時不打烊」不僅對導購們是一場硬仗,商場倒賣積分的「黃牛黨」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也是全力以赴。今年零售業整體就比較清淡,商場黃牛的收入大不如前,因此新世界百貨的黃牛們格外重視這次「60小時不打烊」。
在許多收款臺前,都有拿著計算器轉悠的黃牛,一旦有顧客表示出興趣,黃牛就會拿計算器和顧客「砍價」;還有的黃牛直接在專櫃用「排隊服務」來攬客,他們往往把多個顧客的單據積攢起來,然後拿到收款處一起交款,一次刷卡超過十萬元是常事。
一個黃牛向記者透露,「60小時不打烊」這個周末,他每天收入是平時的七八倍,但具體數額他卻不肯說。據了解,很多消費者覺得促銷贈送的積分和返券使用起來比較麻煩,不如折價賣給黃牛,方便省事。
觀察
商場促銷應取電商之長補己之短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百貨商場陷入了窘境,價格方面拼不過電商網站,運營成本又比電商要高,因此每逢電商大促銷就出現一種怪現象,消費者到百貨商場「只逛不買」,抄下商品貨號和價格,回頭再到網上去購買。
「60小時不打烊」、「全場五折」很吸引人嗎?有人會說這算啥,電商網站全年365天都不打烊,想哪天打折就哪天打折,去買東西還不用排隊、不用停車、不用和黃牛黨較勁,坐在電腦前點點滑鼠就把一切都搞定了。
難道真的像電商行業人士說的那樣,傳統百貨商場將被電子商務顛覆?恐怕也不盡然,即便電子商務最發達的美國,每年「黑色星期五」照樣有大量消費者去沃爾瑪、百思買等線下商店瘋狂搶購。
電商的優點是什麼?便捷、高效、低價。低價不難做到,難做到的是便捷與高效。傳統百貨商場應該取長補短,例如用手機支付、網絡支付來解決交款時排隊難的問題,用二維碼等新技術簡化購買流程。
其實無論電子商務平臺還是傳統百貨商場,消費者並不在意商品是從哪個渠道買來的,他們在意的是商品價格劃不划算,購買方不方便,服務好不好。傳統百貨商場與電子商務平臺應該是拼服務、拼購物體驗,而不是簡單地拼價格、拼打折。
(北京青年報 作者:車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