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劣質煙,罵人們懂個錘子,寫《白鹿原》之前,陳忠實差點去餵雞

2020-12-10 九月的小書屋

可能是陝北漢子豪放的性格,在眼睜睜看著路遙的《人生》獲得國家級小說獎後,陳忠實當時就在內心發誓:我也要寫一部小說,死後能當枕頭的那種!

1991年臘月25日的傍晚,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

4年了,靠著冬天一隻爐火,夏天一把蒲扇,他在小圓桌上匍匐了一千多個日夜。

當寫到白嘉軒將家中長工的兒子「黑娃」當親兒子看待,而黑娃最後不僅上山當了土匪,還帶土匪回家打斷了白嘉軒的腰……;寫到田小娥的死時,陳忠實眼睛都黑了,半天才恢復過來,恢復過來情緒依然很難抑制。

幾天後,待在鄉下祖屋的陳忠實收到了一封薄薄的信件,它來自於人民文學出版社,信件的厚薄程度,讓他心裡有了一種很好的預感,這種預感叫做希望。

當他拆開信件,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之後的那一刻一切都塵埃落定,太過激動的陳忠實,一下跌坐在沙發上,痛得直叫,妻子見聞此狀嚇了一跳,趕緊跑過來看他。顧不上身體的疼痛,陳忠實開口對妻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以後可以不辦養雞場了

後來《白鹿原》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後來又全票通過最終評選。

1985年,他花了兩三個月時間寫了8萬字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思考時代變遷下人的生存困境,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對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鄉村生活、鄉村社會「還有一些鮮活的記憶。

由此,他開始構思長篇巨著《白鹿原》。那時,他對這本小說有自己的野心,他說,「我是為著死時有一本可以墊棺做枕的書進入這部小說創作的。」

1993年始,在中國文壇,甚至超出文壇而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界,幾乎少有人不知《白鹿原》,少有人不知陳忠實。

中國批評界的名流大腕們,幾乎眾口一詞,極盡對《白鹿原》的讚美肯定之語。

震驚於這樣一部黃鐘大呂般的巨作,在此後長長一段時間,研究者們將目光投向它的作者,追問:為何陳忠實能寫出如此石破天驚的作品來?

邢小利的《陳忠實傳》,令人信服地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寫出了陳忠實從一名業餘作者,走向《白鹿原》輝煌高點的必然性。

