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通過茅盾初選,作協書記氣的拍桌,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2020-12-16 一個人精彩1

2016年4月29日,74歲的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他希望自己能寫一本墊棺作枕的書,於是便說:"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裡放這麼一本書,也就夠了,不管它是否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只要能讓自己滿意,能對得起自己喜愛文學這大半輩子。"

而在陳忠實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頸下枕著的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白鹿原》。

出身貧寒,卻不服輸,寫出《白鹿原》巨著

陳忠實出生於陝西西安市霸陵鄉,一個南依白鹿原,北臨灞水河,只有三四十戶人家的西蔣小村。幼年時的陳忠實,家境非常貧寒,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都被陳忠實看在眼裡,便默默的下定決心: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而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

《白鹿原》的誕生並非偶然。那是他在完成了《初夏》、《四妹子》、《到老白楊樹後去》等九部中篇小說,八十多篇短篇小說,以及五十多篇報告文學作品之後,由《藍袍先生》的創作而觸發了對我們這個民族命運的深入思考的結果。

為了完成這部長篇小說,陳忠實先花了2年的時間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查閱歷史資料、搜集生活素材、研究民族問題和心理學的新著、學習借鑑他人長篇結構的方法。

作了這些準備和思考之後,他認識到只有回到老家那個遠離塵囂的小屋裡,才有望實現自己的宏願。就這樣他歷時6年(寫作構思了2年,寫了4年)才構建了這部具有史詩氣魄的鴻篇巨製。

1991年臘月25日,當古塬恢復了往日的寂靜,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然後,他平靜地起身,抽了根煙,又給自己煮了碗面。這是他從寫作這本書開始到現在4年來,吃得最從容的一碗麵。

《白鹿原》全票通過茅盾文學獎初選,作協書記翟泰豐氣的拍桌子

《白鹿原》一出世,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嘆,讀者爭相購閱,一時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現象。但是也不乏出現一些爭論、批評,甚至是打壓。

1995年,《白鹿原》全票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因為擔心《白鹿原》真的會被選上,終評也從1996年拖到1997年,他還多請了一些老人來當評委,想讓《白鹿原》自然流產,可是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讓翟泰豐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站起來的評委就是老評論家陳湧,全面肯定了《白鹿原》,扭轉了形式,也奠定了整體的風評!

1997年,《白鹿原》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範曾評價《白鹿原》:一代奇書

《白鹿原》是一部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白嘉軒為敘事的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講述了白鹿原村裏白家和鹿家兩大家族之間的故事。

陳老後來在《白鹿原》創作手記《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中說:"我的白嘉軒、朱先生、鹿子霖、田小娥、黑娃以及白孝文等人物,就生活在這樣一塊土地上,得意著或又失意了,歡笑了旋即又痛不欲生了,剛站起來快活地走過幾步又閃跌下去了……"

這種人物的個性表述讓人感到舉重若輕。陳老站在整個民族歷史命運的高度和深度上來構思、寫作這部"秘史"的。其中思考的艱辛和沉重可想而知,但當真正落筆的時候、寫出來的時候,便呈現的是這種心平氣靜和舉重若輕。

不得不說,《白鹿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小說,曾有人形容:一部《白鹿原》,從小人物入手,寫盡半部泱泱近代史。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就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著名學者範曾稱《白鹿原》為"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

西方學者評價說:"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

《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被評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1900—1999),被中國出版集團列入"中國文庫"系列,還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據陳忠實的訪談,當年在終審評定時,有作協領導還找他交流過,希望修改文章裡面的部分章節。經過考慮,陳忠實同意了,原著大概刪除了有一萬多字,主要是田小娥部分和作者著力塑造的理想的人格神——讀書明禮、心懷民族大義的"關中大儒"朱先生部分。

