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魏帝曹髦,為何蜀漢可以興師問罪

2020-12-22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情節,司馬昭手下的心腹大臣賈充指使手下的成濟,在曹魏皇帝曹髦率軍出宮時,刺殺了曹髦,曹髦當時可是曹魏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卻被臣子刺殺,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大的事,這事還傳到了蜀漢。

蜀漢以此事為藉口,由姜維率軍北伐攻打曹魏,很多人想不通這個道理,司馬昭弒殺了曹魏皇帝,從蜀漢的角度來看,不是幫了蜀漢了,應該是蜀漢的大功臣才對,怎麼會興兵討伐司馬昭呢?很多人認為這個邏輯想不通,那麼這事如何理解?

姜維北伐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得從蜀漢的角度來分析,以蜀漢來看,司馬昭弒殺了曹髦對蜀漢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蜀漢希望曹魏越亂越好。

曹髦被殺,對蜀漢來說,其實沒有一點好處,曹髦死了,魏國會不會滅亡?不會,無論誰當權,蜀漢的敵人都是魏國,魏國的當政者都是蜀漢的敵人,都不會改變兩國的敵對關係,但是,蜀漢此舉可以拉攏一些忠於曹魏的舊臣。

三國鼎立

當年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誅殺了曹爽一黨五千多人,忠於曹魏的夏侯霸因為擔心遭到司馬氏的迫害,逃到了蜀漢,這對蜀漢來說,不就是好處嗎?如果蜀漢能以司馬昭弒君為藉口,出軍北伐曹魏,那麼就能搏取曹魏舊臣的好心,如果曹魏舊臣需要藉助蜀漢的力量來反攻曹魏,那對蜀漢來說,不是憑空增加了盟友,有了削弱曹魏實力的機會嗎。

從這個角度出發,蜀漢希望曹魏內部越亂越好,政治鬥爭越激烈越好,最好是因為這件事引發兩方的火拼,導致曹魏內部兩敗俱傷最好,這樣蜀漢就能坐收漁翁之利了,但是反司馬昭這一方的勢力實在是太弱了,根本無法與司馬昭對抗,所以蜀漢最好的辦法就是聲援曹魏皇帝以及忠於曹魏的舊臣,擴大他們的勢力,讓他們與司馬昭繼續鬥爭下去,才符合蜀漢的利益。

曹髦被殺

二、司馬昭掌權理論上比魏帝曹髦掌權更加強大。

司馬昭這個時候已經殺了魏帝曹髦,並且司馬代魏的進程已經進入到關鍵時候,司馬昭這個人有能力,有野心,有計劃,有謀略,正在進行司馬代魏的進程,如同當年的曹操封公稱王一樣,走著同樣的流程,如果曹魏內部沒有激烈的反對,那司馬昭大概率就要成功。

如果蜀漢以此為藉口,大舉發兵進攻曹魏,等於是把這事公開化,激烈化,讓所有曹魏臣民和百姓都來關注這事,這事可不是什麼光彩事,弒君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遺臭萬年的行為,司馬昭肯定是拼命想把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如果蜀漢執意挑起戰爭,並以這事為藉口,那就等於是阻止或者延緩司馬代魏的進程。

成濟弒君

一旦讓司馬昭代魏成功,並整合內部的話,曹魏政權就變成了司馬政權,那將會比之前曹姓皇帝更加強大,曹氏在這個時候已經人丁凋零,人才稀少,而司馬氏卻恰恰相反,正好人丁興旺,人才濟濟,司馬昭建立的這個國家,肯定要比之前的曹魏強大,那就不符合蜀漢的政治利益。

曹髦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殺了他對曹魏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蜀漢最想看到的是曹魏實力的損失,實力都掌控在司馬昭手上,所以討伐司馬昭才符合蜀漢的政治利益。

三、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來看,弒君是任何政權第一反對的事情

三國傳承自東漢,東漢傳承自西漢,兩漢近四百年江山,是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思想的,儒家講的是三納五常,第一個就是君為臣綱,這話的意思是指:國君是臣子一切行為的準則。整個國家的道德標準以尊重皇帝為第一標準,弒君那是第一重罪,是要誅滅三族的,封建社會,無論是誰敢弒君,都是受人唾罵,並且遺臭萬年的。

君為臣綱

司馬昭當時的行為就是弒君,雖然不是他直接命令殺的,可這事不是明擺著嗎,司馬昭是掌權人,成濟是賈充的手下,賈充是司馬昭的心腹,憑誰都知道這是司馬昭的主意,所以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全天下的人能夠接受司馬昭禪讓曹髦的帝位而稱帝,但是完全不能接受司馬昭弒殺曹髦而稱帝,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區別就在於皇帝當時是整個天下的準則,殺了皇帝,等於打破了所有的信仰,讓人無法接受,魏、蜀、吳三國的政治理念和道德準則都是來自於兩漢,如果司馬昭弒君的這種行為不被阻止的話,那蜀漢也會擔心自己的皇帝之位是不是也會像曹髦一樣被人所模仿,這會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無論是蜀漢還是曹魏,都以這個基礎來統治天下的,一旦沒有這個道德準則,被統治階層隨時會起來推翻這個政權,到時候統治階層就會後悔莫及。

