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裡窗理論,看到這個理論名字的時候,覺得特別繞,沒有聽過。
「周哈裡窗(Johari Window)」是由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來的,「窗」指的是一個人的心就像是一扇窗,一般的窗戶是有4個部分的,所以他們認為人的心理也是如此,這4個部分分別是: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和未知我。
01
「開放我」又稱為「公眾我」,屬於自由活動領域。也就是自己清楚,別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性別,外貌,或者是某些可以公開的信息,興趣愛、特長等等。而「開放我」的大小取決於自我心靈開放的程度、個性張揚的力度、人際交往的廣度、他人的關注度、開放信息的利害關係等。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評價自我的基本依據。
「盲目我」又稱為「背脊我」,屬於盲目領域。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比如:有人輕易承諾卻轉眼間忘得乾乾淨淨。盲目點,可以是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盲目我」的大小與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關,通常內省特質比較強的人,盲點比較少,「盲目我」比較小。
「隱藏我」又稱為「隱私我」,屬於逃避或隱藏領域。這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分,與「盲目我」相反。比如:隱私、個人秘密,不願意或者不能讓別人知道的事實或心理、缺點、往事、痛苦、愧疚、尷尬、欲望、意念等等。相比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隱忍的人,自閉的人,自卑的人,膽怯的人,虛榮或虛偽的人,隱藏我會更多一些。
「未知我」又稱為「潛在我」,屬於處女領域。這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發現。比如:一個人經過訓練或者學習之後,可能獲得的知識與技能。
以上這4種「我」,有沒有瞬間讓你覺得豁然開朗呢?
02
「開放我」,主要是比較基本的信息,通常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爭議。
「盲目我」,告訴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比如當你瘋狂愛上一個人,或者迷戀上一個偶像的時候,就覺得很難客觀地去看待與其相關的一切事情,這種情況下,其他人的感受往往更加真實。
「隱藏我」,適度內斂和自我隱藏,確實能夠保留一個私密的心靈空間,避去外界的幹擾,是正常的心理需要。沒有隱私的人,估計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隱藏我太多,開放我也就少了,如同築起一座封閉的「心靈城堡」,無法與外界進行真實有效的交流與融合。
「未知我」,敢於嘗試,學著去探索一些新的領域,挖掘潛力,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哦。
作者|我是黃太后
一個致力於個人成長、獨立的90後職場女青年,感謝你的關注,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