《白鹿原》被多次改編,形式涵蓋了秦腔、舞劇、話劇、電影等。陳忠實曾表示,「將來唯一可能全面展示作品情節的就是電視連續劇。」

可輪到電視劇,出品方2000年就拿到改編權,到2010年才立項審批,2015年正式開拍,拍攝8個月,光後期製作就近一年,陳老最終也沒能看到樣片。

等啊等,就在大家意興闌珊時,兩家衛視大手筆宣傳要首播,就在眾人滿懷期待等著第二集時,又毫無因由地戛然而止。

好事多磨,好劇不怕晚。反正馬上又是讀書月了,真正想了解原上這段史詩的,不妨一本小說在手,且聽聽作家陳忠實先生是如何解讀自己這部「墊棺作枕」的著作——《白鹿原》

相關焦點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陳忠實說一句「憨話」,登作家富豪榜
    以這裡作為起點陳忠實的靈感源源不斷,靈感一發不可收拾,這篇50萬字的巨著8個月就完成了初稿。整個過程要比他想像的順暢的多。不過在陳忠實剛投入寫作的一段時間內,他幾乎無法像個正常人一樣休息。一閉眼滿腦子就是白鹿原中形形色色的人們。為了能夠正常的入睡,他滿村子找人下棋,只為了轉移這種過剩的注意力。
  • 陳忠實的葬禮:頭枕一本《白鹿原》安眠
    邢小利寫完傳記之後,把稿子給了陳忠實。一個月過去了,都沒有回音。邢小利心裡就嘀咕,可能有點問題。出版社著急,他就去催陳忠實。陳忠實跟他說,請你吃個飯。飯桌上,陳忠實說,「你的書看了,咱不出了。不是你寫的不真實,都是真實的,也寫得好,我把這看了以後——這話我都沒有跟別人說過——感覺是被剝光了,沒有穿衣服一樣。」
  • 陳忠實籤售《白鹿原》,理髮師送來兩把梳子
    陳忠實:《白鹿原》出版不了,我去養雞1991年臘月二十五,寫完《白鹿原》最後一句話的陳忠實,並沒有向外界四處宣揚他出了新作,他只把這個壯舉告訴了夫人和孩子。因為他擔心作品的藝術性和某些方面的承受力,不受當時文學界的待見。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白鹿原》的卷首引用的就是這句話,所以說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而陳忠實創作《白鹿原》也是個漫長的過程。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西安灞橋西蔣村。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與當時普通農民不一樣的是,陳忠實的父親是村子裡為數不多的懂打算盤和寫毛筆字的人。所以陳忠實的父親在對於孩子的培養方面也是毫不含糊,他希望孩子可以走出這個貧窮的鄉村,走到城裡,可以有一個體面的工作,不用像他們這一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
  • 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小說應該怎麼寫?傑出的作家都有一個文學故鄉,同時也是他的文學王國,比如賈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這應該學自國外,如福克納有約克納帕塔法,馬爾克斯有馬孔多一樣。陳忠實為自己選定的疆域,就是白鹿原。
  • 陳忠實和他的兒女們
    你必須儘快進入角色,以法律為武器去主持正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陳黎力為工作奔波的日子裡,父親陳忠實回到了鄉下老家開始寫他的歷史史詩《白鹿原》。1993年,歷時6年,《白鹿原》成功出版,陳忠實也被選為省作協主席。
  •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為女性吶喊自由,影版為何飽含爭議?
    忠於藝術的讀者認為,片中的田小娥,被導演刻畫成圍繞在三個男人之間的客體,無限淡化了陳忠實筆下「田小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的悲劇形象。可忠於視覺的影迷卻說,以田小娥為突破口,更能凸顯封建社會的殘酷,不僅無損原著的藝術價值,反而留下更多餘白。
  • 「解讀檔案 傳播文化」優秀徵文展示——陳忠實《白鹿原》和藍田縣...
    檔案利用是檔案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檔案利用集大成者,古有司馬遷,今有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問世,讓藍田縣檔案館走進人們的視野。陳忠實《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歷史背景和藍田縣檔案館館藏檔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本文從田小娥、朱先生、白靈三個角色的塑造過程為你解說一二。
  • 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背靠巍巍白鹿原,面朝旖旎灞河水,周圍有松濤過耳,櫻桃芬芳,鳥語花香……這裡,也只有這裡,才是真正能讓他靈魂安息的地方。」  斯人已逝,白鹿漸遠,然陳先生為人為文的作風仍如一縷清風,值得後世之人去追尋、去探索、去感悟。
  • 陳忠實寫「性」約法三章:不迴避,撕開寫,但絕不作誘餌
    「陳忠實說,能夠真正打動一個作家的,恐怕就是讀者的理解了。路遙,就是因為一部《平凡的世界》,掏空了身體,積勞成疾,最終妻離子散,中年早亡。與路遙相比,陳忠實是幸運的,因為他看到了《白鹿原》的成功。陳忠實讓《陝西日報》的編輯幫他發個消息稿,提了幾個要求:一是溢美之詞一句不要,因為讀者印證之前,好話都是強加;二是內容簡介不提,因為很難概括,就說1949年前的鄉村故事;三是此書耗時
  • 陳忠實生前盼白鹿原影視版能全面展示小說情節
    昨天,電影版《白鹿原》中飾演「黑娃」的知名演員段奕宏得知陳忠實先生去世的消息後,在微博中「點燃」蠟燭。23年前,小說《白鹿原》橫空出世,震驚文壇。而其在搬上大銀幕的道路上,與當年從約稿到出版一樣充滿坎坷,直到2012年《白鹿原》才得以上映。儘管上映後口碑一般,但陳忠實卻不吝溢美之詞。
  • 《白鹿原》通過茅盾初選,作協書記氣的拍桌,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2016年4月29日,74歲的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他希望自己能寫一本墊棺作枕的書,於是便說:"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裡放這麼一本書,也就夠了,不管它是否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只要能讓自己滿意,能對得起自己喜愛文學這大半輩子。"而在陳忠實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頸下枕著的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白鹿原》。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陳忠實先生在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如今看來,陳忠實先生確實做到了,這本書就是——《白鹿原》。陳忠實先生陳忠實先生,花了整整6年時間,洋洋灑灑寫了50萬字,描述了白鹿兩家的世代糾葛。
  • 《白鹿原》開篇第一句就不平凡,最後一句也是整本書的精華所在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百年孤獨》的開頭,獨特的開創性寫法讓世界都為之驚嘆,極為經典,也讓很多作家都模仿。而我最愛的一本小說之一就是《白鹿原》,看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它的開篇第一句,短短21個字,就讓我印象深刻。
  • 光寫《平凡的世界》煙錢就4萬元,還只抽好煙
    不管在什麼時候,煙是自然少不了的,除了睡覺寫作的時間,基本煙不離手,並且路遙還只抽好煙,別人抽金絲猴的時候,路遙抽黃樹果,別人抽上了黃樹果,路遙早就抽三五了,等到別人抽上三五了,路遙都抽夠華子了。在農村男人們大都一人一桿旱菸鍋,不僅莊稼人抽菸,攔工漢也抽,幹部也抽,但是由於身份地位的不同,吸菸的檔次也不同,莊稼人和攬工漢這類勞苦老百姓抽的都是旱菸鍋,有的是用孩子用過的作業本卷著吸,而幹部們則抽紙菸,就是卷制好的香菸。
  • 50歲老農花費6年寫篇小說,4個月加印7次,賺455萬感慨不用養雞了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
  • 書比人長壽:《白鹿原》責編何啟治憶巨著出版點滴
    自1988年4月起筆寫《白鹿原》,陳忠實幾乎耗盡了他的全部心血。每周,他回城一趟,從家裡帶著饃回到白鹿原下的祖屋,靠著冬天一盆火、夏天一盆涼水寫作。屋門前十米處手植的一棵梧桐樹,從大拇指粗長到胳膊粗,有了可以給主人遮擋陽光的綠蔭。梧桐樹見證了陳忠實寫《白鹿原》所付出的一切艱辛。為了完成《白鹿原》的創作,陳忠實不知經受過怎樣的心靈煎熬,不知付出多少心血。
  • 主編問陳忠實:「你是想要稿費還是版稅?」他一句話狂賺455萬元!
    當他提著一袋子白鹿原的手稿去見出版社主編的時候,都是異常緊張。他也沒有想過日後《白鹿原》會這麼火,能讓自己賺到這麼多錢。不得不承認,陳忠實很懂讀者的心理,小說的第一句話「白嘉軒這輩子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娶了七房老婆。」一下子就把所有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然後後面就如我們所願的描述了一些男女之事,甚至細節之處都描寫得繪聲繪色,雖有點露骨,但卻並不淫穢。
  • 陳忠實:歷史將永遠銘記
    每當春風又綠,蒼山又翠,清水長流之時,我們又想起陳忠實,特此推出著名文學評論家、陳忠實的研究專家邢小利的文章,以及一組鮮為人知的照片,以此紀念著名長篇小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