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12-1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醫院手術室內,手術醫療機器人靈活並穩穩地旋轉著手臂,醫生無需站立,坐著與機器人完美配合,就能完成一臺精確、穩定的手術操作。而手術室外,幾名機器人「大白」正不知疲倦地來回為各手術室配送醫用耗材。不久的將來,這些智慧醫療機器人有望加入醫院成為新「員工」。   

我國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把健康產業建成國民支柱產業」的風向標,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健康水平要求不斷提高,市場上對於微創、精準和優質的醫療服務也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智慧醫療」概念應運而生。目前,我國已將機器人、智能製造和數字診療裝備等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腦計劃」、「人工智慧2.0」、「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等科研技術方興未艾,這其中就包括醫療機器人的研發領域。作為世界性科學技術發展方向,我國醫療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相較於歐美等國,尚處於起步階段。   

機器人是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作為對國家和人民重大醫療需求的正面回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於2017年12月21日在交大閔行校區文選醫學大樓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幹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出席揭牌儀式,為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並致辭。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旦主持研究院現有手術機器人成果展示。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奚立峰,陳亞珠院士、馮大淦院士,閔行區科委主任李麗、南濱江公司黨委書記、研究院理事餘建源,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院籌委會委員、理事季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吳皓、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IBM、華為、美敦力、華大基因、KINOVA等閔行區和上海交大相關領導、教授、醫生和學生以及國內外醫療機器人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們,以及國內外醫療機器人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們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依託交大多學科交叉優勢打造政產學研醫用「創新鏈條」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特別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院長。楊廣中表示,研究院的目標是圍繞「健康中國」國家重大醫學需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微創化的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支撐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轉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的大師薈萃地和產業創新轉化的人才集聚地,打造政產學研醫用「創新鏈條」,支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幹頻在致辭中提出,上海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醫療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國家智慧醫療領域發力的重點。他強調,當前,各區域、各高校都在此領域搶灘布局,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可謂恰逢其時,不僅匯聚了交大的人才智力資源和強大的醫、工綜合學科優勢,更是結合了閔行區位的明顯優勢,強強聯合,有助於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高地和產業創新優勢集聚區。   

林忠欽在致辭中提到,建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實現2020年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的重大布局,是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繼「交大-聯影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和「交大-南通-零號灣生物醫學工程(智慧醫療)創新轉化平臺」後又一重大的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平臺,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十三五」「兩院兩平臺」建設的重要布局。其建設願景是希望通過重點發展攻克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微創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來實現精準診斷與微創治療;通過深度開展校地、校企合作,產學研醫工結合,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成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支撐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為中國、上海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倪耀明在致辭中表示,寶貴的高校資源是閔行區在科創中心建設中承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命的重要基礎,閔行一直珍視與上海交大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與交大共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在深化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將重點聚焦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建設,閔行區將在未來3年中,為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提供2.5億元的資金支持,為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和基金支持,為醫療機器人研究成果提供產業化平臺支持。閔行區政府與上海交大共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強強聯合打造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和上海醫療機器人產業聚集地的大戰略,已經不僅僅是推動區校雙方的自身發展需求建設,更是來自於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召喚。   

三大空間布局支撐智慧醫療科研轉化

在隨後的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發布會上,吳斌、楊廣中、奚立峰分別介紹了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籌建的最新情況。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與閔行區籤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產業化平臺框架協議。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基礎研究將集中在交大進行,學校方面已批准為研究院分兩期提供10000平方米空間和充足的研究人員配備;聯手交大各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臨床研究將在交大附屬13家醫院展開;轉化平臺和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生態系統和醫療機器人產業鏈建立在閔行區,憑藉這三大空間布局,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力爭在3年內自主研發毫米級手術機器人手,6年內實現精準的微米級手術,9年達到納米級到微納米級水準。在整個研究院的建設過程中,將建設多個基礎實驗室、應用研究實驗室及人工智慧、人機互動實驗室等若干共享功能平臺。目前,研究院正在從世界各國招攬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引進國際級大師,打造重點項目研究團隊。據透露,現已納入視野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已有超過20位。   