司馬昭

蜀漢也有維護這個封建道德準則的因素,當年曹操對關羽那麼好,關羽仍然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曹操不是說了一句:各為其主嗎?曹操欣賞關羽的忠心,卻放走關羽這個敵人的做法,就是想向手下人傳遞一個信息:做臣子的都要像關羽一樣忠心。即使關羽後來在戰場上威震華夏,殺了曹操很多將士,但曹操收到關羽首級後還是按諸侯之禮厚葬關羽,因為曹操提倡關羽的忠義,這種忠義同樣也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準則之一,與忠君有著類似的本質。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蜀漢要以司馬昭弒殺曹髦為藉口出兵北伐,事實上,一旦司馬昭成功稱帝,他也會成為封建道德準則的堅定守護人,但在這之前,他是屬於不同階層的,是曹魏的臣子,蜀漢發兵攻打是以司馬昭以下犯上的理由北伐的,這是根本性區別。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 • 魏紀》司馬氏廢弒二帝
    李豐任中書令二年,魏帝曹芳屢次召見他與之談話,但不知說些什麼。司馬師知道他們在議論自己,就請李豐相見向他詰問。李豐不肯以實言相告,司馬師大怒,就用刀柄上的鐵環把李豐打死,把屍體送到延尉處,並捕李豐的兒子李韜以及夏侯玄、張輯等人,捏造罪名將他們全都處死,並誅滅三族。      魏帝曹芳對李豐被殺感到憤憤不平。安東將軍司馬昭鎮守許昌魏帝下詔召他入京,要讓他去攻打姜維。
  • 曹髦為何執意出宮討伐司馬昭?其實是他自己如此
    甘露五年五月,魏帝曹髦命令宮內衛士、太監在凌雲臺集結隊伍發放鎧甲兵器,然後召見大臣王沈、王經等人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帝王貴胄,不能坐等被罷黜的恥辱啊,諸位愛卿當隨朕討賊!」這時候早有大臣害怕了,連忙退出來去找司馬昭報信去了。次日一早,曹髦就全身披掛,手持寶劍登上戰車,率領宮內的衛士、太監們在宮內口殺散司馬昭派遣的守門軍隊,衝出宮來。剛剛出宮,早有準備的司馬昭就派中護軍賈充帶領人馬迎了上來。兩軍接戰,曹髦身先士卒,揮舞寶劍左劈右砍。賈充的人那裡敢對皇帝動刀槍?都紛紛敗退。
  • 他是司馬懿親弟 在司馬家篡魏時痛哭流涕:我死都是魏國大臣
    司馬孚拉著曹奐的手,痛哭流涕地說:「臣死之日,固為大魏純臣也。」君臣兩人哭哭啼啼,場面十分感人。司馬孚沒有食言。7年後的272年,司馬孚去世,享年93歲。他在臨終前留下遺囑:「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 《三國演義》中除呂布外,還有誰使用方天畫戟,武藝如何
    當然,在演義和小說中,使用方天畫戟的人就不少了。像《三國演義》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呂布外,還有七人也是使用方天畫戟(不算短戟)。第一個是夏侯惇的部將鍾紳。長坂坡之戰趙雲突出重圍以後,鍾紳和兄弟鍾縉兩人各引一軍前來攔截。鍾縉使的是大斧,鍾紳用的就是畫戟了。不過這兄弟倆武藝一般,鍾縉率先衝到,和趙雲交馬三合,就被趙雲刺死。
  • 傀儡皇帝曹髦,帶著不顧一切的勇氣死去,留給後人一句千古名言
    他們現在對上司馬昭,就如同是用雞蛋碰石頭,有些自不量力。已經憋屈壞了的曹髦,聽不進身邊人的建議,一意孤行。曹髦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做這件事情,但他召見的這三個人卻不是這樣想的。這些人覺得,跟著曹髦沒有未來,跟著司馬昭要靠譜一點。於是王業、王沈找了個機會,就將詔書傳給了司馬昭。
  • 曹髦:苟且軟弱生,毋寧高貴死丨「蚍蜉撼樹」勇亮劍的19歲天子
    《三國演義》姬晨牧版「曹髦」登基,似曾相識公元241年,曹髦出生了。3歲時被封為「郯縣高貴鄉公」,此時曹魏大權已經被司馬家族牢牢的把控,身為皇族宗室的曹髦當然也和其他皇族一樣被監視了起來,但畢竟看著稚嫩無害,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從這兒看,人生還是美滋滋的。事兒就出在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曹髦為新帝。
  • 司馬昭完全可以稱帝,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當皇帝?這一切都是天意
    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天下大事實際上都是他說了算,皇帝曹髦並沒有什麼實權。看著曹氏族人被司馬氏排擠地已無立足之地,皇帝曹髦實在是忍無可忍。當年五月,曹髦懷著一股悲憤之情,不顧大臣們的阻攔,堅持要去殺司馬昭。在東止門外,視死如歸的曹髦,被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攔住了。司馬伷命自己的護衛擋住曹髦,但衛士們卻被曹髦的皇帝名頭嚇到了,都不敢擅自動手。
  • 曹操為何不殺趙雲?蜀漢名將趙雲是有多幸運?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 《三國演義》10句名言,重溫經典的魅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陳壽的《三國志》,但一定知道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三國演義》這部書,但一定聽過袁闊成老師講的評書《三國演義》。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對《三國演義》就很熟悉了,諸葛亮、張飛、關羽、劉備這些人,同學們無人不知。
  •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話說公元263年,曹魏對蜀漢亮劍了——發動了「大決戰」。而軍事天才鄧艾想出了出奇制勝的辦法,他採用迂迴的辦法,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裡「無人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隨後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在驚慌失措之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
  • 曹操做夢三馬同槽卻不知牛繼馬後,司馬家篡權後江山毀於「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南面精靈森林雖無大動作,但也是屯兵百萬駐紮關外,其心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時機成熟便將發起狂濤駭浪的攻擊。4.西蜀豪族極力扼制姜維北伐;江東士人扶植皇權內亂不休;淮南三叛,三馬同槽,曹髦奮筆疾書,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