隨後人民文學社出版了修訂本,並重印多年。這兩年該社又重新出版了原本,使得當代最具有經典作品氣質之一的《白鹿原》恢復了原貌

如今為大家提供了未刪節版的《白鹿原》。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可以在《白鹿原》中找尋答案!這本書可以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白鹿原》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小說。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在1995年獲得全票,以絕對優勢入圍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為了讓《白鹿原》落選,翟泰豐請了很多泰鬥來當評委,但是沒想到的是老評論家陳湧第一個發言,肯定了《白鹿原》,有了這麼一個帶頭的,大家也紛紛贊成。1997年,《白鹿原》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 《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為什麼中國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1982年 11月,陳忠實調入作協西安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昔日的農村娃,憑著不懈的追求,成為了一名自己心之所向的專業作家,也因此得以站上新時期的文學前沿。但當陳忠實已頗負盛名時,卻感到極度的空虛與落寞,他下定決心「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歸來已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回到了白鹿原。
  •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
    在《白鹿原》入圍茅盾文學獎後,協會秘書翟泰豐生氣了,拍了拍桌子,為什麼?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陳忠實開始寫他的第一部小說《白鹿原》。與此同時,他也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他的小說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在此期間,他沒有時間看管中篇小說,也相應地沒有任何稿費收入,養家餬口成了大問題。
  • 陳忠實籤售《白鹿原》,理髮師送來兩把梳子
    《白鹿原》在1995年茅盾文學獎的初審中順利過關,作協書記翟泰豐聽說這個消息後,氣得拍了桌子:不行,一定不能讓它入選,必須換掉!《白鹿原》風光了一段時間之後,批評之聲紛湧而至,有人認為大篇幅的露骨描寫醜陋低俗。於是,《白鹿原》引發了一場場褒貶不一的爭論。《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作協書記拍桌子:必須換掉!1995年,備受爭議的《白鹿原》被「強行」送上了茅盾文學獎的評審臺。
  • 《白鹿原》硬命白嘉軒六娶六喪,第7個仙草為什麼能活下來?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這是《白鹿原》開篇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句話。白鹿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娶七房女人?六娶六喪,第七房活下來了?娶過七房女人,有什麼引以為傲?這些疑問吸引讀者看下去,也引起了我的思索。
  • 你只知道《白鹿原》是獲獎作品,卻不知道它曾因大膽描述做過刪減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白鹿原》是陳忠實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等。《白鹿原》因其尖銳的歷史政治觀點及大膽的性愛描述,曾在競選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前(1997年),進行過一定程度的編輯和刪減。據何啟治回憶,當時評委會負責人打電話給陳忠實,轉述了一些評委要求他進一步修訂作品的意見。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陳忠實說一句「憨話」,登作家富豪榜
    因為陳忠實,我們知道了黃土高波有個叫白鹿原的地方。在他的小說《白鹿原》中,描繪了白鹿原這片土地近百年的事故變遷。讀過《白鹿原》的人,大多都被書中鴻篇巨製的氣勢所震撼。正如學者範曾說: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司湯達,未肯輕讓。《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
  • 《白鹿原》開篇第一句就不平凡,最後一句也是整本書的精華所在
    而我最愛的一本小說之一就是《白鹿原》,看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它的開篇第一句,短短21個字,就讓我印象深刻。《白鹿原》:開篇第一句話,就已經註定了它的不平凡1988年的清明節前後,陳忠實坐在鄉村木匠割制的沙發上,內心沉靜舒展且自信的寫下《白鹿原》的開篇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 【禁區年譜】茅盾文學獎突破了哪些禁忌?
    而小說版又拿過茅盾文學獎,由更大的領導巴金審查通過了。巴金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級別比廣電部部長還高。官大一級壓死人,就這麼簡單。可以想像,如果《芙蓉鎮》沒拿過茅盾文學獎,估計也是《活著》的下場。二、1997年 《白鹿原》:真實描寫國共一系列歷史關於《白鹿原》,先說兩個事。一個事是關於小說版《白鹿原》的。如果你在不同時期讀《白鹿原》這部小說,會覺得好像跟前一次有點不一樣了。這不是錯覺,因為這部小說前後出過七個版本,現在書店裡能買到的,大多是第七版。
  • 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部?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是高的文學獎,這個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命名的獎,1982年茅盾先生自知自己病將不起,於是獎25萬元稿費,捐贈給了中國作協,為得就是鼓勵,那些優秀的長篇小說,於是中國作協,便以他的名字設立了這麼一個獎項。
  • 長篇小說的正確讀法:看《白鹿原》如何透過一個人,反映一個時代
    在中國現代的長篇小說作品當中,獲得茅盾獎的《白鹿原》可能是我們繞不開的。「茅盾文學獎」《白鹿原》的創作歷程:《白鹿原》於1992年發表,當時的作者陳忠實正值中年,前半生過得很清貧,靠父親一個人拉扯大,用了半輩子的時間把腳踏進了作協,好不容易實現了當作家的願望,卻忽然把自己又扔進了農村的老屋裡,寫長篇小說《白鹿原》。
  • 陳忠實的葬禮:頭枕一本《白鹿原》安眠
    很多年後,白鹿原也成了許多文學青年想像的遠方。 陳忠實在白鹿原上學老腔藝人表演 圖/尚洪濤 春末的一個下午,我通過手機定位,找到了電子地圖上那個標著白鹿原的紅點。這恰好是一片麥地,青色的麥穗直直地立在塬上,麥地裡散落著幾處墓碑,看上去有不少年月。
  • 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1997年《白鹿原》(修訂本)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2001年陳忠實當選中國作協副主席。聲譽一浪高過一浪,人生從此迎來大輝煌。他再也不用去兌現給老妻發下的「如果這次《白鹿原》弄不成,我就去養雞」的誓言了。  二十多年來,《白鹿原》版本一直為藏家珍愛,封面有老頭像的那一版一印且有陳老籤名蓋章者更是價格不菲。  《白鹿原》電影和電視劇均實現收視長虹。
  • 茅盾文學獎:當「史詩敘事」遭遇快速刷新的時代
    作者:王彥      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小說《白鹿原》被業界認為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圖為根據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白鹿原》劇照。  日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啟動了作品評選徵集,這將讀者的目光再次引向該項長篇小說的專屬表彰。
  • 抽劣質煙,罵人們懂個錘子,寫《白鹿原》之前,陳忠實差點去餵雞
    1991年臘月25日的傍晚,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4年了,靠著冬天一隻爐火,夏天一把蒲扇,他在小圓桌上匍匐了一千多個日夜。後來《白鹿原》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後來又全票通過最終評選。1985年,他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寫了8萬字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思考時代變遷下人的生存困境,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對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鄉村生活、鄉村社會「還有一些鮮活的記憶。
  • 書比人長壽:《白鹿原》責編何啟治憶巨著出版點滴
    自1988年4月起筆寫《白鹿原》,陳忠實幾乎耗盡了他的全部心血。每周,他回城一趟,從家裡帶著饃回到白鹿原下的祖屋,靠著冬天一盆火、夏天一盆涼水寫作。屋門前十米處手植的一棵梧桐樹,從大拇指粗長到胳膊粗,有了可以給主人遮擋陽光的綠蔭。梧桐樹見證了陳忠實寫《白鹿原》所付出的一切艱辛。為了完成《白鹿原》的創作,陳忠實不知經受過怎樣的心靈煎熬,不知付出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