目前交大擁有醫療機器人研究團隊十餘個,是產業轉化的中堅力量。未來研究院將依託閔行區建成一套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產業化生產線,涉及成果轉化、初創企業孵化、融資、臨床培訓等一整套流程,力爭在3年內培育5家醫療機器人初創公司,用6年時間集聚50家左右醫療機器人企業,集聚社會投資50億,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醫療機器人產業矽谷。   

東方科技論壇與會專家共話「智能手術機器人和創新臨床應用」

有關醫療機器人的研究在目前國內學術界中也是熱門議題,在近兩日剛剛在上海市滬杏科技圖書館落幕的第307屆東方科技論壇的會議主題就是「智能手術機器人和創新臨床應用」。東方科技論壇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發起和主辦,面向全國的具有綜合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科學技術研討會,是我國科技界的高層次、跨學科、小規模,以探索科學前沿、促進知識創新為主要目標的常設性學術會議。   

本期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承辦,在近年來國內外手術機器人基礎研究得到迅速開展、臨床應用也逐步鋪開的背景下,圍繞面向臨床的機器人精準手術操作理論、手術機器人設計與控制技術、影像導航人工智慧在手術機器人中的創新應用等中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國內外領域內頂級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碰撞觀點的平臺,為我國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方針和建議;在加強國際交流的同時,促進了醫工、醫理等學科間的交叉,為進一步增強和提升我國在醫療機器人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提供又一次有力支撐。   

大會執行主席由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哈姆林手術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楊廣中院士和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教授共同擔綱,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楊鹹武、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等專業領域內國際頂級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期學術論壇。   

為期一天半的研討中,與會學者們分別從臨床應用、學科協同與交叉、產業轉化中的挑戰等方面展開了深刻討論,對目前領域中手術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做了前沿交流,也再次印證了手術機器人技術研究正朝著以「微型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為主要特徵的方向發展,也必將帶來顯著的臨床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如某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在臨床應用中可將某手術時間減少50%,出血量減少95%,微創切口可由常規手術的雙切口各30cm縮小至若干2cm的微創切口,軟組織損傷也有明顯的減少;再如某醫療機器手產品在患者體內可實現靈巧轉腕,也是對傳統腔鏡器械運動限制的重要突破等等。不難想像,在手術機器人研究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各項臨床發展將有望再獲重大突破,如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工業機器人對製造業的重要性足以類比醫療、手術機器人對國家醫療健康衛生事業的影響。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過程中需要智慧機器人技術的突破和發展;東方科技論壇的導向和總結為手術機器人等高端醫療裝備研發技術提供的進一步的支撐,將助力國家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閔行區政府與交大共建探索中國智慧醫療科研及產業轉化

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戰略規劃引領下,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也一直積極促進良好的區校聯動科研轉化項目的建成和落實,與交大聯手共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正是圍繞著國家重大醫學需求所落實的具體方面。   

秉承著「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原則,目前,閔行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在科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全面開展多項戰略合作,上月,雙方籤署了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新一輪的合作框架內容覆蓋面更廣,其中重點支持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建設。閔行區與交大雙方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進一步實現了雙方資源互補、互惠互利。閔行區政府對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建設十分重視,現已與交大雙方籤署了建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產業化平臺框架協議,計劃將在未來3年中,為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持續提供資金支持。   

