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章魚(Wonderpus octopus larvae)
攝影 | 吳永森
深邃的海,對於研究者、訓練有素的潛水員和攝影師等,是一個深深的抽屜。巨大的水體覆蓋了地表 70% 的面積,仍然有待被人們探索、記錄。
神秘的海吸引著黑水攝影師在夜裡潛入冰冷、漆黑的海底。來自臺北的吳永森就是這樣一個攝影師,有著 4 年的海洋經驗。
ACE(吳永森)
2016 年中國水下攝影大賽(ADEX CHINA)微距組第一、第二名
擅長微距黑背拍法及廣角拍攝
6000 餘瓶潛水次數
黑水潛水,意味著潛水員看不見海底,被四周的漆黑一片所包圍。
而最近一次黑水潛水,他巧遇了一隻珍稀的斑馬章魚,用一幅驚人的圖像捕捉了下來:精緻、透明的章魚嬰兒長著一個光彩奪目的紅色大腦。這般景象,甚至在自然中也少見。
斑馬章魚的學名 Wunderpus photogenicus,直譯的意思是上鏡的奇蹟,直到 2006 年才正式從研究者那裡得名。
目前,斑馬章魚與其他章魚的對比研究,仍在進行中。這個物種生活在菲律賓以南海岸線的太平洋裡。成年體呈紅褐色,全身有白色斑紋。它們有種本領,能扭曲自己的身體,來偽裝成海洋生物,比如獅子魚。然而,幼年透明的班馬章魚卻不會這種保護機制。
吳永森在菲律賓阿尼洛(Anilao)遇到的這隻章魚,正處在這個生命周期,於是透明腦袋裡的大腦清晰可辨。
這位滿眼熱望的攝影師知道他幸運地抓住了千載難逢的一刻,就在章魚漂走之前。
拍了這部神奇的紀錄片,他哭著說再也不吃章魚了!
之所以能拍到這個難以捕捉的生物,靠的就是黑水潛水的特殊技術。
黑水攝影,是由海洋科學家的深海採集過程演變而來,一般有 3 種——溝火黑水、深層黑水(有集魚燈)、深層黑水(沒有集魚燈),都是利用晚上生物的趨光性,或是通過海洋的垂直運動從深海到上層水域獲取氧氣、獵食的習性。
而黑色背景也特別突出被攝主體。
為了遇到開放水域各種獨居的不尋常的生命,潛水員會揚帆出航,開到離岸超過 2KM 的地方。等放下吊在長線上的集魚燈,他們就下潛了。
為了安全和穩定,他們會跟船拴在一起,靜候在水下 50 米左右。
一開始,光會吸引微型浮遊動物。而浮遊生物又會吸引以這些微型有機物為食的小型浮遊生物。於是水母、魷魚、幼年章魚都會朝集魚燈漂過來。
在黑水攝影中,小巧的海洋生命好像被廣闊無垠的黑暗隔絕了。無法分辨上下,因為它們漂浮在單光源之下。
對吳永森來說,黑水攝影是探索人所未見的自然世界極限的方式。然而,他在淺水區也是一個屢獲獎項的攝影師。
野心勃勃的他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拍攝的鮭魚洄遊,獲得了索尼世界大獎 2019 自然類臺灣地區第一。
《Intense》
攝影 | 吳永森
為了這個鏡頭,他每天早上都要帶上大大小小各種裝備,徒步前往拍攝地,穿過沒有路的原始森林,走在布滿青苔的鵝卵石河道。
然後,他要一直把頭跟手泡在僅僅 6 度的冰冷河水裡,用關節摩擦鵝卵石,慢慢爬向魚群。因為鮭魚對陰影很敏感,一旦有影子就會遊走。等到它們習慣攝影師的存在,就會遊過來看兩眼,這時才有機會拍攝。
由於強流區的魚最漂亮,吳永森要頂著急流,忍受全身的酸痛舉起相機拍攝。
為了不錯過精彩畫面,他在水中連拍 5 天,最後手腳關節全部產生了瘀傷。
而且,他還為人謙和:
我算是自學水攝,從完全不會使用相機到十萬快門。所以我會用最普通的方式解釋水攝,沒有高深的理論,用淺顯易懂的方法使新手也能很快出片。
不管在大河還是在深海,吳永森的自然攝影把水下大自然呈現給了全球觀眾。
怎麼會對黑水攝影感興趣的呢?
對我來說,黑水是最前沿的東西。黑水攝影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廣闊的海裡尋找新生命、新物種,發現生物鮮為人知的一面。
深海鰻魚
攝影 | 吳永森
黑水攝影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最難的是尋找這些生物。首先,拍黑水完全靠運氣,我曾經連續 3 晚 6 潛,什麼都沒有,也有過一潛拍了十幾種生物,都是首見。
之後,在一個無重力環境下拍攝,就像是追著外星生物上上下下似的。
如何拍攝黑水?
黑水拍攝跟正常微距攝影的最大區別,是穩定。
拍攝黑水最重要是燈位,好的燈位會讓懸浮微粒減到最少,變成背景。那種塗到全黑的照片,理論上不存在。
我在阿尼勞的現場賽獲得黑水組冠軍,規則之一就是不能修雜點!
黑水攝影必須做到四點:
一般來說微距攝影可以選擇環境,可以趴沙地慢慢對焦,或是布光,也有支撐點來保持相機穩定。而黑水攝影只能利用良好的中性浮力(neutral buoyancy),所有拍攝都是懸浮在水層中完成,忽上忽下隨著生物移動,還要後踢!而且所有東西都在遊動。
場所的選定要根據地形判定,一般交由當地有經驗的潛店。
設備要可靠。燈光選擇 1 萬以上流明,才能快速集魚。入門的燈位是夾燈,利用雙閃的包夾來拍攝。進階的燈位比較複雜,不同生物有不一樣的燈位。相機參數建議 iso 400、f18-25(相機品牌不同)、1/200 。
耐心。
黑水攝影有什麼這麼吸引你?
多數黑水生物都是幼體,往往是透明的,其中一些的器官都可以看到。
黑水攝影最有趣的,就是幼體和成年體差異性實在太大,很難辨識,所以拍攝前完全猜不道會拍到什麼,會有一種尋寶的感覺!
比如,一些種類的偏口魚幼體,其腹部在體外是可見的。這些珍貴的照片會讓觀眾目瞪口呆。
我想讓所有人都能通過我的照片理解這個奇異、美麗的新世界。黑水攝影的拍攝樂趣就在於遇見未知的幼體。多數幼體有著超出想像的透明外表,所以我想用攝影表現這些像來自外太空的不可思議的生物。
哪張照片讓你印象最深呢?
班馬章魚這張。不像成年體,幼體的頭很大,身子也是透明,尤其當它完全展開觸角時。
參考 |
https://mymodernmet.com/wu-yung-sen-blackwater-photography/?fbclid=IwAR1db9IADlSlt9mn_NoZQQfXLFezAcDp1H2Rrj9kH6H-lxWkXf_eGvnqsEM
你怕鯊魚?其實鯊魚更怕你。
謝謝
END
不畏 將來
你最想拍到哪種生物?留言聊聊吧!
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