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2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今天揭牌成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幹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為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並致辭,閔行區副區長吳斌,交大副校長徐學敏、奚立峰,陳亞珠院士、馮大淦院士等閔行區和上海交通大學相關領導、教授、醫生和學生以及國內外醫療機器人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特別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院長。楊廣中表示,研究院的目標是圍繞「健康中國」國家重大醫學需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微創化的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支撐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轉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的大師薈萃地和產業創新轉化的人才集聚地,打造政產學研醫用「創新鏈條」,支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幹頻主任在致辭中提出,上海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醫療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國家智慧醫療領域發力的重點。他強調,當前,各區域、各高校都在此領域搶灘布局,上海交通大學今天成立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可謂恰逢其時,不僅匯聚了交大的人才智力資源和強大的醫、工綜合學科優勢,更是結合了閔行區位的明顯優勢,強強聯合,有助於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高地和產業創新優勢集聚區。
林忠欽校長在致辭中強調,建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實現2020年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的重大布局,是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繼「交大-聯影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和「交大-南通-零號灣生物醫學工程(智慧醫療)創新轉化平臺」後又一重大的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平臺,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十三五「兩院兩平臺」建設的重要布局。其建設願景是希望通過重點發展攻克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微創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來實現精準診斷與微創治療;通過深度開展校地、校企合作,產學研醫工結合,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成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支撐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為中國、上海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隨後的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發布會上,吳斌、楊廣中、奚立峰分別介紹了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籌建的最新情況,並回答現場記者的提問。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基礎研究將集中在交大進行,學校方面已批准為研究院分兩期提供10000平方米空間和充足的研究人員配備;聯手交大各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臨床研究將在交大附屬十三家醫院展開;而轉化平臺和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生態系統和醫療機器人產業鏈則建立在閔行區,憑藉這三大空間布局,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力爭在3年內自主研發毫米級手術機器人手;6年內實現精準的微米級手術;9年達到納米級到微納米級水準。在整個研究院的建設過程中,將建設多個基礎實驗室、應用研究實驗室及人工智慧、人機互動實驗室等若干共享功能平臺。目前,研究院正在從世界各國招攬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引進國際級大師,打造重點項目研究團隊。據透露,現已納入視野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已有超過20位。
目前交大擁有醫療機器人研究團隊十餘個,是產業轉化的中堅力量。未來研究院將依託閔行區建成一套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產業化生產線,涉及成果轉化、初創企業孵化、融資、臨床培訓等一整套流程,力爭在3年內培育5家醫療機器人初創公司,用6年時間集聚50家左右醫療機器人企業,集聚社會投資50億,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醫療機器人產業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