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閔行區政府在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過程中,將著眼成果轉化的源頭釋放,支持高校建立完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落地,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成立,不僅標誌著閔行區政產學研「醫用創新鏈條」的不斷加強和優化,同時也展現了與交大雙方促進新融合、共建新發展,大力推進建設醫療機器人產業轉化平臺,努力將創新鏈和產業鏈充分融合,加強培育和發展閔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在「紫竹創新創業走廊」打造國內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智慧醫療)先進位造業產業帶的美好願景。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今天揭牌成立
    央廣網上海12月2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今天揭牌成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幹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為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並致辭,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交大副校長徐學敏、奚立峰,陳亞珠院士、馮大淦院士等閔行區和上海交通大學相關領導、教授、醫生和學生以及國內外醫療機器人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新聞—科學網
    而手術室外,幾名機器人「大白」正不知疲倦地來回為各手術室配送醫用耗材。不久的將來,這些智慧醫療機器人有望加入醫院成為新「員工」。 機器人是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作為對國家和人民重大醫療需求的正面回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成立。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掛牌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12月21日正式揭牌。研究院將致力國際前瞻前沿研究、面向社會百姓重大醫學需求,立足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精準、微創診斷和治療機器人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支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填補「上海製造」手術機器人空白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21日報導:今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據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擔任研究院院長。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手術機器人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召開。
  • 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成立
    7月30日上午,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舉辦,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呼和浩特市舉行。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會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一行。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和楊振斌出席對接會,並共同為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
  • 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原標題: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研發人員正在演示一款單孔鏡腔手術機器人,在演示過程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可以精確地將葡萄鑽孔並剝皮。袁婧攝  作為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機器人亦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
  • 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成立 尹力林忠欽致辭並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成立 尹力林忠欽致辭並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致辭,並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是上海交大在四川省內全部科研教育機構的唯一總體管理單位,功能定位是科技與產業的連接器、科技成果轉化的助推器、創新創業的孵化器、應用型人才的哺育器。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Robotics)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大樓和線上ZOOM平臺同步舉辦。
  • 2019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影像中心鄭國焱教授課題組...
    2019全國事業單位輔導課程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建設對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圍繞國家重大醫學需求,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面向微創手術、康復治療、生活輔助等各類醫療應用,開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影像導航介入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十大中心之一,於2019年1月1日成立。中心以計算機輔助外科手術中的術中成像和感知技術以及影像引導技術為主要內容。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召開。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書記朱芝松,區長倪耀明,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管委會主任、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理事會成員、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餘建源,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交大訪問講席教授楊廣中,理事會、管委會秘書長、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季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衛東參加了本次會議。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本次活動以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政府、學術機構、醫院、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為宗旨,促進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展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研究進展,研討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合作前景。活動期間,研究院與附屬仁濟醫院、附屬九院、附屬胸科醫院合作的三大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助力醫療機器人研究落地轉化。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
  • 2019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智能人機互動研究中心招聘生物...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12月掛牌成立的校級多學科交叉研究平臺。研究院建設對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圍繞國家重大醫學需求,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面向微創手術、康復治療、生活輔助等各類醫療應用,開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 深蘭科技-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6月6日上午,深蘭科技-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人工智慧研究院舉行。深蘭科技創始人兼CEO陳海波、董事副總裁王昕磊博士及相關技術研究人員,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奚立峰,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薛廣濤,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院長助理何黎明、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王景川副教授、蔣力副教授等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 重慶兩江新區引智再獲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揭牌成立
    張婷婷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在兩江新區正式揭牌成立,將聚焦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揭牌儀式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上海交大與重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兩江新區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上海交大將積極推動研究院落地落實,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深化校地合作,更好服務重慶及兩江新區經濟社會發展。
  • 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成立
    作為對產業趨勢和社會需求的響應,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於2019年6月29日在閔行區劍川路930號零號灣產業園區正式啟動成立。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幹頻,上海市藥監局局長聞大翔,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出席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儀式。
  • 推進「科技興蒙」 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成立
    張瑋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30日電(記者 張瑋)30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對內蒙古重點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領域開展技術成果進行展示,並搭建技術創新合作平臺。圖為內蒙古醫科大學蒙醫藥精準醫學創新團隊參展。
  • 西安交通大學智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籤約揭牌儀式舉行
    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為「西安交大智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揭牌。10月12日上午,西安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基地暨西安交通大學智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籤約揭牌儀式在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